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转念又一想,当初自己落难之时,他是那样的幸灾乐祸,以致许久以后,每当想起他当时的那副眼神,心中仍不禁产生一种对他愤恨之情。杨凡不停地告诫:这种人不值得同情,他的不幸是报应,是他自作自受。
第十二章】犯人头儿:积委会 主任之职原来如此迷人!
正所谓: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莫猖狂。黄新华出任积委会主任一职还不到一年,但中队上下对他不满之声已日渐高涨。先不说因得罪了中队犯人中不少有钱有势的大佬,早已令他难以招架,且说刘天明被关禁闭之事,更使他黄新华进一步奠定了最终以惨败收场的命运。
前面已经说到,中队领导尤其是郝指导员对这次刘天明事件,非常不满,感到很不耐烦。在他看来,此事不仅仅是为了惩罚一个刘天明,而是很可能冲着自己来的。他一直在思索:那封检举信是谁写的呢?为何要绕过他这个当指导员的而直向狱政科检举呢?
俗话说:家丑不外扬。这对于一个中队来讲也是如此,郝指导员作为中队的最高领导人,自然不会希望有人背着他越级向上面反映情况,从而使自己陷入一种极被动的局面。他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对自己下了决心,即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谁在这样做?
经过一番打探了解之后,郝指导很快地就知道了此事原来是黄新华所为。据说,当确定是黄新华写的举报信之后,郝指导员曾一度十分生气。因为在郝指导员看来,他黄新华虽然穷得叮当响,但每年该得到的奖励他都得到了,而且减刑的次数和幅度在全中队都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不应该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其实,这就是他的疏忽,因为他没有做过犯人,他虽然几乎天天在与犯人打交道,但却根本不懂得身为犯人的真实心态,也就是说,他并不真正知道犯人们每天想的是什么?
这也难怪,因为犯人与狱警本来就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在犯人的心目中,不要说是掌握着自己生杀大权的指导员,就是一般的队长,一个个也都是高高在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虽然,队长们偶然也会找一些犯人谈话,然而,面对干部的问话,几乎所有的犯人都是小心翼翼地应付的,他们知道,他们唯一可做的只是想尽办法让干部相信自己的改造态度是端正的,是一心想走改造自新之路的,也是想积极靠拢官家的,所以,队长们根本不可能听到私藏在犯人心中的真话。杨凡曾听一名老犯人戏说道:“犯人与队长的关系,犹如老鼠与猫的关系一样,试想,会有哪只愚蠢的老鼠将自己的活命哲学全盘告诉他的死敌猫知呢?因此,犯人与队长平日所玩的全是捉迷藏的把戏。”
如今想来,那名老犯人的话,才是一句真正的肺腑之言,是一句大老实话。既然犯人们同一般的队长都不肯讲心里话,又怎可能会跟一位高高在上的中队指导员讲真话呢?
