吴瑜干巴巴的假笑了两声,面色难看的说道:“母亲,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还提它做什么?那会儿我就算想帮,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总归现在家中食有鱼出有车的,比我的日子不知道强了多少!”
老太太看着她的脸,满是讽刺的挖苦道:“你当年告诉我,要在人前显贵,就得人后遭罪。你哥哥就是苦还没捱够,所以富贵不了。我那会儿被亲闺女嫌弃,才算是彻底感受了一回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啊!。”
老太太古井无波的双眼,这会儿却是激荡起一圈圈的讥笑。
王氏却是在她的身侧拍了拍老太太的手,说道:“母亲,别这么说,当年有些人落井下石的无情我记她一辈子,有些人倾其所有的恩情我也记她一辈子。有道是一娘生九等,大姑娘这般薄情,二姑娘当年可是雪中送炭人啊!”
老太太转脸看着另一边的小女儿,满脸宠爱的说道:“今日小辈们都在,我就把当年的事一并说道说道,也叫所有人都知道,何为一家人,何为外人心……”
第 21 章
当年两个女儿相继出嫁,家中一下子捉襟见肘的拮据了不少。吴仪心急着改善家中的境况,急功近利之下难免失策,导致生意上经营不善,令家中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那一段时间,他无比颓丧,老太太眼见着儿子日渐沉沦,自然也是心急不已。在儿子面前,她乐观的鼓励他振作起来,去努力的东山再起。
可是背地里却也知道,在没有钱财的支撑下,想要东山再起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自己的小女儿也才刚嫁入谢家,因为商人之女的卑贱地位,只怕日子也不好过。
好在大女儿吴瑜家中生活富裕,大女婿生意上的人脉也广。只要自己的女儿能叫女婿帮扶一二,老太太就不愁自己的儿子不能重振旗鼓。
于是老太太去找了大女儿,不想她却说‘要在人前显贵,就要人后遭罪’,因为自己的哥哥吃的苦头还不够,所以还不能发家致富。
她在面对亲朋好友的一句‘救急不救穷’的话语时,风轻云淡,一点都不在乎。因为走过半生,早已见惯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老太太,压根没指望过家中的亲朋能在这时候帮扶自己。
救急不救穷嘛,人之常态。
可是如今见自己的女儿竟也这般无动于衷的作壁上观,老太太心里是五味杂陈,甚至连眼窝都止不住的发热。她疼爱了这么多年的女儿,这时候是唯恐被娘家拖累啊!
她来前对女儿的期盼,简直就是最大的讽刺。所以她从女儿家离开时只感觉被人甩了两个巴掌一般狼狈不已。
回家后,她也是无比沮丧,难过的连饭都吃不下。面对儿媳时,亦是觉得面上无光,丢人的很,只苦笑着说了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指望不上了。”
不想转天,小女儿—吴璟就回娘家来了,将嫁妆里的店铺地契和田产,还有身上的几百两的银票尽数交给了母亲。
老太太对她这么大手笔的贴补娘家惊讶不已,待反应过来时,却是眼泪不住的往下落。
风雨故人来,患难见真情。
她的小女儿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心眼,看着眼前的地契和银票,差不多已经是她嫁妆的七八成了,剩下的只怕也只剩些首饰和家具了。
她虽然高兴女儿对娘家的鼎力相助,却也是出言责怪道:“你把这些嫁妆都送回娘家,女婿知道吗?你自己的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老太太问完话,见女儿迟迟不开口回答,便猜测到了这其中的隐情。她气急败坏的对吴璟嚷道:“你瞒着女婿将这些东西送来的,是不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待他知道了这事,不同意你这样做,你们的日子还要怎么过?”
吴璟犹豫了一会儿,坚定的说道:“他要是不同意,那我就同他和离,和离了嫁妆本来就是我的,我回来和母亲一起住。”
老太太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休要胡言乱语,赶紧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好好过你的日子,家中的事不需你担心,你哥哥会有办法的。”
吴璟却是不为所动的留下了这些东西,说了一句她回家和谢志高商量,便匆忙离开了。
她忐忑不安的回到家里,根本就不敢对谢志高提这事。两人成婚时间不长,正享受着蜜里调油,温柔小意的生活,她又哪里舍得与他和离呢?
