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繁华/穿越后继承了一座青楼怎么办+番外(152)

徐昭明和寇承平等人忙活完了,又凑在一起讨论盛景意及笄礼的事。要不是女孩子的及笄礼他们不好去,他们肯定要亲自去给盛景意撑场子的,现在只能派个丫鬟去,着实不够不过瘾,也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一群小纨绔凑一起嘀咕半天,确定盛景意的及笄礼就是今天办的,便各自回家吱了一声,说自己以家里的名义给“谢谨行妹妹”送了贺仪。

定国公他们知晓此事,也没放在心上,单看谢谨行在金陵时有耐心帮他们教导徐昭明等人,他们就应当备上一份厚礼的。

相比男人们的漫不经心,女眷们还是比较关心这种人情往来的事。

徐母得知送贺仪的事后便把徐昭明叫到跟前,嗔怪般说道:“你给人送贺仪怎么不提前和我说一声?你一个没成家的人,哪里晓得要送什么?万一送了什么不该送的,让别人怎么看我们家?”

徐昭明满不在乎地道:“送礼有什么难的,我们自己送就成了。”在徐昭明看来,送礼很简单啊,送好东西就成了,平时妹妹们也整天让他们买这买那,把这些东西全准备个十套八套不就得了?准没错的!

徐母还是不大放心,叫徐昭明把礼单给她看看。

徐昭明说:“礼单一并送去了啊。”

徐母估摸着他也记不住礼单上有什么,摆摆手打发他走,转而找徐昭明身边的人来问话。

等徐昭明身边的人报菜名一样报出长长的礼单,徐母脸色越听越精彩。

也是听底下的人转述拟定礼单时的情形,徐母才知道本来礼单上每样东西的数量其实没那么多,徐昭明听了觉得寒酸,随口说了句:“不行,太少了,全都加成原来十倍吧!”

寇承平听了,也觉得有理,也吩咐人把礼单上的东西番个十倍。

徐母:“…………”

徐母觉得吧,这礼单还是别让其他人知道好了,四房马上要嫁女儿了,四弟妹又是个爱计较的,要是四房知道他们女儿的嫁妆没有徐昭明给谢家六娘的及笄礼贺仪多,背后不知会气成什么样!

不得不说,徐昭明他们选在送完礼后才和家里说一声是很有必要的,徐昭明这边还好,有他娘帮忙擦屁股,好歹没别人知道他都送了什么。

寇承平他们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不仅很快被逼拿出备份礼单,顺便被他们亲娘要求描述了一下送礼过程。

结局就是他们被自家亲娘追着打,本来他们亲爹还劝一句说“孩子大了,别打了,生气容易伤身”,结果听说寇承平他们送了什么出去,他们亲爹马上换了副嘴脸:“鸡毛掸子给我,你手劲太小,打不死他!”

他们小辈之间送这样的厚礼,让他们的脸往哪搁?!

各家之间的人情往来都是有数的,交情好坏基本体现在礼单上。他们偷偷送就算了,还大张旗鼓地送,生怕人家不知道你送了什么,真是个孽障,打死算了!

寇承平他们第二天凑在一起捂着屁股唉声叹气,觉得大人们不懂友谊的可贵。他们送的贺仪虽然贵重,可他们收获的却是无价的真挚友情(搞事机会)!

唉,成年人的世界真是肮脏,肮脏到容不下他们这纯洁又炙热的情谊,他们一定是嫉妒了!

想到亲爹亲娘反应都这么大,寇承平又联合其他人修书一封,让盛景意回礼时别回那么重,万一他们祖父祖母从回礼猜出他们送了啥,他们可能还要挨一顿打!

寇承平这封信送到时,盛景意的回礼还没备齐呢。

回礼虽不至于等价还回去,却也不能差太远,一时半会很难备好,看完寇承平他们的信,盛景意也没犹豫,马上叫人把回礼的礼单换了。

他们之间的利益现在已经捆绑得很牢,虽不至于看不上这份礼,却也不会把它看得太重,既然他们让回礼回轻点,以后她再找机会还他们礼就是了!

盛景意刚忙活完回礼的事,一份意外的帖子又送到谢家,竟是孙皇后把她这个谢家六娘也列入参加宫宴的名单上了!

