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见过,但是没有坐过。想来是舒服的。如果今天送来就好,还能开回去,让那对一直辛勤劳作的父母也感受感受,让她们也直直背脊,挺直了做人。
起床,洗脸刷牙护肤化了个淡妆,然后换好衣服,起床换下被单,被套,扔进洗衣机开始洗。
天气不错,阳光明媚,琳达早早的已经出门,给她发了信息。
说是与朋友去到郊区的度假酒店过周末去了。
家里就昭君一人,没事,慢慢的搞卫生。
衣服被套还没有洗好,手机想起:[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
低头看了下,是个没有备注的陌生号码。
划开,接通电话,“喂,我是郑昭君。”
那边是男声,“郑女士,您好,我是海城劳斯莱斯点的段宏,您定制的特别款已经从总部运了过来,现在我就在您填写的小区大门口。”
“啊,好的,麻烦段经理再等会儿。我马上下来。”昭君擦擦湿漉漉的手,接下围裙,换拖鞋,穿上出门的白色板鞋,拿着手机和驾照就下去了。她想马上试试车,趁着段经理他们在,正好指点自己。
段经理一身西装,站的笔直,尽量憋住自己的好奇心,不四下张望。
可随他一起的来的人却不一样,四下张望,这小区,挺一般的呀。不像是富豪小区,瞧瞧,这里周围进出的人,穿的都挺一般的。
不明白,明明是大富豪,怎么就住在这么一般的小区。
外面一群人,围着看热闹。
周六,不少人稍稍睡个懒觉,起床下楼吃早餐,买菜。
不少的人围着,卡车上,一辆崭新,闪闪发亮的豪车。前面的小金人,是那么的可爱,闪瞎他们的眼。
年轻人拍视频拍照片,老年人不明白不认识,好奇的问,“小李,发生了什么事?怎么那么多人围着?”
小李也拎着刚买回来的菜,还戴着黑框眼镜,斯文的推推鼻梁上的眼镜,“胡叔叔,咱小区住了一位大富豪,看看那车上的车,劳斯莱斯库里南,最低都要六百多万……。”
小李是典型的IT男,平时没事的时候,除了游戏,还喜欢研究车。
一眼就认出大车上停的车,高兴的给介绍着。
越说越兴奋,声音也越大,周围的人都听的清清楚楚。
段经理他们几个站的笔直,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抑制不住。
那是骄傲的笑容。
昭君下来以后,看着一大群人,有些后悔,自己是不是该戴个口罩。只是此时再回去拿口罩有点太迟。
硬的头皮,微微低着脑袋,径直的走向站在最前面的中年男人,“你是段经理吧?”
段经理楞了一下,眼前的小姑娘穿的挺朴素啊,一身衣服虽然不是什么地摊货,劣质商品,但也不是什么高档的衣服。
但长的不错,说声美女都不为过。颜值至少是八十分。
“是,您是郑昭君小姐?”段经理没有见过订车的人,人家是直接在总部定制的,据说要求挺高,要求颇多,费时费力才有现在这辆库里南。
说它是库里南也行 ,说它不是库里南也行。比市面上卖的库里南,高了不只是一个档次。
“是,这是我的身份证。你看一下。”
验证身份这是必须的,不然以后出现纠葛,可搞不清楚。
一位工作人员在一边开始验车,还有人在摄影。录制整个过程。
验证身份以后,就是交接车。
“段经理,我是新手,开车开的少。你们谁的车技比较好,又对这辆车比较了解,我想开着车试跑几圈。”
“没问题 ,小吴,你的车技比较好,又熟悉车的性能,你陪郑小姐试车。”
刚才验车的小伙子走了过来,点头,“好的。”
小区的保安,惊讶的说不出来话,他要是没有记错的话,眼前的小姑娘,是住在他们小区,可不是自己买的房子,应该是租的小两居。
人群中,还有一位熟人眼巴巴看着昭君。她是昭君租住房子的业主。
在同一个小区,她有两套房子,小两居租给了两位小姑娘。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其中那位年纪小的姑娘,居然如此有钱,啧啧啧。
