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西卫士兵既然出其不意,既然都能将整个不悔寨都掀翻,为何会独独逃脱了屠枭呢?
如今看到永昭帝稍霁的神色,窦大用更确信了自己的猜测,也不由得深感汪印此举十分高明。
水满则溢,汪印这是故意让水桶裂开一条缝啊!
当然,屠枭虽然逃脱了,但是嶙峋山的贼匪逃犯已不能为患,汪印和雁西卫的确剿匪有功。
这一点,谁都不会忽视,兵部更要作出表彰。
想到这里,窦大用这样说道:“皇上,嶙峋山的贼匪剿灭了,这对国朝来说是件好事,或许会给雁西道带来不一样的生机。”
虽然密报中说裴解等官员不满,但这是不是真的呢?——他看未必。
嶙峋山的贼匪逃犯不能为祸,那么雁西卫南面的吏治就会渐渐恢复正常,赋税百姓田地等问题也会慢慢解决,作为观察使的裴解应该大笑三声才是。
裴解生气的反应,多半是为了配合汪印……
当然,在这一事上,窦大用也不由得站在了汪印这一边,不然也不会故意说刚才那几句话语。
意识到这一点后,窦大用的神色便有些异样。
他明明不喜欢汪印,还两次受制于汪印,怎么会为其出言呢?
对自己的做法,窦大用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对嶙峋山那些贼匪的厌恶比对汪印的更甚。
昔年窦大用还是吏部员外郎的时候,曾经手过几件异常恶劣的案子,其中有些罪犯就是逃去了嶙峋山。
他对嶙峋山和云屠山的贼匪的态度都一样,那就是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如今汪印做了他想做的事情,他当然拍手称快。
现在,就看皇上怎么看待这件事了。
永昭帝沉默良久,才下令道:“兵部对雁西卫士兵进行嘉奖,着汪印一定要捉住屠枭,捉住屠枭之后,再论功!”
他还想用着雁西卫这些士兵的,不管他对汪印有什么不满,在汪印刚刚剿匪成功的关头,他是不可能对汪印做什么的。
这个旨意,既安抚了雁西卫的士兵,也不违背他自己的心意。
“是,臣听令,这就让兵部拟文书。”窦大用恭敬地回道,对永昭帝的旨意并不感到意外。
皇上言下之意,就是一日没有捉住屠枭,汪印便一日无功。压着汪印,这便是皇上的做法。
不久,京兆其他官员也知道了汪印剿匪的事情,对此自然心绪不一。
过年前的朝局最大的动静与汪印有关,说实话,京兆朝官们都觉得挺正常的。
汪印离开京兆快一年了,远离了朝局的中心,但却没有远离朝局的焦点,始终还是那么引人注目。
仔细想想,汪印去了雁西卫所做的事情,都不是小事情,尽管不能说是震荡朝局,但都是动静极大,绝不能忽视。
家眷安置军中、靖平县的瘟疫、出使立功、剿匪成功……哪一件,都值得朝官投注目光。
尤其是,做出这些事情的人,还是汪印。
汪印在刚接任雁西卫大将军之时,朝中有多少对“宦官掌兵”的非议,就有多少对汪印的在意。
其中,尤以御史大夫魏酣中为最。
他是对汪印就任大将军反对最激烈的官员,就差没有死谏了。
他无法改变永昭帝的决定,却一直觉得汪印不适合掌兵,而在看到汪印在雁西卫所做的事情后,他沉默了。
特别是现在听到汪印剿匪之后,他捻须叹息一声,心头复杂不已,以致无语。
像魏酣中这样心绪复杂的官员还有不少,定国公齐瞻竹也半眯眼远望,心头浮现了长公主郑薇所说的那一番话语。
或许雁西卫有汪印在,的确可以成为最强大的屏障,当初他没有反对,如今看来是做对了。
在顾家,顾崇摇头叹息,却不是感慨,而是悔恨:“早知如此,还是要坚定在大雍对汪印动手的计划,就不会让汪印再立一功了。”
他恨不得将汪印踩死,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汪印次次立功,心情实在难受。
“祖父,无须叹息,汪印立功,对我们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呢。皇上想必也不喜欢汪印这样,他功劳越多,皇上就越容不下他。”顾璋这样说道,笑了笑。
原本,他是计划在大雍对汪印下手的,因为那时候是汪印力量最弱的时候,但是大雍太愚蠢,提前对汪印动手,已让汪印有了防备,他便劝说韦皇后改变了计划。
汪印平安回了国朝,还立下了剿匪之功。
但这真的是功劳?而不是催命符?