于是她最终是什么都没说,只为了这样的幸福能延长一些时光,准备等到他发现的那一天,她再坦白相告。是要和离还是容忍她,她都接受。
可是没想到,日复一日,谢志高从来不曾发现这件事情,这不禁让她从不安的忐忑中生出一丝暗暗的窃喜。
可是她却忽略了,当官之人明察秋毫的本性,还有那强大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吴家生意眼光不精明,资金断裂遭受重创,即便不是众所周知,那也是隐瞒不了的事实。吴家的大女婿怕自己的生意被牵连,早已撇清了两家的关系。
短短沉寂了两天之后,吴仪又开始在生意场上活动起来,并且再次走南行北的开始经商,足可见他的资金上有了支援。
可是大女婿和他撇清了关系,生意场上的人自来追名逐利,若真是帮衬了吴家,少不得宣扬的人尽皆知,让人当他是大善人。如今既然没有丝毫的风声,那定然是真的没有人帮助吴家毫厘。
如此还有谁能资助吴家呢?不用想自然只有自己的夫人-吴家小女儿了。他想到自己的妻子遇到难处却不与自己商量,背地里自作主张,便忍不住的生气。自己的妻子这样不信任自己,这是没把他当一家人啊!
可是气过之后,猜测她大概是看到吴家大女婿的态度,只怕自己也那般作为吧!
对于她这样的不信任,他反思后,觉得肯定是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才令她这般小心翼翼。既然她没感觉到自己可以完全的信赖托付,那他就做到更好,让她相信。
于是后来他时常地瞒着自己的妻子,和大舅哥-吴仪商量经营之策,帮他探查生意伙伴的身份背景,利用自己的官场人脉帮他在生意上铺路。
等吴仪生意走上正轨,经营的风生水起,日进斗金,他却分文不取的全身而退。
吴璟对此一无所知,直到老太太将她的嫁妆还回来,对她说以后要和女婿好好过日子,只看他对吴家生意上的相助便能知道,他是真的有情有义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那会儿她才知道,谢志高竟瞒着自己帮了自己娘家这么多!
而吴家这些年对萧萧所有的赠与,都可以算是对他们当年雪中送炭情意的感恩。吴家的孩子们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眼看吴家上下的长辈一致厚待萧萧,时常觉得不甘心,不服气,现下却只觉得心下惭愧。
当年若是没有萧萧父母的帮助,现在只怕真的只能节衣缩食的勉强度日了。现在她们还为了首饰争抢,实在算得上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老太太说完当年的事,抬头看着自己的大女儿说道:“你还觉得你委屈吗?我告诉你,现在我还能让你进我吴家的门,就算是对你仅存的情分了,你可莫要再得寸进尺。”
吴瑜试图挽回的说道:“母亲,当年我也是不懂事,你宰相肚里能撑船,就莫要再提当年事了,我知道错了。”
老太太漫不经心的端着茶盏喝了口水,缓缓地说道:“我如今一把岁数,已是‘今晚脱了鞋和袜,未审明朝穿不穿’的风烛残年,原不原谅你其实都没什么意义。而且你当初既已利令智昏的抛却了亲情,就不要再奢望有捡回的那天,你哥哥不会原谅的。”
王氏笑着接话说道:“母亲说的对,吴仪就是一商人,不是那当宰相的料,当然也没有那宰相的肚量。这事啊!一辈子原谅不了。”
蒋思思听着这一番来龙去脉,只觉得母亲实在是愚不可及。当年便是随便的给一点银子打发祖母,现在也不至于这般被人唾弃。
而如今吴瑜掌管着家中的中馈,夫君—蒋勋的生意上不景气,她最能感受到家中花销的紧张。原本她是想着,既然不能开源,那就节流,缩减一下家中的开销就是了。
不想家中的姨娘转脸就向蒋勋告状,说她私饱中囊,自己院子里花钱如流水,却克扣姨娘的吃用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