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还完牛车从大队部回来,一家子都坐好了只等着他回来开饭。
吃完饭,时候就不早了,叶有华赶紧送几个孩子去养殖场学习。
等他从养殖场回来,朱娇娇正在清点他拿回来的年礼。
这次出去拜年是已经定好了要去的地方,备的年礼也是有数的,今天带出去多少份年礼就收回了多少份年礼。
年礼包装袋子里还有签子,朱娇娇把东西登记好,就把东西一一分类收捡好。
今天去县城跑的地方多,叶有华连在哪家呆几分钟时间都算好了的,唯有之前有事求上门的三户人家停留得久一些。
“罗科长看我上次是一个人去的,想来是早有准备,这次我去没有问起相关的事情,他也没有跟我说,就给我在回礼里放了一封信。”
叶有华从怀里掏出信来。
上面是西北跟东北那边的联系方式。
信上又把西北那边的目前各处的情况详细写清楚了,最后还说,他给的这两个人都是可靠的,找哪个都不怕赖账。
朱立勤把信看完了转手递给女儿,“要不说罗科长是咱们的贵人呢。”
“罗科长这边真的是费了大力了。”叶有华也是感概,就算是这两个人于罗科长来说因着以往的交情都是可靠的,但要把这份可靠也传到他们手里可不是容易的事,就是自家,于大队长来说自家那也是可靠的,可大队长要介绍个什么求上门来的人,他们家也不敢保证自家会像对大队长一样的可靠。
叶有华又接着往下说,“去完罗科长家我跟大队长就分开了,我先去的唐家,再把其他的也都快速跑完,然后去的薛伯父家,薛伯父还是又留我吃饭了。”
“薛伯父说机器他已经帮咱们都给定下来了。”要说给力,他这次求上门的都很给力,“先给了一个那边手写的条子,说是只等开年正式上班了就正式签合同。”
“还有北边他也帮着找了个人,薛伯父说是他以前的徒弟。”叶有华把一个联系方式给了岳父。
朱立勤拿起来看了看,名字好像有点印象,“是他以前开武馆时收的徒弟。”
“那也很可靠了。”那个年代讲究个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能让薛伯父拿出来的,自然是一直都有联系并且这联系也算是密切的。
“吃完饭我从薛伯父家出来,最后去的陈伯父家。”要不说叶有华佩服自家岳父呢,交的朋友不光是个个都有能力的,还个个都是肯出力相助的,“陈伯父给了我一个条子,只等那边通知,就能凭着条子去畜牧场提猪仔。”
“难为他们还肯出力帮忙。”朱立勤随口说了一句,但是实际上他心里清楚,当年那是过命的交情,还有这些年自家也没忘了他们,大家都记着情分呢。
叶有华看了眼岳父,岳父嘴里说的随意,面色还是有些许得意的,他微微一笑,把东西都给妻子看过一遍。
朱娇娇看完了东西,“照这样看来,那你这一次的想法,岂不是万事俱备,只欠货物了?”
“看起来是这样,至于最后如何还得看咱们今年的努力。”叶有华点点头,心里也算是安稳了一半,第一次主动提出了想法,又主动去跑门路,哪怕找的都是些岳父的老关系,至少事情眼看是成了。
等猪仔捉回来了那估计他的心能安稳大半,机器回来了又能安稳一些,至于想全部安稳,估计只能等第一单生意成功完成了之后他才能全部安稳吧。
“大队长那边你差不多可以申请经费了,捉猪仔也好,提机器也好,都需要钱,咱们明账上的钱不多,不能垫付太多。”朱立勤提醒了一句。
叶有华点头,“回来的路上我就想到了这事,明天初五,地里搭蔬菜大棚还没有开工,我刚好可以跟大队长好好聊聊。”
“嗯,你心里有底就行。”朱立勤知道女婿明白自己的意思就没有多说了。
聊完了这些事情,叶有华又跟岳父说起了搭蔬菜大棚的事情。
之前搭蔬菜大棚大家都是在家里院子里,大多都是有围墙做一边的支撑点的,现在去田野里搭蔬菜大棚就没法享受到围墙这一便利了。
