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女帝传+番外(196)

直到秦箐安排她去做事,方才念念不舍的离开。

随后,秦箐也随她一起出了皇宫。

秦箐再回到军营的时候,苏凝还在营中焦急不安的等待秦箐的回信。

见秦箐进帐,她整个人急忙快步奔去。

“姐,……皇宫现在怎么样了”

秦箐脸上忧虑的神情让她心中有些悬起,但依旧强撑着想要更确定的答案。

“你皇叔他……”秦箐无奈的摇头,神色显得十分惋惜,“…他被自己的亲卫刺杀,我去的时候……命悬一线,即使有军医抢救,恐怕很难……”

“啊怎么会……”苏凝整个人都是愕然。

虽说德化帝品性为君着实不能称道,但作为苏凝的舅舅,苏凝自己对他还是有些亲情可言的。

她也是七八年不曾见德化帝,虽说今日皇帝难逃一死,心底却是还指望最后见自己皇叔一面。

到底……也是为了替云和公主吧…

可如今皇叔被奸贼刺杀命悬一线,按秦箐的说辞,她怕是见不到了。

想起这些,苏凝心底到底是有着一阵无奈的失落之意。

秦箐轻轻拍了一下苏凝的肩膀,将她从痛惜里回过神色,“凝儿,他也不曾对你如何,你不必太伤心了,我现在带你去见他最后一面,如何”

“……恩,”苏凝僵硬的点头答应。

任由着秦箐拉着她出了营帐,只是神情到底低落了许多。

因为事先交代的关系,秦箐领着苏凝一路还是比较快的,到了宫门外的军医营地。

苏凝心中本还有一丝侥幸,因此走得比较快。

瞧着营帐里一堆兵卒围在床铺之外,她明白那床上该是自己的皇叔了,脚步急快之间不禁是悬起了心。

周边的将士见到苏凝和大帅一道奔向身死多时的皇帝,也不阻拦,任由苏凝走到床边。

本来心中有些期待的苏凝,直至近了,再近了,看清榻间男子安详长眠的面容,最后的急切,终于是彻底呆滞。

她皇叔果真还是已去。

颤着身子看着身着金龙的皇帝遗体,那胸间金龙之首,血染通体,早已是干涸已久。

“舅舅”

苏凝轻唤一声,蹲下身子,犟着性子有些不敢接受。

塌上之人没有任何回应,她又是轻轻用手推了推。

如此反复,郑桓静躺依旧,苏凝终于是认清了现实,无力的瘫软在榻边。

双眼微红,静静看着床上的皇叔,神情说不出的是无可奈何,还是忧伤。

如果不算南边的吴帝,这是她世上最后一个离去的亲人了罢。

孤独

而这一切的逝因,该是自己身后站着的秦箐,自己所认的义姐。

本该生死仇敌的两人,苏凝却是心中未曾有过任何的仇视,甚至是在这些年置身于外。

或者说……无能为力。

不管如何,自己得以活世,还能存一血脉,是她们皇族所得莫大的恩赐。

她承认自己懦弱了,也不愿去改变这些天命。

正如文宇大哥安慰自己的,天道有常,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未曾有过久长的朝代。

对皇室覆灭,她该是看淡的。

苏凝双手枕在床沿,低头空茫的看着干燥的灰土地面,眼角滑过一滴晶莹的泪珠。

泪珠留在干泥地面,刹那间没了任何踪迹可寻。

……

帐外,秦箐抬头远眺,望着无尽的巍峨长安城,眸色微澜。

或许……

…她对苏凝是不是太过苛责了……

第253章 登基大典

德化十五年三月廿六,帝崩于仙居殿,至此,鼎亡。

鼎传至德化帝,享国祚一百九十五年,德化年间天灾不止。

贫农小女秦箐平乱世,止战熄。

此间,无男子可堪为帝,乃召令天下,以女子之身居九五,享江山,恢民息。

此时,西存蜀地之余孽,西域之战火,南有吴国之困扰。

秦箐三思,终是同意建朝安民,待军队休整,再行收复剩余土地。

召天下,德化十五年四月廿五,举行登基之典,再于骊山举行祭天大典。

定国都长安,立国号宁,年号元庆,是为元庆元年。

日前,秦箐下召令于天下,将建朝的消息传至九州各地。

帝诏:

