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宦+番外(7)

作者:沉九襄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但那么个在后宫只手遮天的人,若想杀他一个微末内官,哪里用得着费尽心思,敏欣一番猜测倒真是抬举他了。

晏七没接她的话,只谢她一番劝诫美意,眼瞧着到了分岔路口,便与她分别,径直往栖梧宫去了。

因先前耽误了些时候,他走起来步子略快,才赶在辰时前到了朱红的大门前,守门的内官见了他并未多问,放了行教他去院子里等。

踏进了里头才见西墙根儿下已整齐站了三人,院子里宫女来来往往却静得只能听见树上的鸟啼与枝叶间簌簌的风声,那三人亦是低眉垂首大气儿都不曾多喘一下,他便放轻了步子走到最后,也如他们一般恭敬候着。

等待的时候,他细细回想了下,进宫十年之久,这其实才是他第三回 踏进这座后宫最尊贵的殿宇。

第一回 是五年前帝后大婚,空置许久的栖梧宫重开大门迎接新主,他是负责洒扫的内官之一。

第二回 便是昨日,他跪在地上,险些轻易丧命于此……

正思索间,忽听头顶上方飘下来一声绵长的猫叫,带着猫咪特有的娇气语调响在肃静的庭院里,十足可以引起晏七的注意。

他寻着声儿抬头,果然见两三步之外的墙头上趴着一只圆滚滚地大花猫,一身短毛养的油光水滑,脖子上挂了只丸子大小的银铃,这副富贵模样,不消猜也知该是皇后的宠物无疑了。

那猫此时撅着屁股低着脑袋趴在墙头,看模样似是想要下来,但无奈身宽体胖,若直接跳下来只怕要摔个狗啃泥。

小东西倒灵得很,也不怕人,瞧见底下有人抬头看上来,便挪了两步到晏七跟前,又拖长声音叫了下,怎么听都像是在命令他伸手出来将它接住……

晏七扭头看了看,四下人来人往却竟没人朝这边侧目半分,身旁三人亦是连眼神儿都未曾转动过。

只迟疑了片刻,那猫便十分不耐的又叫了声催促,他也未曾多想,稍稍转过身去一些,朝着墙头的肥猫伸出了手臂。

肥猫到底也还是只猫,撅着屁股纵身一跃果然稳稳落进了晏七怀里,只这小东西翻脸不认人的速度实在令人咋舌,刚站稳脚跟便立刻蹬腿就要跑,肉垫里的利爪没来得及收回,随着跳跃的动作狠狠划在他手上,霎时划出来一道血痕。

他轻轻嘶了声,扭头蹙着眉再去寻那猫时,却正见有人弯腰将它从地上抱了起来。

目光最先所及的是一块墨蓝的袍角,边缘有海浪暗纹,一看便知是内官的衣裳。待那人直起身来,晏七的目光正落在他脸上,却只看了一眼便又低下去了,行礼道:“拜见大监。”

那不是别人,正是昨儿在殿中请命要对他施三十杖刑的徐良工。

“手抓伤了?”

徐良工倒似是已不记得眼前这人就是昨日那个小内官了,站在他面前,话问得很平和。

晏七有一说一,如实伸出手掌将伤口露了下,“不过小伤而已,不碍事。”

徐良工没再多说什么,只转身的时候叫住路过的一名宫女,简短吩咐了句,“带他去包扎一下伤口。”

他说完随即抱着肥猫,阔然几步踏进了正殿里。

晏七瞧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框里,脑海中又想起先前敏欣嘱咐的话,忽而觉得有些好笑。

他包扎完伤口回到墙根儿底下又等了半会儿,直待到日头翻上了东墙,才听粟禾与徐良工一道交谈着从殿中走出来。

晏七闻声微微抬起头望过去,却正凑上宫女将眼前一扇菱花窗从里推开,那四方的门框里堪堪框出了一副美人图,漫漫暖阳合光碎芒下的美人是一面遥不可及的剪影,美人微微弯着细腰,低垂臻首执笔落在纸上,不知在画什么,只知她在别人眼里亦是个画中人。

他的目光不敢多做停留,匆匆收回来,很快跟在粟禾身后踏出了栖梧宫的大门。

西经楼落在宫城最西边儿,始建于晟宗初年,相传百年前晟宗初登大宝驾临明山祭天,回銮之时带回个少女,少女天生哑疾晟宗却甚喜之,甘愿为其置后宫众人于无物,又因少女嗜爱书籍不喜喧闹,晟宗便在宫城西边为其修建西经楼,楼中广揽天下群书供少女阅览,楼外百米范围派遣禁军日夜守护。

