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女帝传+番外(153)

“好了好了,你自己玩,听你的,我这就去洗个澡。”

“那你快些,我还有好多事和你说的。”秦素恋恋不舍的松开胳膊。还未开始,便在催促。

秦箐再回到前厅,除了秦素,郑馨宁两姐妹也是到了。

她披着一头乌黑湿漉的长发,冲两人微笑问好后,才坐在了秦素身边。

“妹妹这一月情况怎样该是很艰苦吧,听说京城官兵马上就到了。”率先开口的,是郑馨宁。

她勉强的笑了笑,言语中却透露着一丝怪异。

秦箐自顾低头梳着长发,闻言转头,露出一缕淡淡的轻笑,“还好吧,遇到的驻军太弱了,不过这几日后,官兵到了,好作战的日子就到头了。”

她是明白郑馨宁想要尽可能放下执念的想法的,说话也没有带着太多格外的心思。

“既然如此,妹妹可要担小心一些。”郑馨宁关切道。

秦箐依旧是梳理头发,“这是自然的,我明日就一早,还得领兵南下了。”

“啊姐你明天早上就走啊!”本来心情不错的秦素,瞬间沉下来,语气透露了浓浓的失望。

“战事拖不得,现在什么都要行办法,武器没有,大军也马上就断粮了。是什么都难,等以后那些部下学了能力,就好了。”秦箐放下梳子,很轻松的应到。

只是,其中的难处只有她自己清楚,军队这边粮食有多么少。

之前滑州那些难民,秦箐想收也是没办法了,只能指引他们去别处自立更生。

这批难民,便是要成为所谓无首流民了。

说到底,汴州暂时攻不下,秦箐还在等着南方有粮食来。

秦素似乎真的怕了分别,突然是不顾旁人,直接是从旁边椅子上离开。

也不想着自己已是十三岁的年纪,她乖巧蹭进秦箐怀里来,紧紧将秦箐手臂搂住。

这一幕,让郑馨宁和郑芳宁都是摇头喟叹,只觉秦素一人在家,这些月生活太过孤独。

秦素钻进秦箐怀中,抬头,一双眸子写尽了忧愁,“那…是不是又要很长时间”

“这到不是,官兵如今应该只是首次试探,如果狙击状况不佳,不会牵扯太久,会退回等待其他辅军的加入。快点,三两天也就能结束。”秦箐解释,轻轻将她护在身前。

秦素如释重负一般,“那就好,姐,如果战事容易,派手下就可以解决的话,你可要及时回来。”

“嗯,姐自然会的。”

第196章 淮河运粮

时间正直九月下旬,徐州,临淮县。

房里,赵新坐在首座,手底反复翻弄着桌上的名册。

手中的名册,记载着一行行的商人姓名,以及背景。

此时的赵新,看着脸上样貌,比先前魏州,要憔悴许多。

这半个月下来,除了占领控制徐州,整个义军高层都在为粮食四处奔波。

徐州毕竟离着江南较近,粮食好得。但是再往北的曹州魏州,就需要他去考虑粮食得输送了。

好久,赵新将名册放在一边,整个人长吁一口气,“这些就是能卖粮食给我们的商人了吗看样子还不少。”

何川应到,“是的,只要有利益,这些商人肯定是愿意卖粮食给我们。大哥,我看我们还是早些和他们协商要好。”

“嗯,小姐在北方应该很缺粮食,时间不等人,我们得早些安排。”赵新起身,随着心腹出门而去。

粮食的商谈非常成功,除了价钱高得离谱,能到手的粮食已是足够短期需求了。

那些商人很精明拿捏住反贼缺粮的要害,拼了命哄抬物价。

赵新买到的粮食,比之前官府征集的贵了好多倍。

但这没有办法,义军需要粮食,反而,先前搜刮出的金银财宝对义军来说,不如食物值当。

……

入秋的夜晚,宽阔的淮河河面上,陇上一层薄薄的雾气。

繁星璀璨,湿气缥缈。

远处的南岸,一艘艘小型商船缓缓航行,散了河面阵阵水雾。

淮河北岸边,千余义军将士打着火把,在赵新的带领下,等待着商船靠岸。

燃烧的火把照亮了他脸上的深沉。

河面上,货船轮廓渐渐显现。此时,没有人说话,夜色静得出奇。

很快,第一艘船靠岸,等确认身份,开始有力夫从夹板上搬卸粮食。

“这些奸商,还真是无利不贪,若不是缺粮,还真想活剐了他们。”

