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皇帝寝宫,这个地方别人进不了还极为隐蔽,也符合江陵侯曾经的继承人身份,只有这个地方李崇音才能够观察暗卫的活动时间,能够最精准的知晓巡兵何时经过。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方……最适合刺杀!
李崇音,你暴露了!
而就在此时,天空乌云密布,太阳被黑月渐渐笼罩。
“是薄蚀!”
“天黑了,大家快出来!”
“天狗吞月!”
京城的百姓纷纷走了出来,薄蚀的传闻在这一个月里不胫而走,是弘元帝派人放出的消息,说是太子不仁,朕授天意,得知将有薄蚀,遂将太子废黜。百姓们一开始只当谣言,哪想到预言居然是真的,纷纷向皇宫方向叩拜。
高呼天佑我大庆,陛下洪福齐天。
一场无形的硝烟终于化解了。
李崇音盘算了多年的薄蚀,被云栖轻易地瓦解了。
如果云栖没有提前告知,以薄蚀对百姓的影响力,无论是谁都将没有任何翻身余地。
云栖正陪着余氏刺绣,见余氏又在给未出生的外孙子女做小袄子,云栖也学着做。
眼看刚才还艳阳四射的,突然黑了下来,云栖也同其他人一同跑了出去。
看到渐渐被遮蔽的太阳,云栖默默松了一口气,薄蚀来了。前世李崇音将那些薄蚀的诅咒落到了肃王身上,让魏司承顺利登基。这一次,他们反目,很难想象会如何利用这薄蚀。
薄蚀之下,万物皆笼罩在黑暗之中。
云栖双手紧握在胸前,暗中为魏司承祈祷着,希望他能够平安归来。
此时,管家慌忙前来,说端王刚路过李家,云栖还没听完就要跑出去,立刻被管家喊住了,李济解释道端王只是路过很快便离开了。引得一群婢女善意地笑了起来,大家都知道端王夫妇如胶似漆,就连京城的百姓也都知道端王爱重王妃,余氏都忍不住点了下云栖的头。
笑骂道:“你呀,前头还不想嫁,这才多久就倒戈了?”
“……什么陈年烂谷子的事,您怎么老提。”
云栖面皮薄,不想看周围那促狭的笑。
将火折子点燃,她为余氏炖的松茸乌鸡汤已经到了点,借口过去看汤蛊逃离了这里。
黑暗中,借着婢女手中的烛光,看着那块代表端王的令牌,云栖忍不住漾起了笑容。
余光发现一双雪白的靴子出现在前方,她脸上的笑容凝固。
缓缓抬头,一张熟悉的宛若噩梦的脸出现在面前。
云栖慌张地看向身后,所有婢女都像是被迷晕了一般,纷纷倒在地上。
“你怎么进来的!”云栖色厉内荏,不断看向周遭是否有逃生的路。
“这世界就没有完全密不透风的墙,我若想来,谁能拦得住?”
谁能想到,本应该在躲起来或是逃亡的人,会杀个回马枪,回到他最初的地方。
他一步步走来,云栖瑟瑟发抖,不断后退。
“怕什么呢?”
“我记得你以前从来不怕我。”
云栖陷入黑暗的时候,只能感到来人手环住了她的腰。
魏司承,青雀……
快来……
第127章
烈阳被遮蔽, 整个皇宫恍若被黑夜笼罩。
魏司承刚到寝殿门外,就被以大王爷为首的官员怒斥其心可诛,意图谋害陛下。
大王爷更是广袖一挥, 怒吼道:“还不将这不忠不孝,刺杀父皇的东西拿下!”
顷刻间, 在寝宫前哭泣哀嚎的众人都将目光放在魏司承身上, 听闻帝王驾崩,后宫妃嫔、三品官员、各位郡王都来到这里。
只见端王拾级而上, 他一身银色铠甲,面如冠玉, 那温雅的气质在一身铠甲的映衬下, 变得萧瑟而血腥, 仿佛能看到此人在千军万马间穿梭。
魏司承看了一眼指挥使,这位指挥使便是这些日子以来随他一同暗查宫中刺客的头领。他们早已相熟, 此刻接收到魏司承的目光,指挥使抬手阻止, 所有禁卫军手中握鞘没有动作, 这一幕令所有人为之震惊。
这些平日里除了帝王外从不理会任何人的禁卫军,居然按兵不动, 他们似乎是听命魏司承的!
