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同江岁安攀谈起来。
“江姑娘,千远同我说过。买药方的事,我完全可以做主,不知你今天带来了什么药方”
千远是江大夫的名字吧怪好听的。江岁安心中寻思。
江岁安对江大夫的离开,并未起疑。
既然他吩咐了韩大夫来同她商量,想必是有急事,并不是故意躲着,不然就不会继续收药方了。
然而这一次,江岁安猜错了,江大夫的确是故意躲着她。
至于原因……
韩大夫领着江岁安到后堂,江岁安把昨天准备的药方,一一说给韩大夫听。
止汗的药方,昨天江大夫有意购买。这事韩大夫知道,江岁安并未多言。
江岁安准备的另外三张药方,一张是解毒活血饮,一张是龙胆泻肝丸,还有一张药方叫做生发饮。
韩大夫一开始对江岁安的药方不以为然,但是听了一阵之后,他便和江大夫一样,发现了药方里的精妙。
尤其是生发饮。
韩大夫家族里的男人,一向头发少,深受脱发之苦。韩大夫的头发在家里是最密的,即便如此,比起其他大夫,他的发量偏少,所以韩大夫对生发这一块特别在意。
之前,无论是哪位大夫出了生发的药方,韩大夫都会悄悄的拿过去试一试!可是效果一直都不显著。
韩大夫专门研究过生发这一块!基本的原理他都知道,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子。
“江姑娘的生发饮可是什么偏方在下为何从未曾听过”韩大夫听完江岁安的叙述,疑惑。
江岁安的药方里!并没有像寻常生发药方一样,用到何首乌和姜片。
相反的,药方用的是当归,柏叶,旱莲草,还有黑芝麻。这几味药材,一般用作配药,可是江岁安的这一张方子里,却将这些药材作为主药。
因为这三张药方,江岁安精心挑选出来,所以在看灵书的时候,她已将其中的关键之处全都记了下来,韩大夫问起,江岁安详细向他解释。
“其实脱发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出现在头皮上,而是出现在肝肾等。若肝清肾水足,则乌须生发,反之容易脱发。”126
闻言,韩大夫点头。
这一点,江岁安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来的,何首乌便是滋补肝肾的好药材。
“我的药方里,当归和黑芝麻作为主药材,可入肝肾二经,生津养血,为生发乌发之主要,治斑秃液亦必不可少。”
“而旱莲草和柏叶,具有温通之性,以助滋养药物,荣长毛发,滋养脾肺,续生须发,作为辅药最好不过。”
“而且这味药方,所有药材需用冷水浸泡一个时辰,然后再进行煎煮,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一个时辰,每剂药可煎服三次。”
原来要这样用,韩大夫恍然大悟,激动地说道:“江姑娘的方子和用法实在妙,尤其是这煎药方式,格外少见,在下佩服。”
“韩大夫过奖,不知这三张药方您可愿收”
“收!收!”韩大夫连连点头,不得立刻去试一试生发的方子。
江岁安也很高兴,价钱和昨天说好的一样,五千两一张方子。
韩大夫记下了生发的方子,要不是顾忌着江岁安安在,他的嘴巴都要笑裂到耳朵后头去了。
要他说,这张生发的方子,几万两也值得,才五千两,实在是赚大发了。
韩大夫仔细记下了药方,对江岁安道:“江姑娘的银子,是要现在拿走还是我派个稳妥人送去你家”
一万五千两可不是个小数目,现在只有铜板、银子和金子,江岁安要是带着一万五千两在街上走,简直太显眼了。
于是,江岁安毫不犹豫,“麻烦韩大夫派个稳妥人送到我家去吧,若是方便的话,我们和银子一起回去。”
“没问题没问题。”韩大夫立刻去安排马车。
然后,他亲自将银子装上车,寸步不离把江岁安送出门外,目送马车离开。
