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怀运一边点头一边又摇头。
“这怕是村里那些人要说了!昨儿我遇见你四伯,他还跟我说这人手要先紧着族里的人用呢!都是一家人,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宁弯弯一听宁长生就嗤笑。
“我四伯?我四伯那是惯会慷他人之慨的,咱把作坊都送给族里那些人他才高兴呢,他得到处宣扬是他的能耐才让族里人得来这样的好处!他这个族长当的是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多无敌的好!”
“你这孩子,在外面可别这么编排长辈!”宁怀运笑骂了一句。
第206章 瞧你们那点出息
宁弯弯又继续道:“他们爱说说去吧,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这点小生意总共也用不了多少人,难道咱还打肿脸充胖子把全村的都招来养着?这事总也不能十全十美的,你要是从村里找人,从族里找人,咱那些庄户又得说,做人到底是要自私一点,咱那些庄户过的越好对咱就越是死心塌地,毕竟一家子的活路都在咱手上,你就是拿大棒子赶都赶不走的,那些村里人族里人可就未必了,人家拿着工钱还觉得你剥削他,背地里都未必说你好话呢!”
宁怀运就照自己闺女的话去做了。
先是写了十几份的契书,说明了股份的数量,这些股份宁弯弯家占一半,剩下的按每家四股分不够,这年头又没有什么零点几的小数,也不容易掰扯清楚这是个什么理论。
就按每家三股分,剩下了不到十股留着以后奖励那些对作坊有突出贡献的人。
但作坊的归属权还是宁弯弯家,庄户只分毛利,并没有其他的权利。
“老爷,这三股是多少钱?”
这一回不同于分东西,就只叫了每家当家的过来,在宁家前院的堂屋里,年长的就坐到了两边的太师椅上,年轻的就随便搬了板凳坐在一边,总共就十来个人,这房间大,倒也不觉得拥挤。
门一关,就跟开股东会议一样。
宁怀运那是读过书的,一听宁弯弯说就明白股份是个什么意思,可这些庄户就不行了,那是云里雾里一点也听不明白。
反正就认准了一件事,都是钱!
但到底是多少钱呢?这可就是大家伙都好奇的了。
“嗯,这么说吧,咱这作坊以后赚的净毛利里边,每一百文就有三文钱是你家的,每一千文,就有三十文是你家的!”
“那也没多少啊!”
问这个问题的庄户顿时就撇嘴。
他先还抱了好大的希望,以为以后会有多少钱赚呢。
没想到就这么一点!
也有那聪明的,家里媳妇在宁家面馆里帮工,知道光那铺子一天就赚几两银子的,立刻就算起了账。
“这一千文钱是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分三十文,十两银子就是三百文,一个月就算作坊只赚十两银子,那一年就是三千六百文,就是三两六钱银子,要是一个月作坊能赚二十两,那一年就能分七两二钱银子,三十两就是十四两四钱,这可是白得的,再加上一个工的月银,一年也有个小十两,咱还有那满仓的粮食,暖和和的棉花,这小日子,美滋滋呀!”
他最多就敢算到三十两,他觉得自己已经是贼有见识,贼大胆的幻想了。
让他这么一说,其他人顿时也兴奋起来。
纷纷交头接耳,气氛热络起来。
宁弯弯不禁是白眼:“瞧你们那点出息!”
她这么一说顿时一屋子的人就都打住了议论声,纷纷瞧着宁弯弯,都有些不好意思。
宁弯弯继续道:“咱这作坊那以后可不光是做点心,那生产范围可大了去了,咱这叫企业,以后啥赚钱咱就做啥,那棉花,咱明年就织布,织出来的棉布穿身上那可比咱们现在穿的葛的、麻的舒坦多了,像这红薯,咱明年种的多了就做红薯粉条,红薯干,卖到大邙朝的各个角落里去!咱明年还要种更多更多的稀罕东西,开发更多更多的农副产品,这股份那是永远都不会变的,我先前都说了,这都是你们以后可以传家的!以后铺子里一个月挣的那是一千两,一万两,十万两!咱们各个都是大财主!”
“好!好!”宁怀运让自己闺女说的慷慨激昂,不住的拍腿:“咱以后就挣他个一千两一万两!”
