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是一片好心,但柯氏向来要强,估计是不会领情。
前生她不记得有海柔出痘的事情,难道这也是她重生带来的变故?
一时陆嬷嬷回了宴息室,她显然已经听闻了这个坏消息,见太夫人愁眉不展,小声劝慰道:“太夫人别着急,海姐儿向来身强体壮,打小连个感冒伤风也不得的,不过是出个痘子,不妨事的。”
太夫人捻着佛珠缓缓道:“你也不是不知道,浣姐儿和沁姐儿都是因为这个病没的。他们这一辈本来人口就不兴旺,浣姐儿也罢了,沁姐儿难道原本身子就不好?”
一时又叫进小丫鬟来,“去柏济院问问,黄太医到府里了没有,海姐儿如今是怎样光景了,可缺不缺什么药材。”
“再派人去各房传话,昨儿夜里和海姐儿有过接触的,不管是大人小孩主子奴婢,让三太太去开了库房,取了药材出来沐浴和熏蒸,这病过起人来很快,可别在府里传开了才好。”
浣姐儿是前头闵氏夫人的独女,也就是沛柔的亲姐姐。
沛柔知道她是因为出水痘高烧不退才过世的,却不知道原来二房的庶女沁柔也是因为水痘过世的。
她两世都没有见到这个姐姐,只知道她和她姨娘都是得了急病去的。
一场水痘就要了定国公府大小四个主子的性命,也难怪太夫人会“闻痘色变”。
正说着,就见雪友便陪着杨氏进了宴息室,等行完礼,便听她道:“二房海姐儿的事媳妇已经听说了,大嫂有喜的事雪友姑娘路上也告诉媳妇了,娘有什么事只管吩咐便是。”
杨氏在柯氏进门之前一直主持着府内的中馈,听闻那时府里井然有序,没有出过什么大的差错。柯氏进门时,她放权也十分地爽快。
要说所有媳妇里,太夫人最喜欢的恐怕还是杨氏,同样是书香门第的出身,办起事来周全得体。
听见她并无推诿,心里自然很是宽慰,“沁哥儿和沛哥儿今日觉着怎么样,可有什么不舒服的?”
杨氏便道:“早起两个孩子都过来给我问安了,沁哥吃过早饭就进了书房,沛哥儿瞧着也还是皮实的很,应当并没有染上。”
太夫人就点点头,“这几日把沛哥儿也好好拘一拘,别让他到处乱跑了。你大嫂还没满三个月,大约也没有主持过供奉痘娘娘的事情。”
“你二嫂呢,一遇见女儿的事情就慌得六神无主,这件事情就只能交给你了,二房人多,我看还是把海姐儿挪到园子里好些,择哪一处轩馆就你看着办吧。”
杨氏就应了是,前去梅真堂要了对牌,开了库房领了药材出来分给众房。又进园子里着人将瑶芳坞收拾了出来将海柔挪了进去。
家中出了这样的事情还要给交好的人家带话,暂缓走动,以免反而生了嫌隙。
一时就又有仔细的人家回送了药材过来,询问海柔的情况等,林林总总,诸事繁杂,难为杨氏事事周全。
前生她和海柔在此时并无交往,元宵节也只父亲带了她和柯氏一家人出门,再长大些她也有了记忆,对这样的事情她不可能全然无知,所以大约海柔是真没有生过这个病的。
沛柔心里也有些不安,尤其是在听闻她两个姐姐都是因此而过世之后。
一时又想起自己昨日几乎都是和海柔一起。她的身体并不算太好,还恐怕自己若是得病要传染给李嬷嬷或是扬斛她们,就有些坐立难安。
太夫人静了片刻才又道:“幸而沛丫头已经出过一次痘子了,大约是无妨的,不然松鹤堂里也要忙乱了。”
她出过水痘了?