在弘元帝驾崩前,已将部分禁卫军权限交于魏司承了。
魏司承莞尔一笑:“不知大哥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本王谋害父皇?”
大王爷看着形势不对,特别是魏司承这一身铠甲气势惊人,他有些底气不足。他让后头太监拿出那把刺入弘元帝背后的匕首,声称物证在此。
这把匕首花纹繁复, 是魏司承生母幼年时送他的生辰礼。
但尴尬的是,天天入宫陪伴弘元帝的魏司承,偏偏就今天在城外活动, 并未出现。
“你今日没入宫?”大皇子意外道。
大概幕后栽赃之人也没想到日日当孝子的魏司承,偏就有这洪福气运躲开了今天。
“宫门处的守卫都能证明我今日刚进入宫,还有大理寺、工部、宗人府处的各位大人也能为我佐证。”魏司承诚恳说着,“这把匕首前些日子正好遗失,出现在这里,臣弟也感到很困惑。”
要洗脱嫌疑并不难,就算他今天如往常那般入宫,要证明自己清白也只是麻烦一点,花费的时间更长一点。
他只是想不明白,为何李崇音要设简单的障碍?这不像那人的作风。
但很快魏司承也没有心思想别的,最重要的是接下来的宣读传位诏书,这才是所有人为之争夺了十多年的东西!
众臣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被刺杀的事自然要追查到底,但是下一任君主才是重中之重。接下来的事仿佛顺理成章,两位内阁宰辅分别拿出他们保管的诏书,而禁卫军也从金銮殿的龙椅下方寻到了传位诏书,这个地方放的也是相当讨巧,大部分人慑于皇威,是不可能在金銮殿,特别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龙椅边滞留的。
这份诏书落在皇后娘娘手中,她与两位宰辅一同将它们摊开,看到上面的继位者时,纷纷看了一眼对方的眼神,互相颔首。
由皇后娘娘宣读诏书,众人屏气凝神地听着。
魏司承心跳地极快,与其余人一同跪在地上,他不由自主地摸向藏在铠甲里的陈旧荷包,上面正是云栖绣的云上青雀。
他闭上了眼,七七,我很快就能与你团聚。
皇后娘娘念了前面一段冗长的开场白,直到最后,她刻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向在场的诸多王爷,每一位都恭敬地跪伏在地上,实则一个个都紧张极了。
众人想着,是朝内外曾经呼声最高如今还在天牢的肃王,还是身为皇长子的大王爷,亦或是近期极为受宠的老九?
皇后最终看向魏司承,声音庄严肃穆:“端亲王皇九子魏司承,人品厚重,在外骁勇善战,在内爱戴子民……”
是皇九子,曾经最不可能的继位者。
一时间,一片寂静。
两份诏书,就是为了预防万一,另一份更是在众多内阁大臣的见证下,交予两位宰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皇权更迭的安全性与隐秘性。
诏书更没有篡改的可能性,在书写的时候,不仅会写上该皇子的排名,更有他的封号与名字。是以,皇帝早在废黜太子后,就已经定下了皇位继承人。
不提周围人如何震惊,魏司承才是最紧张的人。
他谋划得实在太久了,久到他以为只有通过兵变才能得到,如今城外已驻扎着不少他的士兵,一旦诏书中不是他的名字,那么这就是一场见血的争斗了。
也不知弘元帝是真的被其余孩子伤透了心,独独看中了隐忍孝顺的魏司承,还是早就看出了魏司承隐忍弑血本性,猜到了他打算,不希望血溅京城。无论是哪一种,或许只有弘元帝自己才知晓了。
魏司承高高拎起的心终于轻轻放下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有希望继承大统,只是几率太小而已。李昶身为工部尚书,自是在现场,亦是他帮助皇后在最初稳定了在场的中立大臣,等到魏司承前来主持大局。
魏司承能荣登大宝,对李家来说亦是好消息,他的宝贝闺女总算是安全了,若是端王夺嫡失败他们李家怎么保得住身为端王妃的女儿。李昶眼睛眨了眨将泪雾眨了回去,夫人,这下为夫对你也算有交代了。
李昶是第一个朝着魏司承叩拜的大臣,大臣们个个都是人精,见情况不可逆转,接二连三地对着魏司承叩拜,最后,皇后也一同跪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