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骑就是专司消息刺探的,对京兆的动静可谓了如指掌,尤其是他已经再三叮嘱缇骑要密切注意了……
竟然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这是缇骑力有所不逮,还是什么原因?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后续。
“半令,皇上的态度是不是有些怪?”叶绥这样问道。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应对此事的后续,
虽然她并不清楚在宣政殿中弹劾的具体情况,但从监察御史出现在叶家、左翊卫迅速领命而动,还有祖父殿前失仪,就能看出不寻常了。
御史台御史闻风而起,过去皇上都会暂且搁置,现在却立刻动作了。
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汪印点了点头,他也觉察觉到了。
皇上对叶家的态度的确明显变了,但是他尚不明白这变化的原因。
而在宫中紫宸殿,永昭帝把玩着一柄玉如意,脸上喜怒不辨。
裘恩想了想,壮胆子说道:“皇上,九旒冕出现在叶家,奴才觉得……”
永昭帝冷冷看了裘恩一眼,喝道:“放肆!”
九旒冕这样的事,怎么轮到一个奴才来议论!
裘恩立刻跪趴在地上,惶恐地说道:“皇上请恕罪!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他语气颤抖哆嗦,但脑中却异常冷静,内心也有不好的预感。
他在皇上身边多年,过去就算询问过再敏感的问题,皇上也不会这样呵斥他。
现在他只是开了个头,皇上就不让他说下去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此事比过去的事情都敏感,还是皇上没有心情说此事?
他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想着得立刻将皇上对此事的态度禀告厂公才是。
永昭帝又看了裘恩一眼,这样道:“起来吧。以后这样的事情,用不着你们这些奴才说话。传朕话语,将两位皇儿召来紫宸殿。”
两位皇儿,自然就是郑登和郑云回。
他们来到紫宸殿才请完安,永昭帝便这样说道:“有一位大臣家中出现了九旒冕,你们对此如何看?”
一听到这样的问话,两位皇子的脸色微微变了变。
特别是郑云回,他也是刚刚才知道这个事情。——这是他舅舅家的事情。
这很显然是一个局,但是父皇有问,他并不敢这样说,只能低头不语。
郑登心中幸灾乐祸,故意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民间私藏九旒冕乃是大罪,应当从重处罚!九旒冕是皇权的象征,代表着皇家的威严,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倘若不从重处罚,那么百姓对九旒冕、对皇权,就会越来越不敬!”
所谓天授皇权,这皇权的威严便是通过特有的皇权制度来体现的,譬如九旒冕所在的冠服制度。
通过一件件具体独特的东西,来彰显皇权的威严。
这是过去郑云回和郑登所接受的教育,因此他们也很清楚九旒冕所代表的意义。
郑云回一时间想不出什么反驳的话语,但事关自己的外祖父和舅舅,他自然不能赞同这样的言论。
于是,他这样子说道:“父皇,仅凭一件九旒冕就要定一家之罪,孩儿以为这样过重了,还得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万一……有人栽赃嫁祸呢?”
在他心中,这没有“万一”,这件事就是有人栽赃嫁祸,想借对付他外祖父舅舅来对付他。
他想让父皇查明当中的来龙去脉,好为外祖父和舅舅洗清冤屈。
这两位皇子的不同看法,也是永昭帝自己内心的挣扎。
在得知叶家有九旒冕的时候,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叶家好大胆,竟然私下判定太子!一定要重重处罚!
但在他回过神来后,便想到了叶家在这样的形势下,不可能自寻死路做这种事,很有可能是被冤枉的。
这当中真相如何,他一定会让皇家暗卫和左翊卫查个清楚明白!
