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百姓被关进缇事厂大牢,就只有大半天时间,怎么突然就死了那么多人?
“回皇上,正是这样,并且他们是毒发身亡。现在缇骑正在转移那些百姓,缇事厂戒备森严。”魏离弦答道,神情严肃。
缇骑把那些百姓带走之后,魏离弦和左翊卫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后续,并且想进办法探知缇事厂的情况。
虽然他们不能进入缇事厂大牢,但因为有各种探子的消息,再者,缇骑转移百姓的举动并不十分隐秘,因此他消息尚算灵通。
听说,那些百姓是毒发身亡,具体原因并不清楚,按照魏离弦的推测,这个事情也掩饰不了多久。
事关重大,他一接到消息便上禀了,皇上对此会怎么处理呢?
在对待汪印和缇事厂的问题上,魏离弦绝不敢自专。
永昭帝听罢,脑中不断思考着,并没有说话。
那些百姓在缇事厂大牢之中死了,而且还是毒发身亡,是谁毒杀这些人呢?是汪印还是别的什么人?
这些人被毒杀,很明显是被灭口了,但灭口的人究竟是谁呢?
这件事情太过刻意了,以永昭帝对汪印的了解,其还不至于蠢到自递把柄的程度,那么……
他正想对魏离弦说些什么,却感到头一阵剧烈的疼痛,让他眉头紧紧皱了起来,枯瘦的脸容也仿佛揪在了一起,让他整个人看起来异常可怖。
魏离弦还以为是帝王震怒,连忙低下了头不敢再看,心中惴惴地想:皇上震怒不已,事情想必难以收拾,左翊卫接下来有得忙了。但是与缇事厂对上,这对左翊卫来说还是太难了……
可是他等待良久,也没有听到永昭帝说有任何吩咐,他正想抬头疑问的时候,便听到帝王说话了:“你且退下去吧,待朕想想再下旨意。那些百姓后续,仍要密切关注。”
“是,臣知道了。”魏离弦应道,忍不住抬头飞快地看了永昭帝一眼,心中顿时疑惑不已。
皇上一手揉着太阳穴,眉头仍旧紧皱着,好像正在承受着什么一样,这看起来并不像震怒,皇上这是怎么了?
但是他不敢细看,随即便退了出去,准备吩咐左翊卫继续关注缇骑的动静了。
魏离弦觉得疑惑的事情,一直在永昭帝跟前伺候的裘恩怎么会不发觉呢?
事实上,永昭帝像这样似乎在忍耐着痛苦一样的表现,已经出现过好几次了,太医也前来诊过好几次了,也没有发现皇上身体有什么不妥。
每次,太医总是说“皇上不宜多思多虑,宜放宽心情仔细调养”云云,言下之意就是皇上之所以会有头痛的毛病,是多思多虑所致。
这种心病,是无药可治,因此太医也只能开些安神滋补的药材,却没有多少作用。
为永昭帝诊治的人乃尚药局奉御周太医,对于周太医的忠心人品,裘恩并不怀疑,但是皇上头痛的毛病时不时出现,虽然还不至于影响朝政,总还是会有不妥。
更重要的是,每次皇上头痛的时候,就会去找贤妃,对贤妃十分依赖。——这绝非好事。
譬如现在,裘恩正想让周太医前来诊治,却被永昭帝阻止了:“无须传唤周太医,扶朕前去寝殿歇息,让爱妃伺候就好了。”
如今永昭帝还是待在寿康宫里面,寝殿是他最常待的地方,除了召见朝臣,他基本都和贤妃待在一起。
“皇上,奴才实在担心,还是请周太医前来看看吧,您……”裘恩这样说道,想阻止皇上与贤妃相处,因为在寝殿里,皇上都会屏退所有内侍宫女,这对裘恩来说尤为不利。
特别是,现在缇事厂出事了,他担心贤妃会在皇上面前说些什么,最难防的便是枕头风了。
永昭帝摆摆手,沉声道:“无须!速扶朕前去寝殿!”
