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莹组建的建筑队接手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改建贫民区,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不管有钱没钱,各家各户的房子面积都不小,苏莹干脆把所有的宅子按照统一模式修建,就是那种在这个时代很流行的正房、厢房、耳房、倒座房四合院,只不过,和正规的四合院不一样的是,面积缩小,房间缩小,院子缩小,按照八卦分布,足够祖父祖母、父母、三子三女的居住,厨房茅房一个不缺,即使是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布局也绝对算是满足了大部分人所需了。
满足居住需求,房子质量全是榫卯结构组成,抗压抗震,即使和以前相比面积减小,也绝对是超出了原住户的想象,尤其是,这是完全不需要他们付出任何东西,只是因为雪灾而免费给他们改建,不漏风不漏雨有炕,还有一眼就可以看到外面的琉璃窗户,欣喜若狂还来不及。
接触建筑行业,对苏莹来说简直就是把易经的基础知识给来了一遍,她自己都觉得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把贫民区合理安排完,还剩下的空地,苏莹直接建了一个免费的学堂——这个学堂同时还充做孤儿院,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也算是有了个窝,同时给他们提供各种工作让他们能自己养活自己。
这个学堂的教学任务交给了县令李卫来安排,李卫一转手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县学,还把学堂的教学任务纳入了对秀才品德的考核中,绝对是——嗯,反正苏莹觉得这个李卫不愧是能被胤禛信任的人。
有了贫民区练手,建筑队的磨合也就差不多了,再加上去各村修房让人们见识到了建筑队的实力,苏莹进军房地产计划进行得很顺利。
苏莹并不打算靠这个赚钱,她只不过是看不惯贫民区或者各村的那些危房的存在,而想要改变这一现象罢了,至于担心没银子可赚什么的,其实是完全不用放在心上的,毕竟很多有钱人都是需要一个既气派又要有园林显示自己品味的宅邸,这种单子接一笔,利润就回来了,特别是想要这样干,却没有资源的人还真不少,刚好和苏莹的有手艺有资源有能力的建筑队对口啊!
任何时代都是这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绝对是占便宜的!而身为有钱有权有势的苏莹来干这事连一个阻碍的人都没有,不赚钱才怪!
顺风顺水顺心的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一两件糟心的事同时出现,苏莹也有一件事很糟心。
这件事,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其实,八福晋怀孕了这件事放在哪里都是一件爆炸性的大新闻了。
八福晋怀孕这件事被确诊之后,本来对着胤禩还会有个喜怒的外在表现,现在好了,无喜无悲无怒无怨,彻底把胤禩当成了不存在,以前还避着他,现在避也不避了,但是胤禩彻底感受到了什么叫被视若无睹。
胤禩愤怒也好,不甘也罢,八福晋全然不在乎,甚至随身带了一把刀,胤禩在真实的挨了一刀修养良久才好之后,总算是明白了八福晋的态度,独自返京。
怀胎十月之后,八福晋平安的生下了一个小姑娘,看着小姑娘皱皱的脸,她哭的那叫一个撕心裂肺,却并不伤心,只是一种宣泄,她没有按照贵族家养孩子的传统,给小姑娘找奶娘,而是什么事都亲力亲为,那视若珍宝的态度让为她可惜不是个儿子的九福晋十福晋大受触动。
作为一个女孩子,是没有让康熙皇帝起名的待遇的,八福晋又不想让胤禩给女儿起名字,她想来想去,干脆找苏莹,让她给想个名字,苏莹想了想就答应了,拉着胤禛给想名字,胤禛对于别人家的女儿兴致缺缺,取的几个都不合苏莹的心意,干脆把自己想出来的名字写了下来,让八福晋自己选——因为对满文研究不怎么深,给的都是汉文名。
让苏莹没想到的是,八福晋真的给小姑娘选了汉文名——明睿。
八福晋有了明睿小姑娘之后,日渐开朗起来,甚至还撒银子在纺织厂的旁边正式的修了一个免费的女子学堂,起名就叫明睿学堂,按照纺织厂的方式,只教三百千,以及各种生存技能,让苏莹都觉得有一个女儿也挺好的啊。