不过,无论如何,如今郝指导员已知道了写检举信的人就是黄新华,在这点上已令他放心不小。因为已可以排除不是中队中那些千方百计想夺他权的队长们干的,如果是别有用心的队长所为,他会感到紧张的,但现在知道原来是一名犯人干的,那就好办多了,因为以他的地位和权力,要想惩办一名犯人,是无须费太大的精力的。
说来也是该他黄新华倒霉。十月中旬的一天,监狱卫生科对全监各中队犯人生活区开展卫生大检查,这次卫生大检查与往次不同,监狱要求各中队的主要负责人以检查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整个卫生检查及评比工作,监狱分管生活与卫生的副监狱长也亲自参加了这次卫生大检查。然而,检查评比结果出来后,令郝指导员大跌眼镜,入监服务中队竟名列倒数第二位,属全监狱卫生条件最差的中队之一,令郝指导员当场感到极为难堪。据说,魏华担任积委会主任曾长达四年时间,每次卫生大检查,入监服务中队的卫生条件和犯人内务状况在全监都是数一数二的,那时,常常为了与加工厂争夺第一名而互相暗中较劲,很少被排到全监第三位以下的。想不到事隔不到一年,入监服务中队竟落入了后进中队的行列,有比较才有鉴别,这件事对郝指导员的内心触动很大。
经过一番认真考虑之后,郝指导员终于做出了提前改组中队积委会的决定。根据传统,入监服务中队的每届积委会主任一职都是由图书组的犯人出任的。这次也不例外,结果是由杨凡取代黄新华担任了中队的积委会主任职务。
至于,为何积委会主任一职总是由图书组的犯人出任,杨凡曾私底下与其他组犯人谈到此事,但均没有人能说得清、道得明的。因为从表面上讲,也没有任何规定非得如此做不要。说来也怪,入监服务中队的指导员曾调换过好多次,然而,几乎每届中队指导员都信守了这一传统。不过,据图书组的王义桥分析说,中队之所以一直让图书组的犯人来担任积委会主任一职,主要是出于为了中队与教育科工作配合上的考虑,由于入监服务队当初建队的宗旨就是:承担对新投犯人的入监教育和为监狱的日常监管改造工作提供各项服务。所以,客观上,入监服务中队的工作内容与监狱教育科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关联性,换句话说,中队许多工作只有及时地得到教育科的配合才能有效地开展。而图书组犯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教育科及监狱其他科室完成属于全监性的各项教育改造活动的筹备工作,其充当的角色尤其特殊。正因为如此,图书组的犯人对一些全监性活动的开展计划及准备进度等,往往比一般的队长了解得更清楚、更早些。这些大概就是中队领导为何一直让图书组的犯人担任积委会主任一职的主要原因吧。
对杨凡来说,他压根儿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短的时间内就能出任积委会主任一职。这并不是说他
对能否胜任这一职务缺乏应有的自信,也不是说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当这一职务,而是他知道,中队领导对选拔什么样的人来出任积委会主任之职,从来是非常慎重的,而一旦当上了这个职务,一般说来,没有出现大的过错,是不会轻易换人的。考虑到黄新华既然已经是积委会主任,且他的余刑还有十多年,因此,除非他也像魏华一样,通过搞保外就医出监,否则,他至少还要在中队里待上四五年不可。这样一来,至少要等四五年后他黄新华出监了才有可能换上其他人出任积委会主任之职。
近些日了来,黄新华由于遭受接二连三的挫折,整个人看上去似乎都变样了,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活跃,那样与人能说会道了,他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而且,从外表上看,也显得更苍老了许多。中队里有相当多犯人,对黄新华的下台感到很开心,以致这些天来,人们一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黄新华就会很自然地成为众人谈话的笑料,他们甚至连黄新华三字都不愿意提及,而是以“马屁精”三个字作为了他的外号。当黄新华从他们的视线范围内经过时,他们会以不屑的口吻讥笑道:“你们看那个马屁精,当初那么神气,现在跟一只死老鼠差不多,他妈的,他也有今天,真是报应啊!”记得有一次,杨凡下中队办事,顺便去看望了一下刚从禁闭仓里放出来的刘天明,两人交谈的时候,刘天明不自觉地还是说到了黄新华,他说:
“那个马屁精,真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孰不知,爬得越高摔得就越重。现在可好,整个中队的人都把他当成瘟神一般,见到他来唯恐避之犹不及,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了。依我看,对他来说,更惨的还在后头哩。”
杨凡对“更惨的还在后头”这句话是理解的,但又明知故问:“这是为何呢?”
“那还不明白,他整了这么多人,那些被他整的人,难道就这样轻易饶恕他?”
“那依你看,最终会如何呢?”
“如何?与其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杨凡完全能明白刘天明话中的意思。不过,杨凡总认为冤家宜解不宜结,更何况冤冤相报何时了?因此,虽然他与刘天明之间早已成了好朋友,但在对待黄新华的问题上,杨凡对刘天明的观点是有保留的,杨凡主张得饶人处且饶人,一句话,他不大赞成“痛打落水狗”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