那大约就是在她六岁之前的事情了。或许是她那时候太小了,所以两辈子都没有自己出水痘的记忆。
比起这个更令她震惊的事情是,太夫人是怎么知道她出过水痘的?而且从她的态度来看,显然是一早就知道了的。
若说是父亲告诉她的。她那时不过是一个外室之女,连能不能入族谱都尚不知道,太夫人有必要把她的事情了解的那么清楚吗?这未免也太奇怪了。
这件事最终恐怕还是要着落到她生母身上。
第22章 访客
这一日睡前,沛柔就借口睡不着把李嬷嬷留了下来。
她也并不要李嬷嬷讲故事,只是躺在嬷嬷怀里把玩着她的手指。
桌上银缸未灭,把老妇人和女童的身影映照在墙上拉的很长。
沛柔在醒过来之后变得活泼聪明了许多,这一个多月来李嬷嬷也习惯了她的变化,见她这样就知道她是有话要说的了,“姐儿可是要问自己出水痘的事情?”
沛柔转过脸来看着她,语调是孩童的惊异:“嬷嬷怎么知道的。”
李嬷嬷笑了笑,“白天我见你在你祖母面前欲言又止的,就知道你是想问问的了。姐儿是昭永六年夏天出的水痘,也就是你五岁的时候。可能是你太小了,病的昏昏沉沉,所以自己也不知道。”
“那时候我和夫人日夜守着你,五月份天已经热了,你烧的吓人,家里又没有冰,我出去茂源当当了夫人好几件首饰,才从附近的大户人家那里淘换了几块冰来。”
“拿了冰也不敢马上给你用,放到院中怕沾了暑气,又嫌用帕子裹了冰化的慢,我和夫人就轮流用手把那冰化在室内的盆里,再泡了帕子给你敷上。幸而请的那大夫总算不错,你喝了几副药也就好了。”
昭永六年,不就是闵氏夫人去世的那一年吗。
“那父亲在做什么?他不管意姐儿吗?”
或者李嬷嬷自己也没有察觉到她的语气里带上了丝丝缕缕的不屑。
“国公爷那时似乎很忙,长年累月的见不着人。只在你生病时来了一次,抱了抱你,留了些财物下来,就又急匆匆的走了。”
她不记得昭永六年父亲领的是什么差事了,但他大部分的时间终归都是在燕京的。
前生她从其他人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得出来的结论,闵氏夫人似乎并不是能容人的性子。
况且能容忍丈夫有小妾,也不代表能够对丈夫置外室这样赤裸裸伤颜面的事情无动于衷。
那时候父亲在外只怕是已经受了御史的弹劾,在内又有闵氏夫人相逼,所以才渐渐疏远了母亲。
而四娘浣柔身体不好,常年累月养在内院,忽然就得了水痘这样容易被传染却不容易自发而得的病,难道这件事和她有关?
难道前生润声疏远她并不完全是因为认定了是她的母亲害死了闵氏夫人,而是因为沛柔的确间接造成了他的亲妹妹浣柔的夭折?
这似乎就更说得通了一些。
沛柔其实也不肯相信,父亲只是贪图母亲的美色就可以背弃与结发妻子的恩情、背弃从小如兄弟一般的皇帝的信任。
况且定国公府荣耀和承袭的重任其实只压在父亲一人的肩头,他不是那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人。
父亲和母亲的结合,中间会不会有什么隐情?
沛柔想从父亲那里探探口风。
可或许是刚开年事忙,一连几日沛柔都没有找到空闲和父亲说话,往梅真堂去了几次,都只是被柯氏留在她的正室里吃点心闲聊,让她心里十分的不自在,只能把这件事先压在心里。
幸而她托润声办的事情没费什么唇舌,润声就应下了。
李嬷嬷提到为了救沛柔她曾经去京城有名的当铺茂源当当了好几件母亲的首饰,为了多换些银子,想必当时应该当的是死当。
按照李嬷嬷的说法,母亲生于大户之家,大户之家的讲究多,或者从那首饰上也能找出些蛛丝马迹。
即便不能,那也是先人手泽,生母过世前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留给她,想必就是当了这批首饰之故,她想好好收藏。
润声是定国公世子,又已经满了十岁,手下也有父亲为他培养的将来属于他自己的人手。她思来想去,这件事只有托润声最合适。
像茂源当这样的大当铺,物品的流动应当并不会很快,可终究也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了,要找起来只怕也是件费时间的事情,她只能等。
徐家给家里的小娘子专设了家学,就在熙和园的咏絮斋里上课。
原本定了元宵节后复课的,因为出了海柔的事情,也就继续放假下去。这一日午睡起来,沛柔就被太夫人捉到罗汉床上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