盛景意本来还琢磨着回金陵过年去,拿到这个帖子只能作罢。到底是封建社会,皇室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孙家一天没被搞垮、孙皇后一天还是皇后,她们就不能光明正大和她对着干!

第120章

盛景意也没太担心,宫宴这种场合,大家都讲究体面,即便有什么阴招也不可能当众使出来。

何况她知道哪些人该亲近、哪些人该客气,不会轻易着了别人的道,着实不必太紧张。

盛景意一点都没犯愁,开开心心地给众人分寇承平派人送回京城的《唐诗三百首》礼盒,只要认识的人便人手一份,一个都没漏掉。

谢大伯娘得知《唐诗三百首》是盛景意她们折腾出来的,心中很是惊讶。

早前她们只觉得盛景意在金陵是小打小闹,现在看到这么个装帧精美的礼盒,谢大伯娘自然有些震动:年底正是各家走动多的时候,很多人家里都已经收到这么一本《唐诗三百首》!

谁家没个孩子?许多小孩看到里头的绘本就格外喜欢,开开心心地拿去涂涂画画,玩了几天之后,不仅诗会背了,诗里诗外的故事都能讲了!再听听这《唐诗三百首》的广告词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话听着明显有夸张成分在,可打广告谁不夸张一下,好记就成了!据说临京不少书肆已经抓紧时间和金陵那边联系,要求上架售卖《唐诗三百首》了!

这群少年人动不动就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也难怪盛景意及笄礼那日会收到这么重的礼。对于爱玩爱闹的小纨绔来说,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他们开心的?

别说他们了,连谢大伯娘都有些羡慕。

谁能把一本书卖出这样的大动静?随随便便就勾得那么多人花大价钱买昂贵的礼盒,什么都不用愁,只需要愁产量跟不上!

谢大伯娘知晓盛景意无意留京相看婚事,宫宴的事也没太上心,意思意思让嬷嬷教了盛景意点规矩就完事。

只要谢家不卷入谋逆案之类的事情上,便是当今陛下也要礼待他们谢家人,他们家女眷进宫去哪怕犯了点小错也无伤大雅,顶多只是被调侃几句罢了。

要是皇后非抓着不放,朝中那批笔杆子最厉害、嘴皮子也不差的言官能把她喷死了。

他们要是不喷,谢家也有办法让他们喷。

日子在盛景意学学礼仪、看看书之中过去,转眼便来到宫宴这日。

下了好几天雨,这天天终于放晴了,只是地面还略有些湿润,空气也带着丝丝冷意。

盛景意与谢家姐妹一并跟在谢大伯娘身后下了马车,与其他家女眷寒暄。

任谁见了盛景意,都要先夸上几句她的相貌,盛景意与她们不熟,便拿出营业的微笑与她们打交道,别人夸她,她微笑以应;别人算她,她也微笑以应,反正要谦虚或者要回击的话,自有大伯娘替她说!

这些寒暄一直持续到她们与孙家马车上下来的人迎面相遇。

孙夫人携着家里三个姑娘走来,其中紧跟在她身边的那位妙龄少女长得如花似玉,硬是衬得孙家两位姑娘十分不起眼。

都说好花还需绿叶衬,另外两位姑娘从打扮和气质来看都要略逊一筹,更衬得那位妙龄少女美不可言,相貌、身材与举止样样出众。

盛景意好奇地望去,冷不丁对上一双带着审视意味的眼睛。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孙三姑娘一双眼睛美则美矣,里面的情绪却不那么友好,盛景意骤然与她四目相对,心里便生出几分警惕来。

盛景意从小对别人的好恶最为敏感,有的人哪怕表面表现出很喜欢她的模样,她也能分辨出她们对她怀有恶意。

盛景意也没在意。

这段时间她悄悄摸摸地从谢大伯娘那边旁敲侧推,终于知晓她哥当年那场大病居然和孙家有关。

她哥那个骄傲一个人,当初得知自己无缘仕途,心里怕是很不好受。偏那孙家还嚣张得很,说那是“小孩子间的打闹”,哪来那么大一个小孩子!

这估计就是她哥和韩端联手对付孙家的原因之一。

比起和韩端之间那点相看两厌,还是孙家更可恶一些。

既然知道她哥和孙家有仇,盛景意自然没打算和孙家姑娘来个化干戈为玉帛,说什么“哥哥们的恩怨和我们无关”。

春溪笛晓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