而且要种玉米的蔬菜大棚也是不能搭得太矮了,不然影响玉米生长,高的蔬菜大棚搭起来就更麻烦。
叶有华跟岳父讨论了好一会,还是朱娇娇提醒他去养殖场接孩子们下学才停了下来。
初五早上吃了早饭,叶有华就去了大队长家,聊得太久,还被留中午饭,大队长家孩子多,都吃得不够呢,叶有华坚决的辞了,还是回家来吃饭。
中饭吃完,叶有华就跟着岳父和妻子继续去给阁楼砌个房间出来。
昨天岳父跟妻子就在阁楼上慢慢的砌了几堵矮墙了,今天就得往高了砌墙。
这间屋子是靠着屋子左边的墙砌的,将屋前屋后低矮的部分剔除了,只挑了屋顶下较高的那部分位置。
便是如此房间也不算小,但阁楼的光线本来就不好,只靠着屋顶和屋檐下透进来的光,现在将屋子用围墙砌起来就只能从屋顶的缝隙处采光了,所以还得留窗户。
屋子不用封顶,墙也不必砌的太高,最外边的两面靠近屋前屋后的围墙砌到两米五的高度就快贴到屋顶的瓦片了。
三面围墙统一砌了两米五的高度,窗户跟门的安装那得等门窗做出来才能安上。
屋子的三面墙昨天已经砌了一米五的高度,今天加到两米五,砌好也没有花太久的时间,几个人又将原本堆在一旁的木材塞进了低矮屋檐下的空地上堆放好。
塞完了木材,跟房间齐平还有空余的空间,就搬了一些柴火过来继续塞,只留了一点过道,这么一归整,反而阁楼上的空地又多了起来。
忙完这件事情,除了玉米育苗那边得上心盯着一点,家里就没有什么大活计了。
初六早上,队里就正式上工了。先要把地里的萝卜白菜收起来,然后才准备开始搭蔬菜大棚了。
收萝卜白菜每家可以留一个做饭的,其他的除了很老的老人家,大家基本上都是全家都出动了。
等把萝卜白菜收回来,又分到各家各户让女眷孩子处理干净泥土,到时候大队部会统一卖到县城。
至于搭蔬菜大棚这个活还是只需要男人们去做,各家的女眷都在家里处理萝卜白菜,只需要中午去送一餐饭就成了。
初六开始,素珊几个也不能出去痛快玩耍了,先是去收萝卜白菜萝卜白菜收回来了还得处理泥土。
等把萝卜处理完,又得开始复习上一年级的课程加预习下一个年纪的课程了。
六百亩地蔬菜大棚不是那么容易搭建的,而且支撑杆得埋深一点,可是土地往深一点就冻得越发硬实。
等收回来的萝卜白菜都卖出去了,大家还只把大队部附周边的田搭好了蔬菜大棚。
六百亩地还有四百来亩地没有搭好大棚呢。
不过日子越久土地就没那么硬实了,大家搭的久了也有经验了,速度就快了许多。
到底也搭了两百来亩地了,有一些玉米苗培育得好长得不错的就先种下了,朱娇娇的玉米苗照顾得很好,也是属于先种下的一批。
不光是大棚里犁地麻烦了许多,种玉米苗比种玉米粒也要麻烦许多,而蔬菜大棚越到后来搭的越快,搭大棚的速度总算是比种玉米的速度要快。
到后来大人孩子都用上了,于是正月还没有过完,所有的玉米就全部都种下了。这一次的玉米苗培育,第四队的社员们都培育得很好,一点次品都没有,其他几个生产队也有好有坏,好在毕竟当初估多了数量,也不怕玉米苗不够用。
等队里的地都种完了,朱娇娇家的玉米苗还剩有不少,也舍不得浪费。
就把蔬菜大棚里的一些菜又给铲了,把这些玉米苗都给种下了。
像朱娇娇家这般的在老门山也不少,菜铲了不管卖出去还是晒成菜干都是可以的,一点也没有浪费。
而且开春之后他们跟罗科长的供应合同就得到期了,到时候大约也只能卖给过来挖水库的外面的社员,但也卖不了那么多。
玉米苗种出来以后就是粮食呢,大家都想得很明白,而且玉米还可以套种土豆,土豆的产量也不低呢,到时候收成了也是粮食。
玉米苗种下之后就需要浇水,这让大家有点发愁,总不能跟以往那样的法子来浇水,毕竟这些玉米苗脆弱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