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昭君之开挂人生(38)

昭君特意给俩姐妹说了,练练女子习的强身健体的武功。

说是武功也不尽然,主要是让她们的身体能比常人康健一些,还有对付三四个坏人不至于搞不定。

姐俩都要学习医术,这是保命的另外一个手段。

上午学习花拳绣腿,下午学习医术,学医之前,先辨认药材。从生长时的形状,到制成药材后的样子,都要辨认。

习性,味道,相生相克的有哪些,都是前期要学习的。

不过昭君没打算让她们做女大夫,先教的都是与她们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

找昭君求子的族中第一对夫妻,林炜,杨氏,传来好消息,有喜了。

时隔三个多月,终于有人传来了好消息。其实他们早就知道有孕 ,只是没有满三个月,不敢说。

早上,林怡婷,林怡芸姐俩刚来,就在门口遇到族中二十二曾叔祖母一家人拎着礼品来到昭君的家中。

“见过曾叔祖母……。”林氏一族,只要常住在村中的族人,家中的男子 ,都是按照族中的排序排的。

人多,称呼起来很是拗口。

“怡婷,怡芸,学的怎么样了?”郑氏心情好,虽说长孙夫妻俩命中只有一子,还是应该保不住的一子 ,可有了侄孙媳陈氏,她有信心孙媳肚子里的独苗苗能保下来,还能茁壮成长。

“刚学习一段时间,还不晓得学了多少。”怡婷笑容腼腆,不好意思的笑笑。

进屋,院门大开,托贾敏寻摸来六位三十来岁,体壮高大,身体结实,有把子力气的嬷嬷。

丫鬟没找,在乡间养一个身娇体弱的丫鬟,还不如养一个高大结实的嬷嬷更实用。

进屋,老太太就拉着昭君的手一个劲的感谢,她激动啊,高兴啊。

怀有身孕的杨氏以前有些瘦弱的黄脸已经白皙饱满不少,笑的也比以前温柔。

“君君,谢谢你啊,没有你,杨氏什么时候能怀上都不晓得。你说的十天问一次诊,什么检查身体的事情就要麻烦你了。”

老太太不明白那些具体是什么意思,但大致能猜到是为孕妇监测怀孕期间的身体状况。

这是好事,虽然费银子费铜板,可长孙的这个孩子来的艰难,来的迟,命中虽有一子但不好保住命。

只要能保住孩子,让孩子安全长大,费些银子,也没啥。

今年因为眼前的君仙姑 ,族人们没少赚。

满村瞧瞧去,哪家不是在盖房子,在仙姑的建议下,都是盖青砖灰瓦的砖瓦房。

果子,菜园子里的小菜,稻谷都没少挣银子。

卖的都是天价。

城里的富人贵人们,竞相出高价购买。

族里家家户户都有大赚特赚,不说扒拉掉老土坯房,但家家户户都会盖几间砖瓦房。

老土坯房掀掉茅草顶,换几根更结实的屋梁,再换上瓦顶。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了存银,最穷的一户族人家里也在盖房,还买了几亩水田,原先是佃族中大户的田过日子。

这次,靠着那味道好,还有特别效果的果子,稻谷小菜,家禽 ,没少赚。

“叔祖母,别客气,每十天让嫂子来一次就是。遇到下雨天,或路上有泥泞,就别让嫂子来,让人带个话,我上门检查。

还有嫂子你呀,平日多走动,但也别太累着自己。

散步,有利用以后生产,母体康健肚子的孩子才能有个好身体。”

“是,我都听弟妹的。”杨氏如刚成亲时般温柔,说话细声细气的,生怕惊着肚子里的孩子。手还不停的摸着还没有明显隆起的腹部。

“嫂子,我给你把把脉。”昭君起身坐在自己的书案前,这张书案是她专门准备看诊问诊的地方。

是堂屋隔壁的房间打通的,这间房专门问诊看病,求子。

杨氏起身走过去,坐在对面,伸手放在一个蓝色的布包上,软软的,很舒服。

昭君掐住脉,仔细的静听,然后又让杨氏去到一边躺在贵妃榻上,她做了几个小检查。

检查完毕,才笑着安慰杨氏,“嫂子,最近身体保养的不错。记住,不能大补,不能暴饮暴食,按时用饭,每顿吃的刚刚好。

即使不耐饿,也别吃太多,宁愿少食多餐,夜间半夜饿,就准备一点好克化的点心。”

