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是了。”
“可惜,她们原是不该进宫的。”
乌灵珠转过了脸,用极低的声音说道“或许,臣妾也是不该进宫的。”
“怎么会。”皇上紧紧握着乌灵珠的手说道“若没了你,朕活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意思。”
乌灵珠忙掩住皇上的嘴,“皇上莫要这样说。”
皇上仍然笑笑“若你离开了朕,朕就真的出家去。”
听闻此话,乌灵珠吓得手一抖,忘记了言语。
皇上看着乌灵珠,终究只是笑笑。
正如太后所说,皇上这念头一旦动了,就真的收不回去了。
转眼已是寒冬腊月,冬天的雪早已下了不知多少次了,整个皇宫都被白雪覆盖,让曾经的沉闷一扫而空。
因为皇宫,终于又迎来一个喜讯。陈氏的孩子要出生了。
一早醒来,陈氏便觉得肚子有些不舒服,勉强支撑着用了早膳,本还想到梅园走走,才披上了披风,便觉得肚子一痛,竟然连自己的身子都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
“小主。”雀儿刚一进屋便看到陈氏倒在地上蜷缩着,身下已经出血,血染红了大片。
“小主,您怎么了。”雀儿声音急切。
陈氏一把拉住雀儿,声音颤抖着说道,“太医,叫太医。”
一时间,华音殿聚满了人,除了太医之外自然还有各宫的娘娘,就连太后都难的一见的来了,毕竟这宫里已经许久没有好事发生了。
稳婆正在不停的安慰陈氏,那声音带着一丝蛊惑“小主,呼吸,呼吸,孩子就要出来了。”
“啊……”陈氏大喊一声,抓着雀儿的手更紧了。
“小主。”雀儿也是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样子。
“孩子的头出来了。”稳婆高兴的大喊一声,说道,“小主,加把劲,再试一次。”
“啊……”陈氏疼的几乎晕了过去。
就在陈氏晕晕乎乎的时候听到了一声婴儿的啼哭,那哭声瞬间让陈氏清醒了过来,“孩子,孩子。”陈氏喃喃低语了两句。
稳婆高兴的将孩子抱了过来,说道,“恭喜小主,是个小皇子。”
陈氏勉强睁开眼睛看了一眼稳婆怀中的孩子,那孩子哭了两声,现在却已经睡了过去。
等在华音殿外的众人听到那一声孩子啼哭便知道一切已经好了,太后更是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这才问道,“怎么样。”
“是个小皇子。”稳婆高兴的声音传了过来。
又是一声阿弥陀佛,这才看了一下孩子,此时正睡的安稳呢。
“这宫里总算是又有一件喜事了。”璃秋笑着说道,又看了一眼乌灵珠,却发现乌灵珠似是什么都没注意到一样,只是扶着额头。
“姐姐。”璃秋刚要问她一句,乌灵珠已经身子一软,到了下去。
“娘娘。”沁墨大叫一声,众人一涌而上,瞬间乱作了一团。
“娘娘乃是近日劳累所致,娘娘若是能放宽心,身子自然会一天好过一天的。”夏江望很肯定的说道。
太后听闻此话叹一口气,说道,“她最近确实太过操心,竟连一天都没有好好休息过。”
想来,自从过了年开始,乌灵珠便一天都没有好好休息过,竟然一直在照顾各种各样的人。
夜已越来越深,入了冬的夜寒冷异常,冷风从四面八方涌进来,即便是放了火盆在室内仍然觉得瑟瑟发抖。
皇上正在批改奏折,间或抬头看一眼床上。床上的人,除了乌灵珠再没有别的人能让皇上如此牵肠挂肚了。
乌灵珠依然还沉沉的睡着,似乎自从晕倒后还没有醒来。
沁墨不停的走来走去,间或停下来看一眼,但乌灵珠始终没有苏醒的迹象。
“娘娘啊,娘娘,您倒是快点醒来啊。”沁墨已经不知在心里祈祷了多少次了,但乌灵珠仍然没有反应。
夜越来越深,皇宫里变得寂静一片,没有一点声响。皇上终于批完了奏折,又看一眼乌灵珠,此时,床上的人突然动了动,慢慢睁开了眼睛。
