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得那么紧,像是水草缠绕在他的身上他的心里,让他感到高兴,又有些慌张。
太近了……
一方面,他内心焦躁而急切,觉得这样十分不合适;
另一方面,这样的靠近与亲密,是他喜欢的,他只想让这样的时间久一点。.
这两种情绪在交织着,让他心潮起伏,最终会也没有能分出个高下来。
白马奔跑的时候,他们两个人都没有说法,许是因为策马时并不适合说话,许是因为他们觉得喉咙干涩,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当白马终于停下来的时候,汪印和和和叶绥却还是维持着那样的姿势,并没有动。
叶绥看不到汪印的样子,但是她可以感受到他的胸膛、他的气息、他的目光,她知道自己一直被他注视着。
靠在他怀中,被他这样注视,这让她觉得羞涩,也让她有种隐秘的甜蜜。
最终,汪印沙哑开口道:“小姑娘,你看……骑马并不可怕,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其实,在骑马的时候,他已经忘了小姑娘畏马的心疾,但现在,为了化解心中的燥热,他便想到了这个事情。
“……是的,大人。”叶绥这样回道,声音仍旧很软糯。
有大人在,她就忘了畏马的心疾,因为她很清楚,有大人在背后,她绝对不会摔下马,她觉得无比安全。
畏马,终究是心疾,大人说得没有错,她骑马的记忆和本领都还是,只要忘记了害怕,就会好好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
“那么,小姑娘……自己试一试?”汪印这样说道。
当白马停下来的时候,他才觉得这样的紧靠是多么不合适,他觉得浑身都发热了,感觉像有点燃了火一样,他担心再这样下去,会将他的心都融化掉。
本座差点忘记了,带着小姑娘前来骑马,是要克服小姑娘心疾的。
若是他一直在小姑娘的背后,这样算是什么事情呢?小姑娘……
他觉得自己要冷静冷静。
叶绥点了点头,觉得汪印的话很有道理,是啊,大人不可能一直在她背后。
如果她真的想克服心疾、继续骑马,那么就要自己去尝试。
她想得很好,心中也有了 一点勇气,然而,当汪印跃下马、只留下她一个人在马背上时,她心中一惊,刚涌上的那点勇气瞬间褪去。
当马蹄始扬起的时候,她感觉自己身子倾斜,连握着缰绳都无法做法,出现在脑中的,是前世天恩马场摔下之后的事情,哥哥毁了……
这种恐惧紧紧擢住了她的心。
“大人……”她惊慌地大叫了一声,原本因为羞涩而嫣红的脸色,渐渐发白。
她话音未落,汪印便跃上了马,稳稳落在她身后,像之前那样,一手握着她的腰,一手叠在了她握着缰绳的手上,随即话音响起:“小姑娘,不用怕。”
温柔的话语,熟悉的胸膛,再一次为叶绥带来了安心和勇气,让她从那种快要摔下来的恐惧中回到了现实。
到了这时,叶绥忽然明白了,并不是她克服了这个心疾,而是因为有大人在,她暂时忘记了害怕。
只有在大人在身边,就会有安全感,不管是在马上还是在哪里。
看来还,要克服这心疾,还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
叶绥忍不住往后靠了靠,再一次深刻感受到汪印的存在。
但是,有大人在,这种畏惧没有那么强烈了,她相信,日子有功,有大人在一旁,她总会有克服这个心疾的时候。
接下来的日子,汪印有空就带着叶绥来骑马,当然还是坐马背上陪着叶绥。
虽然叶绥现在还是不敢自己单独一个人骑马,但是已经能自己手握着缰绳了,白马奔跑的速度也比之前快很多了。
改变都是在细微间,时日长了,就可以明显看出变化了。
于是,雁西卫的将领们,偶尔无意中来到这片草地,看到了大将军和夫人共乘一骑,他们顿时羡慕不已。
他们无比迫切希望自身家眷能够早点到来,虽然他们不能像大将军这样有夫人共乘,但是除了骑马之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呀。
终于,到了五月底,第一批士兵家眷们终于到来了。
第655章 火热
第一批到来的士兵家眷,比叶绥想象中的要多。
毕竟,雁西卫是在大安朝的边陲,这里的环境艰难险恶,更重要的是,雁西道百姓的彪悍和这里的混乱,是在国朝出名的。
在此之前,叶绥听到许多士兵将领都说过,家眷已经回信了,表示有种种困难,暂时不会前来雁西卫。
她已经预见到来的人很少了,但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家的到来!
