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己那时候会想到今日吗?想到了会拒绝过来创伤外科吗?
在值班床上来回地翻身,果断地把这些会不会抛到了脑后。现在该想的是怎么谋个不败之地,该学着医大附属医院,提前做骨科分家 把骨二科立起来。自己是万万不能去进修显微外科的,不然一年后回来,会无立锥之地 那才真的不好办了。
在心里忖度骨科里 自己能拿起来的所有术式。这么想了一会儿后,慢慢地心平气和下来。
或许陈文强无意中的建议真的有道理。是该把骨二科建的与省院的大杂烩骨科有区别才好。
有特色才能与骨科争长短,才能跳出省院的局限 先在省城里打响名头,然后是全省……
单靠在门诊那里使劲儿,还是有些上不了台面。如果骨科病房也这么做了,是不是骨二科就收不到患者了呢?
在心里一点点地扒拉自己所知道的京城和申城的骨科划分,思索着自己该选创伤骨科好呢 还是选择脊柱外科好?抑或是骨病骨肿瘤也是不错的方向。
但是关节外科 显微外科还是算了吧。运动医学科也不用想,自己这程度,唉,要是英语能学的进去,早几年去考研究生就好了。
如今这不上不下的年纪,却要面临再一次的选择……张正杰觉得自己越活越没出息,少了十八岁敢瞒着家里报名上山下乡的勇气 少了拒绝家里参军的安排 坚持去读医学院的勇气。
如果再给自己一次选择机会呢?
自己应该还是会选择去读医学院!
张正杰的思绪飘到年轻的时候。
当初是因为看着山区那些辛苦劳作了一辈子 但最后得了重病的农人,只能呻\吟着在家里等死……让他这个生产队小队长看着不忍心,才写信回家向父亲低头,磨着大哥在父亲跟前为自己出头,很费了一番周折,才弄来这个医学院的工农兵大学生指标。
那时候自己是想学成了回去山区的。
可是大哥捐躯在老山前线了,重病的父亲竟然没扛到自己回来见最后一面。自己毕业后更是只能回到省城,照顾丧夫失子的母亲。
在省院孤独地奋斗了十多年,后悔吗?真的不后悔!只看着那些抬进来的 能站起来 走出去的患者来感谢自己,太他妈的有成就感了。
那么顺了舒院长的意思去急诊室 做急诊科的主任呢?
张正杰立即否认了这个选择。单是脑出血 肝脾破裂等急诊手术,自己就应付不来,更别说心梗等的溶栓治疗。
自己抗不起急诊科的担子。还是有点儿自知自明 别去急诊科充大瓣蒜了。
人命是关天的大事儿,容不得有半点儿含着私心杂念的争强好胜。一个弄不好,很可能就惹了医疗事故上身。
以舒院长对费院长的反感,到时候绝对不会放过自己的。
妈的!张正杰恨恨地捶床板,自己什么时候被打上费保德的标签了?!自己这个创伤外科的主任,难道不是医院领导班子讨论通过的?.
第64章 急腹症1
王大夫从张主任进来 就说了那一句话。之后便不管李主任斜睨自己的蔑视,也不管陈主任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话找后场,视线一直紧紧地胶着在他们仨身上。
非常热切地看着他们,没想到护士进来扔了一句:“有急腹症的患者,你们谁要?”
王大夫立即站起身:“我去看看。”
嘁!你们仨人脑子打出狗脑子的热闹,也比不上普外的急腹症。
等他检查完患者,犹豫了一下,觉得还是应该找梁主任为自己做后盾。揣摩着梁主任应该还在B超室,立即就打电话过去找人。
“喂,B超室吧?我是创伤外科。梁主任在不在你们那里?”
……
“才离开?哎呀,那麻烦你帮忙去追一下呗。我们科来了一个急腹症的,需要他和李大夫赶紧回来。”
对面接电话的护士答应的很痛快,王大夫满意地放下了电话。
走到办公室的门口,与张正杰赶上了一个碰头:张正杰的脸上不见了刚才的剑拔弩张的问罪姿态 反而是面色平和地走出来的。
强烈的直觉告诉他——肯定是李主任和陈文强联手,把张正杰给说服了。
王大夫侧身给张正杰让路。眼看着张正杰的矮胖 壮实背影消失在值班室的门口,他的心里突然又燃起热火。
自己读了卫校 又去读医专,难道比张正杰差什么吗?