说罢,他便立刻站了起来,匆匆往外走去。
他感到头痛不已,只有在爱妃身边才能够平静下来,爱妃身上的清清冷冷的气息,不沾染半点尘俗,能让他心情舒缓,头痛也能渐渐散去。
永昭帝已经有过几次头痛的经验了,太医什么都诊断不出来,开的那些药可有可无,还比不上他在爱妃身边舒服。
此刻,贤妃为永昭帝轻轻按揉着太阳穴,边担心地说道:“皇上,您头又痛了……臣妾还是不放心,还是让太医来看看吧。”
永昭帝半合着眼睛,鼻端嗅着贤妃身上带着一点檀香的味道,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仿佛觉得头也没有那么痛了。
他摆了摆手,徐徐道:“无须太医前来,朕没事,不必张扬。”
永昭帝之所以不想让太医诊治,其一是因为太医开的药没有多少作用,其二是不想让自己头痛的事情张扬。
他自从醒来之后,身体就一直很虚弱,无论怎样滋补,脸容也还是枯瘦,整个人精气神大不如前。虽然没有人敢说,但是永昭帝自己也心知肚明。
他最忌讳的便是自己身体状况,头痛同样如此,帝王的康健关系着社稷春秋,他担心的是头痛会对他的皇位产生不好的影响……
现在太子已废,听邵世善所言,已有朝臣在暗地里询问册立新太子一事了,若是朝臣们知道他头痛,会不会以影响朝政为由,迫使他让政于新太子?
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不会发生,毕竟前朝就有过这样的例子!
他绝不能让旁人知道他不时头痛一事,况且他头痛的时间持续很短,在爱妃身边就能缓解了。
经过几次头痛,永昭帝自己也很清楚原因出在哪里了,每当他心中震怒的时候,就会出现头痛的症状,所以太医建议少思少虑,这也十分对症。
都是因为汪印和缇事厂,若不是他们,朕绝对不会怒火中烧,也绝不会头痛!
这个时候,永昭帝才终于记得魏离弦所禀的事情。
那些百姓死在了缇事厂大牢,不管是被谁灭了口,都与汪印脱不了干系!
第1104章 煽风点火
贤妃为永昭帝轻轻按揉着太阳穴,心疼地说道:“皇上,您在生气的时候头痛才会发作,这次又是谁惹您生气了?”
听到贤妃这么问,永昭帝眼皮眼皮耸了耸,胸口不由自主涌上了一股怒火,语气含怒道:“还不是因为汪印!那些被关押在缇事厂大牢里的百姓死了……”
他把魏离弦禀告的事情说了出来,末了说道:“朕觉得,不管那些百姓是被谁灭的口,这都与汪印脱不了干系,若不是汪印将那些百姓投入缇事厂大牢,那些百姓或许还不会死!”
说到底,他都觉得这些事情与汪印夫妇有关,若不是汪印妻子在京郊农庄救治了那些佃农……往更远一点说,若不是汪印妻子当初进入靖平县,那么京兆这些百姓也不会有这样的举动。
此刻的永昭帝怒火遮眼,满心都是责怪归咎,却完全忘记了正是汪印夫妇当初进入了靖平县,才救下了那么多百姓,免除了雁西道乃至整个国朝的一场浩劫。
汪印动辄得咎,这真的无可说了。
贤妃知道永昭帝现在怒火中烧,所想的事情也就失了理智和分寸,这正是她想见到的情况。
她当然不会希望永昭帝能够理智看待汪印夫妇,反而引导着说:“皇上,臣妾也觉得奇怪,为什么那些百姓对汪督主那么信服呢?”
她停下了动作,语气听起来难以置信:“臣妾还听说他们拒绝了朝廷太医的救治,这不是儿戏吗?太医的医术当然要比汪督主夫人高明!臣妾怎么都想不明白,他们竟然相信汪督主而不相信朝廷。”
贤妃这些话语,让永昭帝倏地睁开了眼睛,眼中寒芒瘆人,脸容也扭曲了一下,好像被人戳中了心窝一样。
不是好像,而是的确,贤妃的话语的确戳中了他的心窝!
虽然也知道汪印在雁西道做了一些实绩,但那也只是知道而已,如果没有百姓跪求这些事,他还不知道汪印在百姓间竟有那么高的威望。
一个宦官,竟然如此深得人心,甚至在某些事情上,还排在朝廷之前,一想到这点,永昭帝心中便又怒又恨。
宦官竟敢与天子争民心?汪印好大的胆子!
“皇上,您先消消气,身体紧要,何须为了一个臣子而动怒呢?臣妾真的不想看见皇上再头痛了……”贤妃这样小声劝慰着。
“不过,皇臣妾真的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这些百姓突然会聚集在汪府周围呢,而且他们的行动还那么迅速。汪督主和缇事厂在朝中的威名,足够震慑这些百姓了,他们怎么不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