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咱们生产队来了一批知青!”
刘小翠不以为然的说道,“来就来了呗,知青又不是啥了不起的大人物,咱们家可是接待过县领导的。”
自从五几年开始,就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上山下乡的运动,很多生产队就陆陆续续接收了不少从大城里来到农村支援建设的知识青年。
他们生产队早几年也有两个,但在饥荒年间就返回城里了。
在刘小翠看来,那些知青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说是来农村支援建设的,但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那男知青还没她一个女人力气大呢。
所以,刘小翠真不稀罕看他们。
陈春草也不太关心,自家过好自家的日子,关心哪些城里人干嘛?反正队上有人会负责照应他们的。
“你急匆匆跑回来就为了说这事?”
秦安乐见他们说话声音渐渐加大,不由提醒,“你们小声点,别吵到三嫂啦!”
“对哦!”刘小翠不禁捂了捂嘴巴。
黄秋花瞪了老二一样,压着嗓子低低的说道,“赶紧滚,别在这里碍事。”
秦老二急了,他话还没说完呢,咋她们就不能听他把话说清楚了再说嘛,真是急人!
“不是,我话还没说完呢,这次咱们生产队来了五个知青,但现在没地方安排他们,有人建议安排在咱们家,说咱们家的日子最好过,屋子还亮堂!”
黄秋花气得站起了身,“放屁!”
一声吼完后,黄秋花立马意识到声音太大了,不由看了看慕伊人所在的屋子,见没什么动静,这才放心的转过头来。
刘小翠也恼了,“凭啥安排在咱们家啊!我们家屋子哪里够住啊。”
陈春草心里也暗暗着急,说实话他们家如今这日子的确是村里的独一份,甚至这生活水准还远远超出了乡亲们的想像。
他们一家人关起门来吃香喝辣,谁也看不着,但如果家里安排了其他人,那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就会暴露在外人面前,或许以后也没法随心所欲的做好吃的了。
她这好不容易才怀上一胎,还需要多吃点好的,补补营养呢。
以前就是因为没吃好,所以才迟迟怀不上,现在好不容易怀上了,要是以后的饮食标准下降了,那她家儿子多可怜,多遭罪啊。
“娘,大嫂,你们先别急着骂,赶紧去村委办公室那边看看情况,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啊,那对咱们家也太不公平了。”
“对,咱们赶紧走!”
黄秋花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在前面,身后跟着刘小翠与秦老二,秦安乐一个未嫁的小姑娘去了也不好跟有些人掰扯,以免影响名声。
陈春草这个孕妇就更不能去了,万一人多有个冲撞什么的就不好了。
至于秦大富与秦老大早就守在村委办公室前了,院坝上还汇集了不少凑热闹的人呢。
这两天家里不能闹出大动静来,憋得他们爷几个待在家里难受,于是就在村里溜达了。
知青被牛车拉回来的时候,他们正好瞧见了,索性无聊就跟着大家来到村委办公室凑热闹了。
此时的秦跃进也很是无语,心里也憋着火。
他们队上的知青好不容易回城了,没想到这开春的时节,又送来了五个,都是在城里娇惯着长大的,来他们农村能干啥实事啊,还处处都看不顺眼,挑这挑那的。
要不是公社领导强制性给每个生产队分配名额,他真不想要。
他们队上根本就没多的知青住宿,之前那两位也是将就着住在村民家的,现在一下就分了五个人,这怎么安排啊。
谁家也不想伺候人!
听着院坝上大家叽叽喳喳的议论声,秦跃进倍感头疼。
忽然,一个青年男人开口道,“队长,你看这样行不行,反正我也不会做饭,我每个月出五块钱的生活费,就算是跟咱们乡亲搭伙了,你问看看哪家乡亲愿意接受的?”
“这...”秦跃进有些意外,没想到有人会这么提议。
按理说这些知青分配到他们生产队,那他们的口粮就是队上负责了,只不过如今这光景,谁家日子都不好过,不管分到谁家都不会乐意。
可如果有额外的五块钱作为补贴的话,那就很好沟通解决了,在他们乡下一个人一个月那里吃得到五块钱的口粮啊。
“万里,你这样不是破坏规矩吗?你要是给钱了,我们不给的,那乡亲们怎么看待我们啊!”