“记住了。”

“记住就好,不是不让补,是不能大补。补的太好,胎儿太大,到时不好生,有可能一尸两命。

好些贵人后院,这样的事情可没少发生过。

使劲让你补,补过头最后……”

杨氏原先有些不解,此时明白了。

还真是,她虽然一直没有生过孩子,可成亲以后,家中的妯娌生孩子时,她有帮过手,知道女子生孩子有多凶险。

孩子白胖是好 ,可真不能太大。

“对对对,不能补过头。”杨氏吓出一身汗来。

她可不想早死。

来的时候,还拎着一篮子鸡蛋,看着就有五六十个。

昭君没有推辞,含笑收下了鸡蛋。

苏州城内

有几位找昭君求子的,也已经有孕在身。

只是时间还不到三个月,自家都捂着。

城内有户大户,何家。

何家二老爷驻守老家,兄长在京城吏部任侍郎。兄弟俩都是老夫人的嫡子,一个在苏州是苏州有名的大儒。

可何老爷的嫡妻成婚多年,烧香拜佛多年,也只生下一位嫡女 。大户人家,没有不想要嫡子的。

老夫人急,何老爷急,二太太更急,可多年来,见庙就拜,闻名医就请。可依然不见肚子有什么动静。

今日,二太太早早的起床,用过早饭,也没有去婆婆院里请安,收拾好,就直接带着丫鬟嬷嬷回了娘家。

娘家母亲的寿辰,虽然不大办,可作为外嫁出去的女儿,是要回去的。还有与家中关系亲近的几家亲戚,也是要去的。

二老爷坐在马车中闭目养神,昨晚熬夜点灯看书,没睡好。

夫妻俩带着四岁的嫡女,一身锦绣。

进门夫妻俩先见今天的寿星,陈老夫人。

陈老太太见到女儿女婿还有外孙女回来,高兴的拉着女儿外孙女问长问短。

“母亲,近日身体可好?”二太太侯氏,见母亲脸色有些苍白,不似几月前红润。担忧的问道。

陈老太太示意丫鬟带着外孙女去表姐妹一起玩儿,自己拉着女儿说话。

“好,只是前几日偶感风寒,喝了几副药,已经痊愈。别担心,说说你自己,可有动静?”

陈老太太为女儿操碎了心,一直为她没有生出嫡子而担心。

说道动静,二太太侯氏也忧心忡忡,“没有动静,偏方不知道吃了多少,可就是不见效。”

母女俩正说着,丫鬟来禀报,旁支的五老太太来了。

陈老太太最喜欢和夫家旁支的这位妯娌来往。家里条件是差比不上自家,可也不太差,家里有三个良田庄子,有不少铺子。

人还有意思,心地不错,俩妯娌常来常往,这不她过寿是一个散生,也请了她。

“快请,快请。”

片刻之后,被两位儿媳搀扶着的五老太太走了进来。

五老太太心情好,精神头倍棒,一路上都是乐乐呵呵,就没有合拢过嘴。

进屋就甩开两位儿媳的搀扶,矫健的朝寿星走来。

眼睛却瞄着侄女何府二太太,“嫂子,别愁,给你带来一个好消息。也许过些天,芬芬(何府二太太)就有了好消息。”

“啊……”开始寿星陈老太太还没有反应过来,楞了一下,但是很快的明白了五弟妹话里的意思,握着女儿的手快速抽出来,改为紧紧的拉住五弟妹的手。

不知道原委的她,拉着五弟妹着急的问道,“五弟妹,说清楚些,到底怎么回事儿?”

五老太太笑眯眯的任眼前的老嫂子拉着,哪怕老嫂子不自觉的用了大力拉她,手被握的有些生疼,五老太太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依然笑眯眯,圆圆满满的脸上,一点难受的表情都没有,语气轻柔,不经意的抽出一只手,拍拍老嫂子的手背,“老嫂子,放轻松些,给你啊说个事儿。

听完,你就晓得了。”

“那你快说啊,别磨磨蹭蹭的。”陈老太太如何不急,唯一的嫡女嫁进何府多年才生下一个嫡女,还生的艰难,差点一尸两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