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鼎臣和邵世善商量一番,都觉得要解决兵部的困境,必须要皇上出面才行,这才有了内侍及时传达口谕的事情。
便是这两位中枢重臣没有请求,永昭帝也想传召汪印的,他要亲耳听听彭城究竟是怎么回事!
听到永昭帝问起郑云回,汪印的心情更复杂了些。
皇上首先问起了二十一皇子,可见其对二十一皇子的感情,或许也更可见皇上对云溪云氏女的感情。
“回皇上,殿下一切安好,他正在臣府邸中养息。臣会尽快将他送入宫中。”汪印这样说道,回禀了郑云回的状况。
有关郑云回,他早已经安排妥帖了,现在其的确就在汪府之中——不过汪印觉得现在还不适宜送其进宫。
进宫容易,出宫难,现在皇上刚刚醒过来,宫中的情势还不好说。
当初汪印决定带着叶绥、郑云回尽快返回京兆的时候,心中就有了主意,是要单独将郑云回送走的。
在王晦带着缇骑及时赶到的时候,他便令王晦和庆伯悄悄带着郑云回离开了,由他们隐秘护送郑云回赶回京兆。
也幸亏如此,郑云回躲过了彭城那场杀戮,王晦庆伯并一部分缇骑安然无恙。
不然,在彭城那样的箭雨下,汪印也不能保证郑云回就一定会没事,提早离开这个决定,他到现在都觉得是正确的。
至于彭城之战……皇上想知道什么?又会有怎样的决定?
第1003章 所在意的
听到汪印说郑云回平安,永昭帝只点了点头,脸上并没有什么愉悦神色。
“继续说吧,彭城那里是什么情况。”永昭帝说罢便开始闭目养神。
看得出来,帝王此刻疲惫至极,大病初醒的人没有半点精气神,尤其是像他这种被摧残得特别严重的,仿佛说句话都极为艰难。
彭城之战如此严重,汪印肯定永昭帝已经了解过了,但是皇上了解多少呢?所了解的是否就是实情?
于是,汪印将彭城那里的事情说了出来,尽可能详细地。
从他察觉到异常、决定返回开始说,说到了彭城杀伤巨大的箭雨,说到了那些从来没有见过的驽床弩箭,说到了那么多缇骑死去,也说到了江南卫副将邢铭的出现……
末了,汪印这样说道:“皇上,国朝士兵本应战死沙场,然而却死在这样一场莫名其妙的战斗中。彭城乃军事要冲,连接着江南卫与河内卫,但是这样重要的地方,驻扎在那里的事情却全部动了!”
“再者江南卫副将邢铭领着两千士兵在那里出现。江南卫士兵应该在松江府救灾的,怎么会有那么多士兵前去彭城杀人?此事沈肃必定知道,他想做什么?”
“还有那些驽床弩箭,臣在军中那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那样巨大而厉害的驽床弩箭,这绝对是攻城利器,这等国之重器,它们是从哪里来的?臣已经让人将那些驽床弩箭送去卫尉寺了,那里的官员都说没有见过!”
说罢,他抬头看向了永昭帝,素来淡漠的脸容上满是悲愤,恳请道:“皇上,彭城之战乃国朝大事,如今军心摇动,还请皇上体恤,早日平定军心,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在军中重演!”
他语气难掩伤痛,说出来的话语带了十足感染力,让听到的人很难不动容。
永昭帝睁开了眼睛,直直盯了汪印一会,才开口问道:“江南卫副将出现在彭城?你确定?证据呢?”
“回皇上,臣很确定,所有缇骑都亲眼看到了。缇骑前去追击邢铭,虽然没有捉住邢铭,但是却捉到了不少邢铭带来的士兵。出现在彭城那里的士兵,已远远超过了彭城的两千人数。”汪印回道,说了那些士兵的数量。
尽管那些士兵有的被缇骑击杀、有的自尽,剩下的像河蚌一样嘴巴紧闭,但是人数就摆在那里。
况且人都捉住了,汪印就不信撬不开他们的口,迟早而已。
永昭帝没有对此说什么,而是继续问道:“那些驽床弩箭呢?它们是怎么出现在彭城的?”
