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本(穿越)(235)

作者:经年未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林福秦韵齐齐大笑。

笑过之后,秦韵想起自己收到的京城那边的消息,说:“你家之前那个养女闹事的事情你知道了吗?”

林福点头。

秦韵就冷笑:“也不知是谁在背后指使的,竟然用这么恶心人的招数。”

“但是有用,不是么。”林福嘴角噙着淡淡的笑,“听说京城人人都在说我,我不在长安城久矣,长安城依旧有我的传说。”

秦韵无语:“那些话可都不怎么好听,你骄傲什么。”

林福指着实验田里绿意盎然的稻苗,对秦韵说:“这里种下的是杂交一代稻种,根据去年实验田早籼稻亩产一石三斗的产量,我预计这一茬应该能收一石六斗七斗。”

她引着秦韵在田边四处转悠,边说:“这世上普罗大众的数量是最多的,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他们忙忙碌碌一整年若是连肚子都填不饱,哪里还有心力去关注谁谁家不孝顺父母、谁谁为了嫁个好男人而阴谋百出。”

秦韵点点头。

“为君者仁慈贤明,爱民如子;为官者清正廉洁,为百姓奔走;为将者奋勇杀敌,为天下安宁。百姓们勤劳朴实,为自己为王朝生产出更多粮食、财富,食果腹,衣有着,读书识字,明理知义,我天.朝上国方能长治久安。”

林福眼中有笑和希冀,对秦韵说:“县主,我很高兴,能生在圣人治下。”

秦韵眸子一颤,心头触动。

她说:“阿福,我很钦佩你,从你初见就敢陷害我在皇叔跟前与诸才子一同作诗开始。”

林福大笑:“这么久的事情你还记得呢。”

秦韵乜她:“印象深刻,无法忘怀。”

两人对视,目光犀利,片刻后,齐声大笑。

-

京城。

皇帝在宫中听闻秦崧不知打哪儿捉了二十只大雁在王府里养着,非常无语,对常云生说:“朕记得朕还没有答应荣保的婚事,他捉这么多大雁来是故意气朕吗?”

常云生早就被这对天下最尊贵的父子之间的斗法搞得哭笑不得了。

以前是皇帝陛下逮着魏王一言不合就催婚,现在是魏王追着皇帝陛下三句话不离赐婚。

“大王这是有备无患呢。”常云生说。

“他就这么笃定朕会赐婚?”皇帝陛下表示不开心,“以前朕催他成亲,他可没有这么积极。”

常云生笑说:“这不是以前缘分没到,林长史的确是世间少有的女子,千万里挑一。”

皇帝斜睨过去:“朕发现你很偏向那俩孩子。”

“大家不也是么。”常云生笑道,旋即又变成忧虑,“只是现在有许多对林长史不利的流言。”

皇帝冷哂:“从朕启用女官、允女子科举开始,这个乱七八糟的话就没有停过,说到底是要反对朕的决策,却不去想朕之决策是否于国于民有利。”

话说到这里,常云生聪明的不去附和,他从不会去试图影响皇帝的想法和决策。

“对了,朕记得此次春闱好似有女子应制。”皇帝说。

“大家没记错,是陈国公嫡女谢凌雪。这位女公子和离后就去了南山书院读书,秋闱是由东平侯保荐的。”常云生道:“约莫三日礼部就会将取中之人呈上御览。”

“瞧瞧别人的女儿,同样是在女学读书,别人学几年就能下场应制科举,朕的公主每次考校都是一塌糊涂。”皇帝忍不住吐槽自己的女儿,并重点点名:“尤其是小八,学习态度就不端正。”

堂堂公主,学习还比不上大臣家的女儿,真是太丢他皇帝的脸了。

常云生赶紧给倒上一杯茶,送到皇帝手边,皇帝每次说到八公主的功课就生气上火,他劝道:“大家,八公主年纪还小,慢慢学就是了。”

“她还小?”皇帝更上火了,“前几日宁昭媛找朕说起小八的婚事,话里话外是想把小八嫁到崔氏去,朕倒是不知道宁昭媛何时搭上了贵妃。”

常云生没有说话,再给皇帝喝空的茶盏里续上茶水。

皇帝再度端起茶盏,片刻后又放下,问道:“万年县上藏匿的逃户查得如何了?”

