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有华将这些锅一一做了登记,随便吃了点夜饭,眼看着天都黑了,去往县城的人还没有回来,家里就有点焦急了。
叶有华拿了手电筒出门准备去路上接接人。
担心进县城的人还有大队人家的几个儿子,此时也拿着个手电筒找了过来,一看叶有华也准备出门就干脆会合了一起去路上接人。
朱娇娇跟母亲于敏乔等了很久都不见人回来,朱娇娇劝母亲先睡了自己调小了煤油灯继续等。
差不多快一点钟的时候朱娇娇才听到动静。
她连忙披衣迎了出去。进屋来是两个雪人,她拿着小扫帚替翁婿两个扫干净雪,又给他们拿了干净暖和的衣服,扶进火柜里才问起来怎么这么晚。
“跟着罗科长跑了好几个地方找人才算是谈妥了。唉,罗科长是个热心肠的好人呐,为着咱们的事情,也不知道搭出去了多少人情了。”朱立勤灌下一杯红糖姜茶才暖过劲来慢慢说开了。
这次大队长跟朱立勤几个是赶着牛车进的城,虽然下雪路滑牛车走得慢,到底比走路要快,到了城里天光也还好,两个人没有耽搁直接找上了罗科长。
听了他们的来意罗科长也没有先推辞,而是先帮想办法,煤机厂要用的铁都是成铁,不用再炼的,买回来直接加工成蜂窝煤机就行了,老门山脚村要找的却是需要炼制成钢的生铁或者是铁矿石还有炼钢的一些原料诸如焦炭、焦煤、重油等等,跟他们采购的原料确实不是同一条路子。
要说他们跟罗科长合作,也是老门山脚村把东西卖给了煤机厂,不是罗科长,他们老门山脚村这两年不会发展得这样好,该记恩的是他们,但是罗科长还是带着他们到处找人托关系。
忙乎了大半天,天都快黑了才把这事情给办好了,原本罗科长是要留着他们住一晚的,到底挂心村里,两个人还是赶着夜路回来了。
听着事情办好了,朱娇娇心里也松了口气,虽说东西要到明年春夏才能回来,但是现在这年头大家都讲究一个诚信,这事儿既然订金都交了,到时候毁约基本上是没可能。
大事情解决了朱娇娇也没准备多听了,她赶紧催着老父亲先睡,这么晚了,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也一样的。
虽然大炼钢的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解决了一半,但是,明年的情形不好朱娇娇也是心中有数的。
等到明年雪化了他们的事情就多起来了。
这一个年因为明年要炼钢这件事情大家过的并不大好。
原本下雪了不准备进深山的,但是还是被安排了进山,一队一队的进山捡柴,也不挑拣了,但凡看到的柴火都捡了回来,然后统一运送到大队部进行挑拣打包存放,有一些适合烧炭的木材都专门挑了出来准备到时候烧木炭,高炉炼铁需要烧的木炭可不少。
进山不停歇的捡柴这样的忙碌直到过了小年才停了下来,不进山捡柴了就开始烧木炭。
村里有积年的老人会这一手,在地势较低的一个空旷处砌了好几个大窖,体力活是男人们做,女眷们就忙着做些好饭好菜给这些劳力们补一补。
烧木炭费时间,就是行家里手那也要守一天一夜才出一窑木炭,两个炭窑轮换着人不停地看守,一直烧到除夕前一天才罢了手。
这一年的年货大家也是都没有时间去买,又是大队长让八个小队长给队员们一家家做了登记后统一进县城采买回来的。
除夕那天大家才开始整理除夕到年初五的饭菜,家家户户的烟囱从早到晚都没有停歇。
朱娇娇家也是没有停歇,她想着明年一边炼钢一边还要种田,估摸着每天都忙得很,就将这些熏肉全都给处理了一番,到时候做起饭来省点麻烦,还有蘑菇房跟小地窖也要清理一番,将一些东西转移到朱立勤夫妻房间底下的那个小地窖里,所以耗得时间也很长。
现在家里的地窖有三个,一个是跟蘑菇房一块的,在厨房底下,这个说隐秘也隐秘,入口在架子底下,一般人找不到入口,要说不隐秘也是因为基本上村里很多户人家都有个这样的蘑菇房跟地窖一起的,算的上是明面上的了。