在周围跑了三圈,昭君已经熟练了许多,开着车回到小区。
停在小区外面的马路上,小跑进小区,收拾了几套衣服,装进行李箱,晾晒好衣服那些。
收到系统的提示,车牌已经放置在新车的后备箱。
收拾好自己的个人物品还有昨天买的几套护肤品,一溜烟的开车离开。
房租已经交到下下个月底。
她暂时没有想着退租。
至于工作,晚上给总监打电话,说说辞职的事情。再发辞职信。
总监既然想她走,然后送人情,她就干脆让总监立即批准。该是属于她的工资,还是得要。
正好趁这几天的时间,好好陪陪父母。
还有想想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总不能混吃等死,这不是她的作风。
新车有临时车牌,昭君暂时不需要挂上自己的车牌。
开着车直接奔商场,先消费,把今天翻倍返现先弄好。
一通买买买,给爸妈买衣服鞋子包包,从春天买到夏天的每季的都买了四套。
从头到脚,就是首饰都买了几套,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礼品,也买了不少。
车里堆的满满的,开着车,慢慢的向家的方向开。
出城比较慢,花了快一个小时,堵车加红绿灯。出城以后,她没有走高速,反而走的是高等级公路。
一路上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家。
路上 ,也有不少的车辆驶过,都远远的避开后面的豪车,万一出点什么事,他们万一要赔,估计能赔到哭。
村口,昭君缓慢行驶,眼睛不停的瞟两边的田地里,看看有没有父母在。
“咦,小君回来了。”进村没有多远,就被同村的魏二叔看到了。
“嗯,魏二叔近来可好?”她也有三个月没有回村。
“好,这是发财了,买了车子啊。”魏二叔家里的条件不错,儿子在读大学,家里盖了三层的小楼。
石桥村因为一座千年古石桥而得名,也因为风景不错,村里的房屋翻新,全是盖的复古式的三合院形式徽派建筑。
哪怕是楼房,也是如此。
昭君家里还是没有翻新,住在老村,石桥村如今分新村与老村。
老村的房子都是十五年以前的房子,新村是近十年来修建的房屋。特别是近五年来的新房屋
。
市里推行美丽乡村,可也尊重一些老人的意愿,并没有强制拆除一些老式陈旧的建筑。
家里有困难的,可以申请一些救助资金,给家里加固什么的。
新村如今就像一个美丽的大公园,老村虽陈旧却热热闹闹,充满烟火气。
“对,发了点小财,不和魏二叔闲聊,我先回家。”
昭君挥挥手,告别路边的魏二叔。
“去吧,再过一伙儿就得吃中午饭。”
魏二叔挥挥手也离开了。他本来就是要去地里瞧瞧。
他家里在村里开了家超市,生意不错,田地里的活,都是他在管。
没事的时候,他都会在上午去地里看看。
也许是到了中午 ,不少人都提前回家了,地里没有什么人,进村的路上也没有遇到什么人。
现在不是农忙季节,田地里的活在前一段时间全干完了。那段时间可真是忙,现在大部分人都在家里闲着,要么做做副业,要么在周边打打短工。
好些人家,现在田里种粮食的少,都是种菜,每周都有城里人开车来郊区玩,走的时候,还会买很多蔬菜。
村里的蔬菜不愁卖,还有不少菜贩子前来收购。
价格给的都不低。
他们的日子不说很富裕 ,至少过得都不错。
远远看到石桥,昭君开车从新修的大桥过。
一个村子,一条河,分成了新村与老村。
大桥是几十年前的老桥推倒重新建造的。为此村里家家户户按人头都交了钱。
还有一些富裕的都捐了款,可自家那位大伯,那么富有也只是捐了一点点。
大伯母还神气的不行,到处吹 。
短短三个月,原主走了,她来了。
叹息一声,继续开车回家,家就在咫尺。
郑家小院里,村里不少的邻居与郑妈妈围坐在一起聊天,正说着昭君中两亿大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