帝心重隆恩深,却只可惜少女红颜薄命,短短六年便香消玉殒,晟宗悲痛万分,随即命人尘封了西经楼。

自此一晃百年,纵然守卫的禁军早已撤了,甚至后世还派有专人负责打理其中群书,但那里在潜移默化中仍旧成了宫中的禁地,鲜少有人踏足,也再未曾有过当时的辉煌注目。

直至皇后从两年前起始每逢月中驾临一回,冷了多年的古楼才着力开工修缮,时至今日,已重又恢复了当年的恢宏模样,但也因是皇后踏足之地,愈发没有其他人前来了。

晏七从前并没有来过这里,是以当亲眼看见那座伫立在湖心中央的八角楼阁玲珑起云端时,他心中不无讶然。

西经楼仿若遗世独立,而当年佳人在其中,却不知那四周环绕的百米碧波与堤岸上的重重禁军,究竟拦住了外面的人进去还是里头的人出来?

然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事事皆应休矣,前人心意,后世亦不便妄加猜夺。

他拢住思绪,缓步踏上了湖面上唯一一条通往中央的水上游廊,如今的堤岸上早已没有了重兵把守,可出不去的人依然寸步难离。

行走其中时,他会忍不住想:眼前这座孤独的古楼或许也将是他此生终老之处吧。

第6章

追封之事大定后,刘贵妃连同那未出世亲王的葬礼教礼部前后张罗了半个月。

临到出殡那日,皇帝站在盛华门前悲痛得不能自抑,轮年纪他也才不过是个十八岁的少年,人言常道少年不知愁滋味,可在他这里,似乎自幼时起便没有过一日无忧无虑的快活光景。

年幼不知事时被裹挟上帝位,身后有独断太后垂帘听政,面前有专横承国公独揽大权,十三岁未及长成之时又被迫娶了比自己还大五岁的姜家女,而后太后虽倒了,却只不过更加成全了前朝后宫由姜家一手遮天的局面,如今妃子蒙难子嗣夭折,他的所有悲痛累及了这么许多年,一朝外露,百官看在眼里,心下难免五味杂陈。

而秋风携流言,皇后善妒的名声不知怎的又重新飘得人尽皆知,一来二去就在人心里变了味儿。

没过多久,市井之间甚至有小童走街串巷吟唱一首“恶妇谣”——讲得乃是一穷苦书生金榜题名时,受丞相青眼有加招为东床,然而相府千金倚仗娘家权势嚣张跋扈,接连打杀毒害夫家妾室乃至庶子,状元郎受妻子与岳丈欺压日久却不得疏解,最终郁郁而亡的故事。

徐良工一向消息灵通,当初最先听闻风吹草动便立刻来过栖梧宫一回,专为请示皇后是否下令城卫司缉拿传谣之人。

下半晌细风拂面,彼时皇后正倚在栏杆上往内院小池塘里撒鱼食,听了他的话一时倒未有何示下,要说她没听明白其中影射那怕是不可能,沉吟片刻却反而笑问他:“人家唱得明明是相府千金,你上赶着去认什么?”

徐良工弓着腰掀起眼皮渡了她一眼,没立刻答话,过了会儿才迟疑道:“传谣之人居心叵测,若不及时制止恐生变故,娘娘是否早些未雨绸缪?”

还有谁能拿着皇后的名声影射做文章?而既然做了,自然不可能单单就为给不明所以的老百姓当笑话听。

话说得点到即止,皇后撒完了一小包鱼食后趁净手的间隙冲他微微摇了摇头,“没有变故哪知道暗处里究竟哪些人是敌哪些人是友,国公眼下不在帝都,且随他们折腾去,你现在强压着不准他们冒头,日后还需费尽心思去寻,何苦呢。”

她所做一切都毋庸他人质疑,徐良工应了声是,便不再提起这厢流言了。

而果不其然,那首恶妇谣委实唱到了男人们心底的逆鳞,上朝时再眼见龙座上日渐消沉的皇帝,下头站立的滚滚诸君终究为人臣子,一来二去多少催生出些义愤填膺之感,热血冲上了头脑,倒教胸中那份忠君之心惭愧之情难得升腾了起来。

不多时,勤政殿案头从前如雪花一般的劝谏奏折少了,来回走动的大臣们却愈多了。

眼瞧着临近中秋,大赢朝素来尚武,是以历代帝王皆会于每年中秋时节在苍麋山围场与文武百官狩猎骑射取乐,称之为——秋狩。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