鼎传国祚双枠有余,至德化初年,天下苦难之久,实乃不幸。然鼎帝无道,不安于民,不济于世,致使生民涂炭,百商不兴。

朕愤起于山涧极贫之地,本无意九州之事,奈何腐漫津津,家破人亡,万般孤苦,尝是男儿之志,集偏臣于一身,得七年以证身安,今剿污吏与庙堂,百姓皆服,实乃天意之至。

女子之身,着金龙加身,不敢萎靡,当夙兴夜寐,以平乱世之火。

古之秦者未有帝皇,然秦皇也;古之至此也无女皇,然今宁帝也。始皇,众民所叹,朕不敢与之,愿以年貌之际兴宁,若有不公,百官当以告吾。

……

着四月廿五,践祚开元,国宁,始元庆,兴天宁!

这封帝王之诏是秦箐花了正心思所为,基本也算连贯。

前段诉鼎朝不安民,天下共讨之,后段以始皇为例解释自己女子为帝的先例所正。

这纸诏书下发后,天下哗然,诏令前边都是开国帝王为证自己的屁话,并不是人乐道的对象。

那些京中乃至全天下各饱学之士真正乐道的,是对后段女子为帝合理解释的论述。

以始皇之前无帝王作比,表示秦箐女子始为帝的合理,不可谓不直击人们内心,让大部分人无力反驳。

但即便如此,依旧有不少腐儒表示天下不曾有女帝,以天下也不曾有哪怕一人为女官为由来反对女帝开朝。

他们反对秦箐为帝,以为此不合天道,不合周礼。

对此看热闹的便是其他农工商了,总之他们没有什么迂腐的思想,毕竟女子男子为帝有与自己何关。

况且,他们还乐意女帝呢,毕竟女子居高位,不如男子昏庸,不管为政如何,至少女子不贪图男色。

这些都是天下的看法,之于朝中,秦箐早是以家室性命为逼迫将那些前朝遗臣说服了,又有军队的支持,她的登基之典万事具备。

如今朝臣基本上都是鼎朝投降的,秦箐这些年四处征战,心腹谋士也不过六人,除此外也没有太多文臣可用。

她将以杜纴为首的罪孽深重的恶官处死后,剩下的罪轻的臣子便继续留在手底下。

等以后开科取士有了新鲜血液,这些老臣迟早是要一个个换掉的。

这些人中,有的思想执拗不愿苟且,秦箐也不愿杀,便将他们的官帽之摘了送回了家。

……

巳时,含元殿外的御道人山人海,数不清的将士一列列恭敬站在阶下,面朝殿门,举行开朝之典,尊秦箐为帝。

最前的含元殿殿门之下,是秦箐所率一干武将及文臣。

秦箐身着一身赶制的帝王礼袍,站在最上的台阶上,傲世阶御下的臣民。

她神情庄重,眸色前所未有的威凛,皇气浑然天成,似是怀了天下。

头戴天子龙冕,十二旒珠垂在额前,遮挡了她平凡的英貌,让人心生崇敬。

皇袍以绛红为底,黑色镶边,上绣九龙,九龙为金丝所织,无一不骇面前视。

领、袖俱石青色,片金缘,上面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等等物事,表明帝王身份之尊。

与前朝有所不同的是,鼎朝黄袍金色为重色,而这身龙袍以黑红色为主【具体可参考隋唐演义杨广的那身,??°??°?】,后背除一条九爪盘龙,还有一只金凤。

金凤乃凤凰九雏之一,性情平和,兆祥瑞,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其形象多出现在建筑物、锦织品、饰品等上面,象征着富贵吉祥。

这身帝王礼服本不该有凤,但是秦箐为女子,绣金凤亦是突出其身份之别。

本来内务监是打算按前朝的样式加以修改的,但秦箐认为金色龙袍太俗气,黑色更显庄重,便下令龙袍以黑色为主。

除此外,她还准备将常服和吉服做一套金色的备用,虽然织龙袍十分耗材,但她是打算将这几身穿很久的,也便不显奢华了。

秦箐定定伫立许久,将双手臂平启,与肩同高,此时巨大的广袖便垂在空中,与膝平齐。

这些一举一动不是瞎做,都是要训练的,秦箐足足花了大半月,才勉强将登基大典的一切礼仪做的如此顺利。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