差不多的年纪,人家已经是科主任了,自己呢?
如今李主任建议陈文强,把梁主任留下陪他建胸外科。而普外科的郑主任身体不那么好……这是机会啊!自己该回去普外那边,撺掇副主任 让他知道梁主任的打算,当然前提条件是自己能过去做副主任了。
只看普外科的患者量在持续增加的势头,早晚会沿着医大附属医院的轨迹行事,分出去肝胆 烧伤等数个病房。
只有自己做了科主任,才能够按着自己的意愿,把普外科真正地建成配得上省院的“普外科”。
可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陈文强会同意自己过去做副主任吗?
同意的可能太渺茫了。
陈文强一直在暗暗地排斥自己。他突然有点儿后悔既往没有与陈文强搭好关系了。其实他更恼恨的是老丈人没能早点采取行动。如今陈文强协理费院长负责外科的医疗工作,事情就不由费保德一个人说了算了。
意识到这一点,王大夫不由地有些出神了。
“大王,你站在门口发什么愣呢?”刘大夫搓着手走过来发问。
“没什么,没什么。”王大夫收回心神。 “我刚才接了一个急腹症的患者,这不正想着要做急诊手术,想的有点儿走神了。剖腹探查,你上不上啊?”
王大夫不仅笑着应刘大夫,还反问了一句。要不是现在张主任和杨大夫都掉队了,打破了两个医疗小组的诊疗架构,这样的手术根本没有王大夫问刘大夫的可能。
“行啊。我今儿正好没事儿了。上去给你拉钩。”刘大夫笑着答应了。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给他搭把手儿。
“拉钩有李大夫呢。你帮我准备那些术前的化验单吧,这患者进来也是血尿常规什么都没检查的。我得把手术同意书 术前交代等先完备了。”王大夫笑眯眯地与刘大夫商量。
“行。诊断是什么?”刘大夫明白这是门诊“特收”的患者。
“诊断那里先填‘剖腹探查’。我给B超室打电话,梁主任刚离开。护士去追了,他和李大夫应该马上会回来的。哎,你记得把所有的检查都扣上急诊戳,不然等咱们做完手术了,才回来乙肝阳性等报告单,那就是坑了咱们自己了。”
“行。你放心吧,这些老规矩,我心里有数呢。”
刘大夫拿了一张化验单,抓过来王大夫手里的住院病历首页,抄下来患者的姓名 年龄,在性别上划了一笔,把首页扔回给王大夫,挑拣出各样的化验单,开始填写起来。
办公室里的陈文强和李主任见王大夫这么安排,便不再关心新入院的患者,俩人自顾自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没一会儿的功夫,梁主任有点儿气急地走进来,见办公室里只有王大夫一个人伏案在忙。李主任 陈文强 刘大夫都不在。
“哎,大王,怎么就你一个人在?”梁主任气息急,问的话也急。
“哎呀,梁主任你回来了。”王大夫露出欣喜的表情。“刚才李主任他们还都在呢。我这赶着写才入院这个患者的术前交代等,也没注意到人都是什么时候走的。李大夫呢?”
“她先去CT室,一会儿就回来。”
王大夫遗憾地说:“我还等着她先写个首次病程记录好上台呢。”
梁大夫立即嘲讽地讥笑他:“你让她写一个大病历还不够啊?首次病程记录你自己还不能写?多少字的玩意。”
王大夫讪讪地笑笑,出院小结更简单呢,你还不是让李大夫写了?但他息事宁人地笑着哄梁主任:“好好好,你说怎么地就怎么地。刚才刘大夫也在,还帮着开了所有的化验单,一会儿他也上台。”
梁大夫顿时有点不乐意,“什么急腹症值得着四个人上台?”但他沉吟一下却问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急腹症?”
“我考虑是‘胃溃疡引发的胃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