沁墨一下子扑了上去,一副快哭了的样子说“娘娘总算是醒了。”
乌灵珠勉强露出一丝微笑,又抬头,便看到皇上站在床边看着她。
“醒了,喝药吧。”皇上的语气异常的温柔,无法让人想象这是一位帝王说出来的话。
乌灵珠也笑笑,仿佛一笑,两人便知道对方内心最深处的想法。
第九十二章 出征
夜已深,今晚的老天似乎格外的吝啬,居然连月亮都没有,整个皇宫除了烛光全部陷入了一片黑暗。
皇上正在批阅奏折,间或抬头看一眼里屋。虽隔着帘子,但只要看到那人的身影,皇上便觉得心安。
小勤子弓着身子,手上托着一杯茶,轻轻的放在皇上的手边,又轻声叮咛“皇上,已经三更了。”
皇上终于抬头看了一眼大敞的门,又看了一眼里屋的人,“你下去吧。”
小勤子还想再说些什么,犹豫了一番,终于还是慢慢退了下去。
里屋的人似乎有些不安的翻动了一下身子。皇上起身,轻轻走到床边,摸了摸乌灵珠有些苍白的脸。
“皇上,皇上。”小勤子慌慌张张的跑进来,“皇上,索大人和鳌大人求见。”
乾清宫,隔着小小的桌子,皇上看着站在自己对面的两人。
“云贵发生大灾,现在百姓流离失所,若是再出现疫病,只怕……”索尼犹豫着没有说下去。
“只怕什么?”
“百姓怨声载道。”
皇上道“哦。”
“皇上。”鳌拜上前一步,说道“台湾进攻我边境,此时必须尽快出兵。”
索尼上前一步“百姓无家可归,一定会造成民心不稳,此时应尽快安抚民心。”
“出兵才是最要紧的。”
“皇上。”两人同时看着皇上,期望皇上给出最好的答案。
皇上却只是重重的靠在椅背上,看了一眼两人。又要赈灾,又要军饷,可大清初建国库并不算充盈,只怕很难两边都顾忌吧。
“皇上,民为本,当以安民为主。”
鳌拜冷哼一声,“国为纲,无国哪有民。”
“事有轻重缓急,如今民不聊生,而台湾不过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足以成大气。”
“乌合之众?”鳌拜冷笑一声,“当年,台湾铁骑也曾踏入我中土,岂能说是乌合之众。倘若不早做准备,难道还要再来一次御驾亲征吗。”
“现在国库空虚,自然要先民。”
“无国不民,先国。”
“民为本。”
“国为纲。”
“够了。”皇上大喝一声,冷冷的说道“民,国,朕都会管。”
“皇上果然这样说了?”乌灵珠有些惊讶的看着皇上,又亲自为皇上舀了一勺汤,亲自送到皇上手中。
“你该多吃些的。”皇上拉着乌灵珠的手,总觉得她的手有些冷。
乌灵珠轻轻抽回了手,笑着说“皇上才下早朝,自然是累了,臣妾却并不累。”
皇上叹了口气“一早就听他们吵,烦死了。”
看到皇上眉头紧皱,乌灵珠想了想,说道“如今国库尚不充足,后宫也该省些用度才是。”
“自淑惠妃协理六宫以来,用度已省了不少,也不必太节省了。”
乌灵珠也笑笑“是啊,淑惠妃娘娘治理后宫很是得体。”
皇上也点点头,毕竟相较于之前的恪妃,淑惠妃恩威并用,后宫的下人果然更加得心应手了。
慈宁宫中,今日难得一番热闹的景象。
皇后自病愈后便心静了许多,不再计较些微的得失,反倒常常到慈宁宫来陪太后说话。
于是,这一天,皇后约了淑惠妃一道去,却不想佟念锦、璃秋、依蓝早已到了,几人正在说话。
说到最近的事情,依蓝笑道“昨天听说台湾打过来了,福全竟跟臣妾说要去呢,他这腿还没好呢。”
佟念锦笑笑“福全小小年纪便记挂着国家大事,将来必有出息。”
依蓝不好意思的笑笑“哪里指望他这些。”
“到底是自己的儿子。”
说到这里,便听到外面太监来报,“皇后娘娘、淑惠妃娘娘到。”
一直安静着的璃秋这才笑笑,说道“今日,莫不是有人下帖子请的,竟这样齐全。”
太后笑道“哀家就喜欢热热闹闹的,你们倒是常来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