在秦跃进犹豫时,就有人不乐意了,提出了自己的不满。
万里轻呵,“我破坏什么规矩了?我乐意贴补五块钱改善下生活,不行吗?你们不乐意可以服从队长的安排,该怎样就怎样。”
“你!”不满的年轻男人,气得满脸通红。
第269章 269,抓阄分配
秦跃进抬手打断道,“好了,你们三个是什么意见?”
秦跃进倒是偏向万里提出来的建议,只不过他作为生产队的队长,不能一言堂就做了决定,现在讲究民主,具体怎么安排还是得问问其他人的想法。
其中一位身形高挑的女知青,走到万里的旁边,表态道,“我同意万里的提议,咱们乡亲本来也不容易,我们住进他们家里,多少也是添了一些麻烦,贴补五块钱很合理。”
另一位男知青也赞同的说道,“我没意见,跟万里一样。”
余下就只剩下之前表示不满的男知青与另外的一位女知青了。
蒋文明哼声道,“我听从队上的安排。”
虽然他家不靠那五块钱过日子,但五块钱能让他抽上两包香烟了,这乡下的日子不好过,他当然要把这钱花在合理的地方了。
他可是乡下支援建设的有志青年,既然被安排到生产一大队,那这里的人就应该安排好他的食宿,凭什么自己还要额外给钱啊,他没找生产队开工资就已经很不错了。
马玲玲窘迫的低着头,低声说道,“我不挑剔,队长随意给我安排就是。”
这意思表达的很明显了,她不挑剔也不嫌弃,服从队上一切安排,所以五块钱的贴补她是不会出的。
这表态也就跟蒋文明一样了,只不过两个人虽说态度一样,但本意并存在不同,蒋文明那完全就是不愿意给,不想让别人占他的便宜。
而马玲玲则是家里的条件很有限,虽然她是从城里来的,可城里人不代表都很有钱啊,她家的兄弟姐妹多,就靠着父母的工资养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她哪里舍得每个月花五块钱就为了让自己吃好喝好啊。
见此,秦跃进也不想多说废话了,“行,那就尊重你们每个人的决定,服从安排的就等着我的指令安排,你们三人先跟我出来吧,正好院里来了不少的乡亲,我问看看他们的意思。”
这次每个生产队都强制性的接收了几个知青,上面安排的任务必须要处理好了,不然下次开会问起来,也是自家生产队丢脸。
过去的那三年饥荒,不仅乡下的农民们难过,这城里人的日子也难熬,城里人是有钱没粮,乡下是没钱没粮,但胜在乡下人都是紧挨着大山的,好歹还可以在山上找口吃的。
听说饥荒过去后,城里闲置的很多无业青年都纷纷在街上游荡了起来,城里各单位的人员名额都是固定的,没法接收过多的人员。
因此上面的领导们担心这些无业人士惹事生非,闹出事端,不得已又加大了上山下乡的号召,安排这些适龄的青年们往农村去,好歹可以发挥下这些人过余的精力。
只是苦了他们这些生产队了,本来粮食就紧俏,现在还要多养几个人,还得当成祖宗一样供起来,明显麻烦多过益处。
秦跃进满心惆怅的走上泥台子,直奔主题把三位知青提出来的建议跟大家讲了讲。
“啥?五块钱?”
“队长,真的假的啊?”
“莫不是框我们的吧?”
“真要有五块钱,我家收了!”
“凭啥啊,我们家也可以啊。”
“就你们家那个破茅草屋,能住人吗?”
“我家还有一个空房间!”
“我家也有...”
“队上,还是去我家吧,我家那口子手艺好!”
“我们家院子宽敞。”
......
见到大家为了五块钱争先恐后的想要把知青往自家拉,秦跃进感到有些汗颜,但也能理解大家的心情,日子不好过都想为自家添点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