江岁安的马车一离开,韩大夫便迫不及待的拿着药方去抓了药。
随后,他按照江岁安说的方法,折腾了两个半时辰,煎好了药。
虽然药味极苦,但是韩大夫还是捏着鼻子,把药喝了下去。
每天早、中、晚三顿,韩大夫一连喝了七天。
到了第八天早上,韩大夫照镜子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本已经秃掉的发际线,居然长出了新的毛茸茸的黑发。
看到那一片黑发,韩大夫比看见了亲儿子还开心。
他立马叫来了娘子和小妾,叫她俩看自己的脑袋。
“快看!快看!有没有发现哪里不一样”
韩娘子瞧了瞧,不确定地道:“夫君的头发浓密了些。”
其实,韩娘子心中直嘀咕,她家夫君的头发,一向不甚茂密。年纪轻轻,头上已经有了秃斑,而且老是掉头发。
可是这几日,似乎头发掉的也少了,秃斑不见了。
旁边的小妾附和道:“是了,夫君这几天的头发,又黑又亮,我瞧着呀,还生了不少新发呢。”
小妾虽然有几分讨好的意思,确实也看到了韩大夫新长的头发,故而如此说。
韩大夫哈哈大笑,左手搂着娘子,右手搂着小妾,直夸她们眼神好。
第五十三章 旱莲之死
东风镇上的秃子和脱发人士,近来非常高兴。素有美名的杏林医堂,开出了一种生发的新药方。
用过的人,没有说不好的。许多人亲自验证,只要用了杏林医堂的生发药方,不出几日肯定生出新发。
这事,就跟生发药方的效果一样,迅速的“生”遍了东风镇。
有许多斑秃很多年,甚至早已放弃希望的病人,听了消息之后,赶忙前往杏林医堂看毛病,迫不及待的吃起了新药方。
镇上的药房忽然发现,这几日当归、旱莲草和柏叶的用量,陡然增大了好几倍。
有那消息灵通的,很快打听到了生发药方的事情,急忙高价收购当归、旱莲草和柏叶。
健康药铺也是如此,陈老大夫特意跑来找江岁安,问她有没有当归、旱莲草和柏叶这三味药材,铺子里双倍价钱收。
江岁安一听他要用的药材,就知道陈老大夫是冲着生发药方来,喜滋滋地告诉他有。
原来,早在卖出药方之前,江岁安就已经种了当归、旱莲草,囤了许多柏叶,用来试验药方的药效。
发现药效有用,卖掉药方之后,这三味药材江岁安一直囤着。
这一来一往,除了卖药方之外,江岁安靠着这三味药材,多赚了三千两。
而新一茬的土豆也熟了。
恰好这时候,天气冷了,没什么蔬菜可以吃,老百姓啃大白菜和咸菜早就吃够了。
于是土豆一上市,居然比第一次卖的时候还火爆,甚至有人连夜在访市外熬一宿,就为了买土豆。
见此盛况,江岁安并没黑心的涨价,仍旧维持着原来的价格。
只是往常,大家伙买土豆,也就一斤两斤的。这下子都十斤二十斤的买,甚至有人一口气要一百斤。
为了买土豆这事儿,坊市里天天吵吵闹闹,不是大婶子跟小媳妇吵,就是丫鬟们和家丁撕,谁都想多买一个土豆。
江岁安被吵得实在没办法,只好在土豆摊子前竖起一个牌子,每人每家限购三斤,好不容易把争吵压下来。
可这架不住有人浑水摸鱼,一家人互相装作不认识,或者是同一个府里的丫鬟、家仆装作不认识,分批过来买土豆。
据说,东风镇上兴起了土豆的黑市。
有人从江岁安这里买到土豆,转头用两倍甚至三倍的价格卖给别人,大大的赚了一笔。
江岁安听说此事之后,又是好笑又是惊讶,连忙把这事告诉了徐镇长。
这一个多月以来,在于成的监管下,矿上再没有发生任何损失。运输的路上,发生过两次危机,于成巧妙地解决,所以徐镇长对于成越来越器重。
听说了江岁安的事情之后,徐镇长特意吩咐下头的人,一旦发现倒卖土豆的行为,通通抓起来,关起来,倒卖的多的,还要被打板子。
徐镇长的一番打压之下,倒卖土豆的事情总算消弥了。
江岁安卖完土豆之后,加上卖药方和药材的银子,准时向工人们支付了工钱和料子钱。
结果许多刚领了工钱的工人,甚至工长本人,钱还没捂热,就问江岁安买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