它们是怎么出现在彭城的,是从哪里来的,还在彭城的时候,汪印就下令追查了。
可惜的是,并没有查到什么,知道这些驽床弩箭来处的,就只有林济时及其心腹亲信,但是他们都死了。
“皇上,臣已经将驽床弩箭送去卫尉寺了,想必不久就能查出究竟了。”
卫尉寺负责掌管更替国朝的兵器,也负责核点每一卫兵器的入库与使用,但是军中出现了这些新型的驽床弩箭、杀伤力还如此巨大,卫尉寺竟然毫不知情,也可算是卫尉寺失职了。
汪印之所以将其中一架完整的驽床送至卫尉寺,是因为定国公世子齐适之就是卫尉寺丞。
这追查驽床弩箭一事,有齐适之在,就一定会竭尽全力查出来源,这个他不担心。
况且,事关国朝重器,不独卫尉寺会查探,皇上也必定会另外派人去查,水落石出并不遥远。
想了想,他补充了一句,语气带着一丝不解:“只是,臣想不明白,林济时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尉,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本事得到这些驽床弩箭?”
一个小小的都尉当然没有这样大的本事,真正有大本事的,是林济时背后的人。
能够知道军中有这种重器、并且将它们秘密运至彭城,还详尽周密地策划了这一场伏杀、能够动用所有的彭城士兵和江南卫副将,这人不是有本事,而是太有本事了!
当汪印看见永昭帝越来越阴沉的脸色,便知道自己这些话起作用了。
他不知道皇上对彭城之战了解多少,但是他伴随君侧快二十年,很清楚该怎么说才能戳中帝王的心。
皇上不会在乎彭城士兵和缇骑死了多少,一千两千在其脑中只是模糊概念罢了,国朝有将领士兵将近百万,死这么一点人算得了什么?
但是,皇上一定会在意彭城这个军事要冲,一定会在意士兵无令而动,也一定会在意那些杀伤力巨大的重器!
除非……皇上不想继续当大安朝的帝王!
有哪一个帝王不想继续坐稳皇位呢?没有人会。
因而,就算皇上刚刚醒来再精神萎靡再神志不清,也不会忽略半点能够摇动皇位的威胁。
现在彭城之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只要皇上还不是耳朵聋,那么就应该知道这个威胁有多大的,要是处理不好,分分钟动摇皇位。
他要让皇上知道,彭城士兵和江南卫士兵可以无令而动,那么皇上手中所掌握的那一块军中鱼符,就完全没有了作用,现在这些人可以隐秘伏杀他,那么将来也可以这样对待皇上;
他要让皇上知道,军中已经出现了重器,但是却无人上报,这些重器并不能为皇上所用,皇上身为天子却完全被人蒙蔽了耳目,事情不会是孤例,即便是皇上也可能会被架空;
军中的事之所以无小事,就是因为轻微颤动都有可能影响朝局,历代帝王之所以要将军中势力牢牢掌握在手中,就是为此。
彭城之战已经昭揭有军中势力已经开始脱离皇上的掌控,皇上还能忍吗?
第1004章 请求
永昭帝不能忍,任何威胁到皇位的事情,他都不能忍。
但是,他知道自己刚刚醒过来,对于朝中局势、对于彭城之事,都没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汪印的话语此刻也不能让他下决定。
更重要的是,此刻永昭帝根本定不下旨意。
彭城之事,他还得召其他重臣来相商量,也需要暗卫进一步查探,他还得好好想一想,彭城之事改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他揉了揉眉心,想起了裴鼎臣和邵世善禀告的事情,因而这样问道:“听说,你将那些彭城士兵的头颅和缇骑的骨灰放在了兵部门前?半令,你意气用事了,此举大为不妥,将那些东西搬走吧。”
兵部乃六部之一,统领着军中大事,汪印将头颅和骨灰那样摆放,分明是在威胁兵部,汪印此举太过了!
汪印想为那些死去缇骑讨一个说法的心思,永昭帝也知道,但是他还是觉得汪印这么做太鲁莽了。
以往,汪印也不是如此冲动行事的人,将头颅和骨灰堆放兵部,除了泄愤之外,还有什么用呢?
他召汪印进宫,首要的便是解决这一事——那些头颅和骨灰那样放着,对兵部不好,对朝廷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