大大小小,携老带幼,看起来有三百余人。
这个数目,比起雁西卫士兵的家眷全部数目来说,当然很少了,但是比叶绥的想象和预料,却多得多。
汪印站在叶绥的身边,看着那一群人,淡淡地说道:“小姑娘,你说对,哪怕环境再艰苦,家人总是希望在一起的。”
尽管这里的环境艰苦险恶,但还是有那么多家眷前来,所为的,当然就是一家团聚。
因为这些士兵家眷们的到来,雁西卫驻扎地这里出现了一阵阵的热闹,话语声、哭喊声还有匹马嘶鸣声混杂在一起,有一种市井闹市的喧闹感。
这是雁西道驻扎地中从没出现过的氛围。
现在这些家眷的到来,就好像是燃起了一把火,加热了雁西卫驻扎地一样。
这样的场景,出现在军中,当然是不符合规矩,但是并非每一天都出现,而是难得出现,就像是为暗淡的画布染上色彩一样,让人心情不由自主变得舒畅欢乐。
叶绥嘴角衔着笑,看着士兵们前去接待自己的家眷,后勤司的士兵们也全部都动了起来,同心协力安置这些家眷。
在叶绥的计划里,这些家眷们最终是要安置在宁州马场的,但是宁州马场如今还在营建当中,还不适合住人。
所以,这第一批雁西卫家眷,就暂时安置在雁西卫附近。
这几个月里,雁西卫士兵们日常训连之外,也在动手营建适合居住的场所。
雁西卫驻扎地那一片密林,已开辟出了不少空地,搭建了一座座房子,就好像往府的演武场那些房子,专门用来安置士兵家眷。
这些房子虽然简陋,但是占地可不少,大多都是三四间围成一个院子,就好像农家院子一样。
便是汪印和叶绥住的地方,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他们还是宿在大将军营帐里,但是仿照斯来院帐的格局,建造了好些房子。
最中心当然是大将军营帐,但周围还有好些房子,有汪印书房、待客厅等等处所。
如此一来,汪印就不用专门去雁西卫议事厅办事了,而且为了方便接见士兵家眷,叶绥自己也有了一个书房。
那些士兵家眷们安置的地方,距离大将军的营帐约有半个时辰的距离。
这样的距离很合适,距雁西卫驻扎地不是很远,但也不算近。
士兵们方便回去探望家眷,家眷们的日常生活作息又不会影响到士兵们。
为此,汪印还定了一个规矩:有家眷安置在这里的士兵们,每隔十天,可以与家人团聚一天。
不过,这同样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在士兵们在完成训练和巡防等任务的基础上,当中表现特别优秀的士兵,还可以额外增加半天假。
这个规定一出,雁西卫士兵将领们几乎要欢呼沸沸腾了。
每隔十天,就可以回去与家眷团卷,可以见到自己的父母妻儿,这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惊喜了!
想到在此之前,他们都是好几年才见家人一次面的。
不管环境险恶而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的士兵家眷们,感情当然都很深,只要能够和家人团聚,那么再艰苦的事情,他们都会做到。
训练和巡防,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因此,家眷们到来这里之后,士兵们训练和和巡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积极,不管是武功本事还是精气神,都可以看到有明显的提升。
便是如此,汪印这个规矩,就十分完美地解决了军中训练和家眷到来之间可能会出现的冲突。
在得知这个规定之后,一些士兵们再次往家中送去书信,催促她们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