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两个端着碗,脚步轻快出了厨房,冯氏笑眯眯喊道,“今晚小妹做馄饨了。”
院中男人们皆回头看过来,知知才发现,陆千户也在,还是如往常一样的黑衣黑靴。
她微微笑了笑,当做打招呼了。
江陈氏立马邀他,“千户留下用饭吧。”
陆铮听了,目光落在江家女儿捧着的碗中,红亮亮的辣椒油,雪白的馄饨,瞧上去倒是真的很开胃。
江父也反应过来,热情相邀,拉着陆铮进屋,不许他走。
见高大的男人在堂屋坐定了,知知便将自己手里的那一份率先放在陆铮面前,软声道,“千户慢用。”
陆铮受的倒是颇为理所当然,自己昨夜才替这小女子解决了一桩麻烦,此时用她一碗馄饨,也算是两相抵消了。
他向来不是个爱白做好人的人。
他嗯了一句,道,“多谢。”
然后便执勺去舀碗里的馄饨了,汤底酸辣爽口,馄饨又鲜美异常,唯一的缺点,就是吃了不占肚子,一碗下肚,跟喝了碗白粥没太大差别。
陆铮心底略有些遗憾,一旁正吃了两三只馄饨的知知,望着陆铮只剩下汤的碗,眨眨眼,起身为他又添了一碗,这回还特意比旁的碗多放了十来只。
从军的都是“饭桶”,这一点,知知在自家父兄身上,已经了解得十分透彻了。
陆铮倒不晓得,自己已经被这娇滴滴的小女子,安上了“饭桶”的诨名,当然,就算知晓了,大抵也不会动怒。
用了馄饨,陆铮便没在江家久留,起身道,“江叔,江婶子,你们慢慢吃,我营里还有点事,先去了。”
营里的事都是正经事,江家自然不敢留他,由江父送着他出了门。
回到堂屋,江父便随口道,“千户别看年轻,做起事情来可比那个赵千户靠谱多了。”
“咋了?”江陈氏问,知知也好奇的抬头。
江父见妻女想听,反正也不是什么机密,便道,“就是昨天,是赵千户的人负责值夜,让几个没长眼的小贼钻进来,幸好被陆千户给撞着了,直接给捆了。”
卫所里没贼,莫说贼了,连外人想进都难,这一点知知也是这些日子才晓得的,似她那时候寻亲这样顺利,真可以说是走运了。
可让卫所进贼的赵千户,却没那么好受了。
他虽于陆铮同为千户,但除了年纪比陆铮大了不少外,其他的,同他比可差远了,就连卫所指挥使孙大人,都爱用陆铮些。
这回又让外人溜进了卫所,方才在指挥使面前,他吃了不小的挂落,此时都觉得面子过不去。
他底下的百户见状,道,“这陆千户未免太不给您面子了,人抓着了,私底下同您说一声,不就好了,非要弄什么整顿,倒把事情给捅到指挥使面前了。”
赵千户冷哼一声,“他陆铮有本事,能打,能带兵,得上官赏识,当然什么都不怕了。”
话音刚落,他口中的陆铮,便从不远处走来了,两人碰面,陆铮态度极其自然,颔首,“赵千户。”
赵诚勉强一笑,又尴尬又满肚子的气,他之前倒也不是没想过拉拢陆铮,毕竟陆铮年轻有为,同他交恶实在没必要。
自己当时甚至动过和陆家结亲的念头,可陆铮却跟个清心寡欲的和尚一样,同他提娶妻,他便兴趣缺缺,黄花大闺女摆他面前,还不如他常用的戟,来的得他欢心。
陆铮同赵千户打了个照面,没在意,脚步沉沉回到自己的帐子,自去处理正事了。
第9章 七宝糖
因为是军事重地的缘故,戒备森严,卫所平日是不让出入的,不光外人难进,便是卫所中人,想出去一趟,也不大容易。
每月有两次外出采买的机会,这回又恰巧赶上办年货的时候,要出去的人便格外的多。
天色微亮,知知便被阿娘江陈氏轻轻推醒了,喊她起身洗漱。
知知起身,便瞧见二哥早在院里准备了,背篓准备了好几个,阿娘则在一边嘱咐着,让带上些腌鱼腌肉,到了集市能换别的。
待知知咽下最后一口饼子,挨家挨户接人的驴车,恰好在江家门口停下了,赶车的年轻汉子招呼,“江婶子,东西弄齐了没?”