何川一想起那些白花花的金银外送,心底就是一阵恼火,低声骂道。

赵新双手背在身后,脸上平静,眼睛一动不动的望着卸货的商船,“没办法,小姐交代的事情,我们得办好的,不然这两个月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

“…也是,这里有四万多担粮食,也不知小姐那边多少将士了,我们也不知够不够。”何川言道。

到底是大批粮食到手,所有人心底终究是松了一大口气。

这一次交易成功,预示着还会有下几次的交易。

徐州叛乱,为了防止江南粮食流通,淮河河道肯定会很快被封锁的。

但是这没关系,巨大的利益驱使下,总会有一些官商勾结,卖粮食到反贼手底。

况且,明年开春,豫地的东小麦应该会能缓解后勤压力。

赵新依旧是一动不动望着河岸,突然是嘴角露出一抹骇人的笑容。

他手底的匕首被用力握紧,“何老弟你只管放心,这些商人目光短浅,现在不留余力的往我们身上薅羊毛,以后迟早会后悔死的。”

“没错,如今我们虽处处受限,但这淮河,迟早要趟过去。”何川认可的附和。

语罢,他大步向前,走到了河岸边去。

四万担的粮食,在夜里花了很长时间,直至凌晨,粮食清点完毕。

翌日早,在赵新的安排下,近万将士带着三万担粮食,北上运往曹州,再辗转运往滑州。

赵新和何川依旧是待在了徐州,进一步扩张军队规模,扩张领地。

第197章 黄河渡口战役

第二日,天还未亮,秦箐已是率大军南下。

经过宁阳县早已干涸几月的黄河故道,已经是这日傍晚了。

休整一夜,义军在九月二十一中午,最终驻扎在汴州境内的黄河北岸三公里出。

驻军点是一个船渡口,黄河岸地形不一,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停船点。

官兵从汴州河道渡河,肯定是只能选其中一个渡口渡河的。

这次秦箐出兵,只是知道官兵到汴州了,但还不知道官兵具体的出兵平叛日期。

官兵要想北上,还要渡黄河,她所凭借的,是乘早堵在黄河北岸,阻击官兵。

整整一月,秦箐还是靠着少量的摸索和研探,驯练了五千弓箭手。

这五千弓箭手,便是义军仅有的远程兵了,可以说是精锐所在。剩下的将士,武器全是大刀长枪长戟。

基本弓箭之术,非常容易学,而且很多百姓是猎人,箭法也是精通,这也是她能在一个月拼凑出来五千弓箭手的原因。

战前临时工,不说箭法如何了得,至少是能射出去。

而且在射击时,也不会出现指前射后的情况,区域覆盖还是不成问题的。

驻扎在黄河北的大军,总共是一万有余。

军队驻下时间不过一个时辰,秦箐是在这里原有的土坯房中休息。

说是休息,外边人不知晓的是,他们将军这些日子一直是在苦命练习枪术。

身为一军首领,秦箐一直用刀是不现实的。

今后战争规模扩大,若是主帅亲自上了战场,肯定是两军主帅之间骑马弄枪比武了。

如今秦箐的刀法,可以说是技艺娴熟的。戟暂时不适合她的练习,倒是枪矛之类的武器,可以慢慢熟练。

之前已是经历了秋召长时间的指导,剩下的熟悉,只能是靠自己苦练。

在澶州那会儿,她还有幸找到一本讲解刀枪之术的兵书。

虽然不是那些大唐名将手中的那些秘籍,但是对于秦箐来说,足够花几年的时间精通了。

屋里,秦箐只觉得有些累了,方才放下武器。

正要端上一杯水喝,外边一阵脚步声传来。

“将军,属下有战情禀报。”一名穿着盔甲的将士驻足在门口,行礼道。

“进来说吧。”秦箐端起茶杯,将杯中的凉水一饮而尽。

部下几部进了屋,再次开口,语气夹杂着一丝担忧,“将军,官匪已经是到黄河南岸集结,准备渡河了。观其数量,该是在七八千左右,都是精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