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文灿呃了一声,赶紧跟上。
紫茄等人忙着拿了小马扎,再将调料分成一份份,放到各人面前。
周娥连看了谢泽好几眼,把吊在柱子上的那几大块羊肉翻了几个来回,仔细挑了块,切了几块递给青茄,“给你们王爷王妃的。”
青茄忙用签子穿好,放在只银盘上,托过去递给李苒。
谢泽伸手拿起两串不算小的羊肉,看了看,和李苒笑道:“周娥这肉确实切的很不错。”
“给我也切几块好的。”霍文灿伸头和周娥叫道。
周娥斜了他一眼,顺刀切了几块,放到已经堆了一堆肉的托盘上。
“这几块都是特意挑出来烤着吃的,西青亲眼看着挑的,哪有不好的?”
桃浓一边笑,一边将肉串到签子上,递给众人。
“她刚才明明……”霍文灿一脸的不服气。
“你是不是傻?”王舲忍着笑,抬脚踢了踢霍文灿。
李清宁笑的说不出话,用力拍着霍文灿,霍文灿用力拍开他的手。
安孝锐又沿着内圈看了一遍,刚好过来,挤在霍文灿和李清宁中间,伸手去拿李清宁手里那串肉,周娥斜了眼斜着她的霍文灿,冲安孝锐扬了扬手里的刀,“我给你割几块好的。”
王舲噗笑出声,李清宁点着霍文灿,拍着腿笑,安孝锐不知前情,举着肉一脸莫名其妙,“怎么啦?你们笑什么?三郎你笑什么?”
桃浓一边笑,一边将周娥刚割下来的几块肉串成两三串,递给安孝锐,霍文灿从安孝锐手里夺下两串,再将自己手里的两串塞给安孝锐,斜着周娥,哼了一声。
李苒看的笑,谢泽却只专注的烤着手里的肉串。
篝火旺盛,又没有可以支撑的地方,长长的签子上串满了肉块,要烤均匀,很不容易。
几句话的功夫,李清宁手里那几串肉最前面就烧着了,李清宁唉哟叫着,几串肉互相拍打,拍灭了火,最前面一块已经焦了一半了。
谢泽横着肉串,离火不远不近慢慢转着,李苒看了片刻,从谢泽手里分了两串,也横过来,靠近篝火。
谢泽看了一会儿,笑起来。
这些行军打仗的本事,她学起来快极了。
周娥切完了几块肉,坐到桃浓旁边,她烤肉的法子,和谢泽大不一样,她是把肉伸进火里,再拿出来,再伸进去,再拿出来,颇有几分千军万马之中,杀进杀出的感觉。
没多大会儿,篝火四周就是香味和焦味混杂。
李清宁手里那两三串肉,一次次烧起来,一次次拍灭,烤成了一团一团的黑焦。
霍文灿点着李清宁,看着他的肉串烧一回笑一回时,连累了他自己手里的肉串,也烤着了两次。
安孝锐坐在霍文灿和李清宁之间,稳如磐石般烤着自己的肉串,手里的几串肉滋滋作响、香气扑鼻。
谢泽最后撒了一撮细盐,将烤好的肉串递给李苒,“尝尝。”
李苒将自己手里那串递给谢泽,谢泽看着李苒小心的咬了一口,吸着气连连点头,笑着将手里的几串放到李苒面前的银托盘上。
霍文灿斜瞥着李苒手里的肉串,从肉串看向谢泽,再看向自己手里烤的半糊的几串肉,往王舲面前送了送,“哎,我这肉没烤好,你就别吃了。”
“三嫂尝尝我的手艺。”安孝锐和王舲笑说了句,将手里烤的焦黄滴油的羊肉串递给霍文灿。
“我也尝尝,你尝尝我的。”李清宁从安孝锐另一只手里夺过余下的羊肉串,将自己那一把烤的焦黑的羊肉塞给安孝锐。
“小五教教他俩,这都是行军打仗必需的本事。”谢泽看着李清宁塞到安孝锐手里的那一把焦黑,吩咐了句。
“是。”安孝锐忙欠身应是,顺手从李清宁手里抢过那几根羊肉串,再拿了一把生肉串,塞到李清宁和霍文灿手里,一脸笑,“大帅发话了,你俩看着我烤,赶紧学,今天你俩只能吃自己烤的。”
李清宁一声没敢响,霍文灿瞄了眼谢泽,哼了半声。
第190章 倾尽全力
一两百里外的姚县,县衙一角的签押房里,高县令和周师爷正对坐愁苦。
这大半年,他跟周师爷一对儿宾主,这心情是从地到天,再从天到地,不知道飞了多少个来回。
年里年外,听说那边真要打过来了,他没想太多,这十几年,两边大事没有,小琐事儿可没断过,全在荆湖南路那条线上,他以为,要打起来,那肯定也是从荆湖南路打起来。
没想到,那边的大军,竟然驻进了对面的金县,这战场,离他这姚县简直就是近在咫尺!