然后很快下了驴车,勤快地帮忙,同江术一起将背篓弄上驴车。
待两人忙得差不多了,江陈氏便同留在家里的冯氏嘱咐了几句,得了应声后,便拉着知知一起上车。
驴车里坐的人不多,不过这回大家带的东西都不少,一辆驴车也坐不下太多人。
江陈氏笑着问赶车的汉子,“阿武,用早了没?婶给你拿个肉饼啃两口?”
说罢,扭头去翻背篓里的肉饼,油纸包好的,知知昨夜做的,今早起来用了点猪油煎了一下,还热乎着。
阿武忙摆手,“用过了,在家里用过了,婶子你别忙活了。”
江陈氏哪容得他客气,直接往他手里塞了一个,“客气啥,自家做的,值几个钱?”
阿武这才收下了,黝黑的面上微红,倒也瞧不出什么异常来。他飞快朝后瞥了一眼,朝坐在江陈氏身侧的知知看了一眼。
见她没往自己看,而是微微抿着唇笑,乖巧坐在江陈氏身侧,听着众人说着话,模样再是乖顺不过,肌肤很白,眼珠却又很黑,水盈盈的一汪似的,不由得心跳得更快,慌忙收回视线,心中却是不由得想到,阿娘怎么就不喜欢江家女儿呢?
倘若阿娘不反对,他早就上门求亲去了……他第一回 在院子外瞧见江知知的时候,当时都傻了,呆呆站在那里,旁人推他,他才反应过来。
不怕人笑话,他当时真的以为,她是什么仙子。
若是阿娘同意就好了,阿武心中烦闷,苦恼于家中母亲无端端的反对,心中想着,赶车倒是没慢下来,天大亮之前,卫所一道来的十来辆驴车,先后便进了郡城门。
进了城,众人便直奔西市去了,到了西市,便不约而同分散开来,各自去采买各家的年货了。
要买点什么,江陈氏昨夜早盘算好了,也没四处瞎跑,直接进了几个价格公道的铺子,分批采买了年货。
江陈氏翻看了背篓,道,“还得去趟盐肆。”
本朝实行官盐制,禁止民间私卖,盐肆便在西市最显眼之处,连招牌都透着一股阔气,可见其利之大。
母女俩进了盐肆,伙计也没上前招呼,径直顾自己低头剥花生吃。
知知第一次来这种盐肆,里头倒也不只贩盐,还有好些佐料,似糖醋这种是最基本的,桂皮、菌粉、八角、茴香、花椒粉……
江陈氏直奔盐去,皱着眉摸了摸盐粒,里头掺了不少黑沙,再问了价,一文钱没便宜,还涨了点。
伙计懒洋洋说了价格,没正眼瞧母女俩,道,“就是这个价,西市东市都一样。”
见江陈氏同伙计议价,知知便在盐肆中逛了起来,挑着看了些佐料,她平日在江家所用的佐料,并不多,倘若价格过得去的话,她倒是想添置几样常用的。
她正翻看着八角,并未留意身后有人进来,还站定在她身后。
“方才这小娘子看过的,替她包起来。”忽的,背后那人道。
知知吓了一跳,回头便瞧见一个年过半百的华服男子,离她不远不近站着,神色略带傲气的吩咐着身旁下属模样的人。
“是,长史大人,小的这就去。”
那被唤做长史大人的男子姓罗,回头,直直盯着愣在原地的知知,捋着胡子笑了起来,慢吞吞的问道,“小娘子家住何处,姓甚名谁?”
江陈氏一下子反应过来,自家女儿这是碰上登徒子了,立即抛下态度一下子转变了的伙计,拦在自家女儿跟前,客客气气道,“大人,小女方才不知大人身份,冒犯大人了。民妇家中有事,这边带着她离去了。”
说罢,便牵起知知的手,连盐也不买了,拉着她直接往外走。
罗大人望着仓皇而出的母女俩,露出个轻蔑的笑来,轻抚胡须,“去查一查,是哪家的女儿,待查出来了,让官媒上门去。”
他近来刚丧偶,本就想着续弦的事,倒没想到,这么个娇娇的小娘子,自己倒送上门来了。
亡妻貌丑无盐,家中背景却颇深,罗长史有色心没色胆,如今亡妻不在了,他自然心思活络起来了,早将这貌美的小娘子,当做自己的囊中之物,只等着亲手采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