第165章
康熙五十七年的太后逝世, 五月甘肃渭南地震,七月通州大雪, 八月黑龙江水灾,再加上康熙五十八年的日蚀, 太湖大雪四十余日,再加上西北陷入胶着状态的战局,天灾人祸接踵而来让康熙皇帝这个做了几十年皇帝的人都倍感疲惫。
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算得上是好事的也只有顺利的税改以及北方终于被茉雅琪和十三阿哥打得老实了许多的沙俄。
皇太后逝世,皇帝需要守孝三年,皇孙则需要守孝一年, 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皇帝总算是暂时离开了女色这一项, 给他的身体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做为学医越久对养生之道越为重视的十一阿哥,他对老爷子的找死行径那是相当不满, 可惜老爷子就不是一个听劝的人,在他看来, 这次皇太后没了,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是让他远离了女色, 而坏事是, 这个长辈的去世很明显的打击到了他,那种伤心和这个多事之秋一起给康熙皇帝的身体来了个大礼包。
可惜老爷子即使到了这个地步,依然没有放权的打算,十一阿哥也是服了老爷子的这种精神, 还好太子四哥够聪明,避的远远的,还给老爷子输送了西北战事必备的银子,皇上和太子有默契的保持了这样的情况,算是让整个朝堂保持了平稳的运作。
康熙五十八年的选秀,因皇上在给皇太后守孝而停止,让苏莹这个一直担心弘易刚成年就要成亲的老母亲不那么焦灼不安了。
等几年刚刚好,那个时候弘易过了弱冠,成亲生子都是极好的,不然,苏莹真的很担心他这个儿子不能很好的处理各种关系,毕竟在这个时代,处于他这样的位子,是不会有很纯粹的什么爱情,更多的还是各种关系的权衡。
八福晋的明睿满月宴是在通州举行的,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康熙五十九年的正月,通州作为税改的试点,还算圆满的完成了这一项任务,接下来就要开始往整个河北进行推行,胤禛再这样长居通州就不怎么合适了。
康熙皇帝对于这个新出生的小孙女还是很给面子的,即使他还处于孝期,也还是赐下了丰厚的东西下来,也算是破除了大家对于八福晋被康熙皇帝不喜的谣传。
满月宴不在京城举行,自然就少了很多来贺的王公贵族,不过对于八福晋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不是盛大的排面,再说了,她的这些妯娌们都来给明睿庆贺,甚至太子妃亲自出面帮着招待就已经赶得上京城所有的王公贵族了。
因为满月宴,弘易带着所有的弟弟也专门从京城赶了来。
现在最小的弘安现在也马上八岁了,这孩子从小就是在通州长大,野惯了的,也是所有兄弟之中练武最有天分的,到现在兄弟之中,除了弘易还能压制住他,没人拿他有办法。
不过那是不在阿玛娘亲面前的的时候,到了阿玛娘亲面前,他就是最乖的崽,会给娘亲端茶递水,会给阿玛捶背磨墨那种,可以说是几个孩子里和胤禛相处的最融洽的一个了,讨巧卖乖一绝,现在是康熙皇帝面前的小红人。
苏莹拿这个最会讨巧卖乖还勤于练武的孩子最没办法,有时候,她都怀疑这个孩子以后背着她成个恶霸她都毫不知情,毕竟,作为一个在母亲眼中样样都好的孩子,那缺点也一定是多如牛毛的,之所以把这孩子交给他大哥教育,跟阿玛娘亲看着孩子有严重的滤镜有很大的关系。
苏莹先拉着小儿子捏捏胳膊摸摸毛,确定还是那么的健康,功夫也有了点进步,就直接让他去找他阿玛去了。
小儿子离开了,苏莹又一一询问了老三老二老大,把从生活到学习再到日常烦恼一一问过,弘昭都差点有点坐不住了,这才结束话题。
乌日宁贵在这一年的新年总算是拿出了合格的一笔字,从康熙皇帝手里拿到了他念念不忘好些年的“大船”,他这次来还专门拿到了这里,苏莹拿在手里看了两眼,狠狠的夸赞了他一顿就让他也离开。
不用看就知道,乌日宁贵一溜烟的也去找胤禛这个阿玛去了,谁让苏莹实在没有什么书法细胞,在她眼中,只要字写得工整,隶书也好,楷书也好,都没什么差别,这一点,很让一个已经开始深得书法乐趣的乌日宁贵没有什么成就感,在这一点上,还是阿玛好,至少阿玛是真的能给他说出哪里好哪里坏,得了王羲之的大作,家里除了老大,也就只有阿玛能让他显摆的有成就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