把一群庄户虽然不能完全听明白吧,却也给蛊惑的各个都满面通红的。
按户分股份那些人口多的自然是不满意。
不过按人口分那也有人不满意,也是总不能十全十美的事。
那些人口简单的,像是二狗子和孙三妮这样一家就这两口子的,一个吃闲饭的老人孩子都没有,净掏力了,以往分东西分粮食按人口那都是吃亏的。
庄户就是这点好处,有微词也就私下里嘀咕嘀咕,最多跟二蛋呀,跟马大富这样宁怀运身边的管事说上一嘴,那是当着宁怀运的面都不敢说的。
宁怀运现在也不是以前的宁怀运了,也是有能耐的人了,地也多了,县城里也有宅子了,铺子也置办上了,还跟安王世子那样的大人物一个桌上吃了饭了。
可不是以前那样他们这些庄户都能欺负的了的了!
顺带着这一晚还把上工的人给定下了,大部分都是女工,为了避免麻烦,宁怀运还规定了只能是媳妇,不能是未出阁的姑娘。
人多眼杂的在出点什么闲言碎语,可是麻烦了。
只找了四个男人,都是长的壮实的,以后方便送货。
宁弯弯还让自己娘上镇上扯了几匹白色的布,准备做一批工作服出来,结果搞的常氏回来脸都是臭的,因为那卖布的见她要那么些白布直问她家里是不是办办事呢。
回来和马大娘带着几个媳妇按宁弯弯画的做了一批白大褂出来。
常氏看着那在她眼里不伦不类的衣裳眉头都皱成了一个疙瘩。
“闺女呀,这跟个孝服似得,这咋往身上穿?”
宁弯弯一口茶喷了出来,她娘这个形容,简直是让她无言以对。
只好是说:“干净!干净!这不是显得干净吗?”
显然,这个理由并不能说服常氏,她还是直摇头。
“这要都穿上这,那不知道的还当咱家办丧事呢!还有这头巾,这啥,口罩,不就是一个标准的孝子吗?不行,不行,还是重新扯些红布来做吧!”
虽然说他儿子也爱穿一身白色的衣裳的吧,可这款式实在是不伦不类,太像孝服了。
她婆婆看见了估计要气死了。
宁弯弯一听这话乐的一口刚喝进去的茶水又吐出来了。
“娘,你这也矫枉过正了,你整一身红,那人家不知道的不当咱家办红事呢吗?”
第207章 耳朵真尖
“那你琢磨琢磨绣点花上去?”宁弯弯又出主意。
常氏拿着白大褂考虑了一会就穿针引线跟马大娘一起挨个绣了朵红花上去,这下常氏就觉得顺眼多了。
又找了块给清晨做衣服剩下的红布裁了一堆头巾和口罩出来才真正满意了。
还美名其曰白色丧气拿红色冲一冲。
宁弯弯对此那真是哭笑不得。
第二天之前订的食盒也都到了,大大小小,有藤编的,有竹制的,也有木头的,制作的十分精巧,装的量也从半斤到三五斤不等。
现在里边铺上一层或荷叶,或草纸,在把盖子盖上,上面红纸封箱,纸上是手写的一个宁字。
底部还刷上浆糊贴了一张白色的纸片。
写着生产日期,保质期,最后是地址,清平县白沙镇宁家村,宁家点心作坊。
“哎呦,我都没见过这样卖点心的呢!真是开了眼了,稀罕,你这小脑袋瓜子咋想出来?”
荷花也被叫来帮忙,顺便培训那些女工。
拿着那些媳妇还不大熟练的弄好的一个食盒仔细的看:“这一大盒子那得卖老多钱了吧?这盒咱也可不能白给他们!怪好看的,回头里头的东西吃完了,还能装个啥使呢!”
宁弯弯道:“那当然,这精致的盒子里装的都是那些做起来特别费事的点心,都是卖给有钱人家吃的,那当然得包装的好看一些,人家可不在乎价格,要的就是这个排面,咱不光要卖的贵,还得限量给,一天就生产几十盒,去的晚了想吃还吃不着呢!”
荷花不懂这些,就道:“可不是,有些东西做起来忒费事,我来前还想那费事的干脆就别做了,就逢年过节的时候咱自家做一些自己解解馋也就行了,没成想你琢磨出这么一个主意来,这倒是越费事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