对面大军驻进金县一带时确凿无疑时,他急的吓的满嘴燎泡。
周师爷安慰他,说祁大帅极厉害,他们蜀地国民俱富,兵强马壮,这一仗打起来,往哪边打还不一定呢,说不定就打过去了。
他心情好了一点儿,可没想到一打起来,就传过来那边领兵打在前面的,是安家军,他当时就觉得完了,果然,传过来的信儿,都是说安家几位爷怎么勇猛威武,用兵如神……
他不敢再多等,赶紧把家眷送走,天天和周师爷对面坐着,一天天的喝着浓茶,商量着那边几天能打到他们姚县,要是打到姚县了,那这城,他们是守,还是不守,要是守,怎么守?怎么守得住?
没几天,他这头发快要白上一圈儿时,却又听说两家要议和,蜀地和那边要合到一起,他当时简直不敢相信。
再后来,信儿越来越多,听说那边的皇上发话了,蜀地所有官员,除了丞相府属官,其余全部原任原用,归入吏部,和那边的官员一样考核调迁,一视同仁!
这真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可就在前天,他突然得知,那位姑娘,和她那位大名鼎鼎的大帅夫君,还有一位安家小爷,要经过他的姚县前往成都府。
这简直是睛天霹雳!
为了这场议和,他拿出了吃奶的力气打听,从留在成都府的二堂叔,到被他派往泾州城,栎城,甚至到了金县的管事们,源源不断的传来各种各样真真假假的消息。
这些消息经过他和周师爷反反复复的琢磨分析掂量揣测,议和这事儿,是那边先提出来的,以及那边愿意得很这两条,应该是真的,不费一刀一枪把蜀地收拢回去,换谁谁不愿意!
可他们蜀地这边,就难说了,据说丞相很不高兴,当众发作了大公子两三回了。
可是,大公子赶回成都城,据说就是为了主持议和这件大事。
可五天前,他又收到黄参议递来的口信儿,中间还夹了二公子的话,说议和是有人居心不良散布谣言,说那位姑娘虽有一丝半点仁宗血脉,却是李姓之女,嫁的又是敌方之人,是敌非友,让他须要视之为敌,否则如何如何。
黄参议是二公子媳妇黄氏嫡亲的大哥,又是二公子长子的先生,这些年来,一直以舅舅兼先生的身份,替大爷说话。
二公子也就算了,丞相之后,必定是大公子掌政,可大公子没成亲,更没有一儿半女,大公子之后,必定是大爷掌政……
高县令拍打着痛的发懞的头,“老周啊,得赶紧拿出个单程来,再怎么,明天就该到了,咱们该怎么办?这城门是开还是不开?是迎还是不迎?”
“东翁啊,这事儿,可不是开不开城门,迎不迎的事儿啊。
这事儿之前,得先想好了,第一,你说,这议和,到底能不能议成?
要是您觉得能议成,可是听说那边皇上要把咱们蜀地在那位大帅手里管上十年八年,您说,这城门开不开?您要不要迎出去?那岂只是迎出去,那是要能多热情就多热情的迎出去!您现在就得出城去迎接了!”
高县令听的一脸苦相,他不就是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议成么,毕竟,丞相很不高兴,可也只是很不高兴。
“要是议不成,那可就难了,大公子和二公子,可不是一个意思,那您可是开不开门、迎不迎出去,都得罪人啊,不是得罪这头,就是得罪那头。”
“那到底怎么办?”高县令急眼了。“能不能议成,我哪知道?谁能知道?可这人,明天就到了啊!”
“要不这样!”
周师爷被高县令这一吼,突然吼出道妙计来。
“要不,县尊您明天……不不不,现在就出城,这不是秋天了么,到农时了对吧,您得去巡查农事去了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