呵呵,顾璋倒很想看一看,接下来汪印会怎样!
第732章 好好过年
永昭二十二年到来了,这一年的春节,汪印和叶绥是在雁西道度过的。
他们其实不是第一次不在京兆过年了,之前他们曾在趋云峰过年,对于叶绥来说,在哪里过年都没有关系。
——只要能和大人在一起。
只是,汪印太忙了,因为剿匪一事,他年前几乎没有在雁西卫驻扎地待过。
嶙峋山的剿杀已经结束了,但是头目屠枭却不知所踪,成为了这一次围剿的败笔。
在汪印出发剿匪之前,曾和叶绥说起过屠枭这个人,他虽然没有多说什么,却特地提到了这个人,那就代表着这个人很重要,如今这个人却消失了。
大人围剿嶙峋山,必定是做了充足准备,有那么多雁西卫士兵,有封伯和郑七等人在,屠枭还能逃脱,她也深感意外。
屠枭,屠枭……她确信自己前一世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嶙峋山的贼匪逃犯,直到太宁五年都还为祸,但那个时候的头领,并不是屠枭。
永昭二十二年的雁西道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她已没有什么印象了,因为她其时才刚刚开始关注局势、却又不敢引起顾璋的怀疑,一直都活得小心翼翼,全部焦点都在她的小外甥及宫中情况那里。
根本无暇也无能去关注京兆意外的情况。
后来她和太宁帝一起,梳理永昭年间的局势,目光也只是落在国朝大事及与己身密切相关的事情上。
嶙峋山的贼匪逃犯是如何,她根本就不知道。
这天傍晚,赵三娘前来禀道:“夫人,厂公传回了消息,道暂时还不回驻扎地,厂公会继续率领雁西卫士兵直扑西南的瘦狗岭,归期不定。”
这个消息是缇骑传回来的,想必是涉及到雁西卫的行动,只在口头传讯。
叶绥有些疑惑:现在雁西卫士兵们必定是在嶙峋山继续搜索屠枭的下落,大人怎么会带着士兵离开呢?
瘦狗岭,这是什么地方?
待听到赵三娘说瘦狗岭同样匪盗为患的时候,叶绥沉默了。
她瞬间就想明白了汪印要去做什么事情。
是了,大人不止一次说过的,雁西道太混乱了,不只在于民风彪悍,更在于贼匪到处为患,令得雁西道的吏治也杂乱无章。
要改变这种情况、要肃清吏治,首先就是要为雁西道创造一个相对安全承平的环境。
大人选择了从雁西道的贼匪下手……
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既能让雁西卫士兵经受锻炼考验,也为普通百姓解决了匪盗祸患,更会改变雁西道混乱的环境。
只是,这样一来,大人就更为皇上所忌惮了。
这个时候,叶绥反而觉屠枭逃脱并不全是坏事了,这一点倒可以用来打消皇上的疑虑。
想到这里,叶绥请来了庆伯,询问道:“庆伯,有关屠枭逃脱一事,大人可有什么安排?”
她能想到的事情,大人也会想到吧?只是不知道大人的安排是怎样了。
庆伯弯腰恭敬回道:“回夫人,厂公已作了安排,这会成为围剿的失误,裴解等官员也会极为不满。”
叶绥听了,便放下心来了。
裴解极为不满?怕是笑得嘴巴都合不上了吧?若是大人在瘦狗岭等地的行动传开去,怕裴解会更高兴。
“京兆朝局可有什么异动?宫中可有什么消息传来?”她继续问道,想知道京兆的局势。
据她所知,留守京兆的缇骑隔天就会送一次消息来雁西道,但雁西道离京兆着实有些远,京兆的消息送到这里的时候,都隔了好几天,并没有时间之利。
当然,事情一体两面,这种距离也能为他们带来好处,给予他们足够的反应时间。
“夫人请放心,京兆一切都好,宫中也没有什么异常。”庆伯这样说道,将自己所知道的情况一一告诉叶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