还有一个在坡地那边,靠着坡地的泥壁挖出来的,连地窖门都是是显露出来的,这个以前也是家家户户都有的,窖些整颗的白菜、萝卜、土豆、红薯、甘蔗之类的。
最隐秘的就是朱立勤夫妻床底下的那个了,那个地窖位置挖的很深,比之水泥垛也就浅了两三米的样子,还设计了开启机关,一般人都进不去,上次建房打地基挖地是四米深也找不到这个地窖的。
之所以这个地窖挖的这样深还设计了机关就是因为朱娇娇担心往后还是有一些红小兵暴力乱来,曾经那些红小兵就是掘地三米深来找证据的,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想到会建新房子挖地基挖了四米。
忙完了这些事情除夕夜还是朱立勤翁婿两个守夜,朱娇娇跟母亲于敏乔先睡。
从这个除夕开始,连两岁多的叶成忠也转移了睡觉地点,现在叶成忠晚上睡觉是在朱立勤夫妻房里的一张小床上睡觉。
这种小床是朱娇娇请父亲做的婴儿床,等叶成忠睡习惯了就换到另一间房睡。
至于叶素珊和叶素璎姐妹两个早就住了二楼的房间了,现在两姐妹还是睡同一间房,待到姐妹两个大一点看她们是想单独住还是合住都由她们两姐妹,而叶成忠原本是跟着朱立勤夫妻睡的,现在转睡小床。
叶素瑶虽然年纪还小,还是被朱娇娇给放到了他们房里另一张小床单独睡。
不过朱娇娇还是决定等叶素瑶满了周岁就给她把小床换个房间,或者是到朱立勤夫妻房间,或者是让她跟两个姐姐一起睡。
反正朱娇娇不准备惯着叶素瑶。
朱娇娇梦醒之后的第三个除夕过得很是平淡,菜式简便了一些,一如前年。
虽然今年收益不比去年好,但还是跟去年一样挂了红灯笼,屋檐正中间两只、一楼走廊中间及二楼走廊中间的两个柱子一边各一只、井台小亭正方位的两边及院门两边各一只挂着。
这还是去年大家砌了新房子张扬起来的,本来自解放两三年以后大家就没有挂红灯笼的了,去年是乔迁新屋之喜。
不过还是比之以前收敛了一些,朱娇娇记得小时候家里那个红灯笼挂得才叫多,屋檐底下密密麻麻的挂满了一整排,走廊上空也会悬挂密密麻麻的整排,差不多有一两百只灯笼。
而现在所有的红灯笼加起来一共也才十只,朱娇娇甚至担心以后也不会挂了,因为,这些红灯笼,好像也属于封建迷信的一种?
她记不得是不是这个原因了,但她的梦中,她们家那个时候过得很困难,红灯笼这种东西他们是挂不起的。
今年春节初三的家族聚餐轮到了朱立勤的二弟家,今年也没有准备什么太好的菜,大家随便吃了一顿也就散了。
初五一过,村里又开始了进山捡柴,烧木炭的日子。
第31章 :炼铁成功
等土地稍微解了点冻,大家又忙开了,但是今年春天经常下倾盆大雨,经常没办法正常上工,有时候大家都只能回家里呆着。
每逢这种不好的天气的时候朱娇娇就留着儿子叶成忠在家看着叶素瑶,跟着母亲于敏乔去油菜地里拔草。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别看叶成忠才两岁多,甚至还不到两岁半进不了学校,但是给妹妹换尿布喂羊奶也是做的有模有样的,而且朱娇娇叮嘱了让他在家里守着小妹妹不许到处乱跑他就真的乖乖在家里守着小妹妹。
天气好的时候朱娇娇就背着叶素瑶下地,把叶成忠也带着去地里。
像这种背着小娃娃做活的人也不仅仅是朱娇娇一个,很多妇人都是这样做的,大点的孩子还能让他在地上乱爬乱玩,太小的可不敢这样放下来,大礼堂那边留守的老婆婆有时候也看管不了这么多的娃娃,有时候也得自己带了。
有时候也带个背篓一出门,到了地里把背篓固定好,然后把小娃娃往背篓里一塞就行了。
这些小孩子几乎就是这样子糙着长大的,至于像几十年后那样千娇百宠跟伺候个小皇帝似的想都没人想过。
倾盆大雨下了半个来月,停了之后的天气一直都是晴朗天,但看着天气村民们还是很担心的,都说春雨绵绵,但是自从暴雨停了快一个月了,就再也没有下过一滴雨,就连育种都是从河里抽的水,而太阳每天都出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