叶居谯由叶安泰搀扶着回到了太平巷——终于见到了那一套九旒冕。
在叶家的前堂,被一大群左翊卫士兵守卫着,摆放在桌子中间那一套九旒冕。
准确地说,那是一套还不是完整的九旒冕服。
九旒玉串已经齐全了,但衣裳上的纹章还没有完全绣好,那上面还连着金丝银线之类。
见到叶居谯和叶安泰,左翊卫士兵的态度尚可。
其中一个士兵这样说道:“叶大人,我们在叶家三房中发现了这一套九旒冕服。也查清楚了叶家最近购买了许多金丝银线,还秘密找来了好几个绣娘。那些绣娘……尸体已经在护城河中被发现了。”
叶居谯木木地听着左翊卫士兵的话语,眼珠子缓慢转动着,也不知道左翊卫士兵的话听进去了没有。
府中购买了很多金丝银线,是因为松阳老宅早前送来书信,道需要一些金丝银线,为接下来老宅的祠堂庆典做准备。
那些绣娘,还是他亲自令人去天衣绣坊请来的,就是为了赶制一批衣裳送去松阳老宅。
今晨他出门之前,还去见过那些绣娘,她们都好好的,还有一个标志的小娘子对他笑了笑。
现在左翊卫却说,那些绣娘的尸体在护城河中被发现了。
死了,都死了,死无对证!
第1222章 自辩
这个时候,叶居谯突然想起了崔沅所说的那些话。
给叶家指一条明路……现在这种情况,叶家哪有明路可言?
九旒冕真的存在,而且绣娘已经死了!
就算他说请这些绣娘来是为了赶制松阳老宅的衣裳,也没有人会相信了。
他们只会觉得这些人就是来绣制九旒冕的,现在事败就被灭口了。
叶家拥有着九旒冕,事涉国之储君,这可是天大的罪。
他愣愣看着那套九旒冕,左翊卫和其他人在说什么,他渐渐听不见了,随即眼前一黑,昏迷了过去。
这一天,叶家许多人在延光院守着叶居谯,没人有睡意。
叶居谯很快就醒了过来,然后屏退众人,只留下了叶安泰。
这一晚延光院灯火通明,叶家父子具体说了什么事,也没有人会知道。
但朝局却不会因为叶居谯业昏倒而有什么变化,仍然以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进展着。
在温善同出言弹劾之后,御史台其他官员、门下省监察官员也都纷纷递了弹劾奏疏,就连宗正寺都动了起来。
在这些人看来,九旒冕就代表着皇家的威严,这种威严是绝对不容侵犯的。
当然,还夹杂着一些不为人道的目的和打算,因此九旒冕事件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发酵得越来越厉害。
一封封奏疏递到了永昭帝跟前,而有些皇族成员甚至直接去求见永昭帝,要永昭帝严惩叶家。
面对这样的情况,永昭帝下了一个命令:让叶居谯在宣政殿自辩!
有弹劾,便有自辩,这历来是国朝的规定,但是因为永昭帝身体欠佳,官员们后来都选择了以奏疏自辩,在宣政殿自辩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也就是说,永昭帝还是很在意九旒冕一事的。
到了叶居谯自辩那一天,许多官员都上朝了,平时托病不来的那些老臣们更是一个不落。
这一次到来的朝官,比每月初一大朝会时到的人数还多。
汪印,自然也来了。
他是最后一个来到宣政殿的官员,当他出现的时候,原本有些喧嚣的大殿顿时肃静了下来。
原本在窃窃交谈的官员,不由自主停住了话语;原本放松一腿伸出站立的官员,下意识站直了身子。
所有官员都忍不住将目光投向汪印,却又不敢与之直视,看过一眼之后又迅速移开了视线。
整个宣政殿因为汪印的带来而安静,这安静却与往常不一样,似乎在压抑着什么,让每个官员都不由得屏气凝神。
总有一种大事将要发生的预感。
汪印跨入大殿后,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站在四品官员位置上,而是在门槛处站定了。
他淡淡地看了所有官员一眼,脸上还是那副淡至极的表情,目光所过之处,官员都忍不住低下了头。
一种说不出的压迫袭击着他们,让他们心中震颤不已。
这一刻,他们无比清晰地认识到,在殿中面无表情的人,是执掌着三千缇骑的汪督主!
有些定力差的官员忍不住倒抽了一口气,额上冒出了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