常云生就叫来负责此事的指挥使寇朝恩来回话,寇朝恩丛扬州回来后就升了察事监指挥使。

没一会儿寇朝恩过来,向皇帝行礼后,便汇报万年县逃户一案。

“陛下,臣等在追查逃户时发现了有一米商定期送米粮到那庄子上,追查米商身份时发现了一些端倪,”寇朝恩将案卷呈上,接着说道:“那米商的娘子出自清河郡,此女母亲是清河崔氏一支小宗的族人。后来我们在查这米商的账册,发现米商从五年前开始就定期送钱给楚王,只不过送的隐蔽,若不是此次逃户被发现,恐怕很难察觉其中关系。”

皇帝翻看卷宗,眉头皱成个“川”字,问:“所以那庄子上藏匿的逃户实际上是老四的手笔,的确与老二没有任何关系?”

寇朝恩说:“臣等反复查实,其中没有废太子及其党羽的痕迹。反倒是……”

“是什么?”皇帝看他吞吞吐吐,催促了一声。

寇朝恩说:“臣等在追查中,发觉其中有六皇子的手笔,但不敢肯定,那庄子走水似乎也与六皇子有关,但我们找不到切实的证据,所以一直在追查,才一直没有上报监令。”

“老六?”皇帝挑眉。

他的印象里,老六总是沉默寡言,功课不好也不坏,入朝听事后办的几件差事也是不好也不坏,说是中庸,看起来是平庸了。

皇帝不仅感到好笑,他的这几个儿子还真都不能看表象,看似聪明的实则愚蠢,看似稳重的实则急功近利,还有这扮猪吃老虎的。

“给朕好好查查老六。”皇帝一下子对这个存在感不高的儿子感兴趣了。

寇朝恩领旨退下。

皇帝这会儿也不想批奏疏,起身对常云生说:“陪朕出去走走。”

话才刚落呢,门外的内侍就来报政事堂的几位相公和六部尚书求见。

皇帝:“……”

人都在殿外等着,皇帝也不好说不见,只好又坐下,让人进来。

几位相公和六部尚书进来后先行礼,然后将拟好的折子呈给皇帝。

经过几个月的争论,期间又经历了废太子之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终于拟定了罪人秦鸿谋反案的功臣以及戍边的功臣的嘉奖,这才来呈给皇帝。

皇帝翻看细细看,前头御边的定国公、益州大都督、荆州大都督等人的嘉奖尚算合理,到后面看到淮南平叛之人的嘉奖,皇帝眉头一挑:“开国县男?就一个这?”

礼部尚书立刻出来解释。

林尊对礼部尚书翻了个白眼,正好被皇帝看到。

皇帝听完礼部尚书的解释不置可否,将折子看完后,执笔在其中添了两句话,然后让常云生拿给门下侍中,道:“就按此发吧。”

门下侍中戴修远应:“臣遵旨。”

待退出紫宸殿回到门下省公廨,戴修远打开折子,一眼就看到皇帝添的那两句话,意味不明地笑了一下,将折子交由录事誊抄,给事中宣诏下发三百六十一州。

平乱戍边功臣诏:

益州大都督蒙戟封夔国公,加封太子太师;

荆州大都督邹郭封吉安公;

长平县主封清河公主;

……

扬州长史林福封忠勇男爵,晋谏议大夫,检校扬州刺史;

扬州司马庞子友封诚谋男爵,晋户部左侍郎;

大理评事应凤岐晋大理司直;

监察御史晏陈晋起居郎;

扬州仓曹班阴晋扬子县县令;

……

这些都是职位上的赐封,财帛职田不算。

像定国公李骥这样几乎是封无可封的,就只赏赐了金银财帛,皇帝私库里那座被林福和秦韵先后看中的红珊瑚,如今就在定国公府中了。

皇子亦是如此,皇帝只赏了些钱意思意思。

这其中最打眼的赐封莫过于夔国公蒙戟、清河公主秦韵和忠勇男爵林福。

蒙戟不仅封了国公,还加了太子太师。但敏锐之人也发觉了,皇帝这是要将夔国公召回京城荣养起来。

秦韵干掉夫婿全族,霸占白氏所有财产成了扬州首富,此举多为卫道士们诟病,囔囔着她毫无妇德可言。然而这赐封公主的诏书一下,表明了天子的态度,让不少人闭嘴了。且秦韵的封地为清河郡,不免让有心之人想更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