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瑾(重生)(66)

作者:房顶上的兔子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皇帝温和的道:“大家都平身,给薛侍卫寻一口小灶。”

有人大着胆子猜测,“薛侍卫这是要做饭?”

薛怀瑾点了点头,“我要做一碗面。”

众人在惊愕过后忙不迭的去准备,其余的人也如皇帝吩咐的一般,各自去忙手里的活,但是毕竟皇帝在这里,大家都有些战战兢兢。

皇帝看出来了,便道:“我去外面转一转,免得打扰你们。”

他知道,人若是心情忐忑,出的菜就不会有原来的水准。今日宴席是宁王操办的,如果一会儿端上去的菜不好吃,恐怕宁王和皇后又有一顿发作。

皇帝宅心仁厚,并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让别人受到责罚。

他走到了大厨房外面,就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憋屈,还不如民间的普通老百姓能够随心所欲。

仅仅过了一盏茶的功夫,薛怀瑾从大厨房走出来,手中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放了一个瓷碗。他到皇帝跟前,把手中的托盘往前送,“陛下,请吃寿面。”

皇帝朝碗中看去,但见一根根面条细如银丝,看了就让人食欲大开。汤底十分清澈,看着似乎只是净水。然而,仔细去闻,却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皇帝皱了皱眉头,又凑近了一些,那香味更加明显。这香味熟悉又陌生,他有十几年没有闻到了。

皇帝的脸色渐渐的变了,他带着期待和忐忑,拿起筷子尝了一小口,不由愣在了那里。这味道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和当年宸妃给他做的几乎有九成相像。

皇帝几乎是含着眼泪把这一碗面吃完的,他就站在寒风中大口大口吃。仿佛这一碗面是什么难得的山珍海味。

薛怀瑾刹那之间有些恍惚,以为站在自己面前的并不是九五至尊,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思念着心爱的女人的可怜的男人。

皇帝吃完了,放下筷子闭了眼睛,半晌才睁开。他问:“薛侍卫,这面的做法你是跟谁学的?”

薛怀瑾看着眼前这一双包含期待的眼睛,知道他想听什么,可是现在还不是和盘托出的时候。他狠了狠心,于是道:“我娘教的。”

“你娘叫什么名字?”

薛怀瑾道:“她叫如兰。”

“如兰,如兰……”皇帝喃喃念着,确信自己从未听过这个名字。看来是自己想多了,宸妃和他们的孩子都已经不在了。

而眼前的薛侍卫,虽然面貌有些相似,做的面也和宸妃很像,但是他和宸妃没有丝毫关系。一切仅仅只是一个巧合罢了。

认识到这一点,皇帝突然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这是一种明明有了希望却在瞬间被打回原地的绝望。

他对着薛怀瑾苦笑一下,“今日多谢你了,薛侍卫。时候不早,你也该出宫回府了。”

“朕想一个人走一走。”

薛怀瑾依言离开,他走到宫门外的时候,隐隐约约还能听到丝竹之声,繁华入耳。同样的时刻,有人欢笑,有人落寞,有人众星捧月,有人孑孓独行。

如果不是今日的恳谈,他竟然不知道皇帝心里如此痛苦。而他方才做的哪一碗面,是当初带她出宫的宫女所教。

也就是在江南一直陪伴着他的养母。

养母是母亲宸妃的贴身大宫女,做面的手艺是得了宸妃的真传。只是再教给他的时候,过了两道手,难免会失了些味道。

虽然如此,方才皇帝的表情已经告诉他:对方对这碗面有多么震撼。

也许,很快,就可以父子相认了。

薛怀瑾叹了一口气,骑马往侯府走。

今夜是万寿节,京都内的百姓也在欢庆。他回侯府,要经过东街,此时已经围得水泄不通。

杂耍的、卖艺的、买吃食的,看热闹的百姓们,将街道堵了个严严实实。薛怀瑾没办法,只好下了马,打算牵着过街。

即便如此,也并不会让情况稍微好转。一人一马在人群中一步三挪,快小半个时辰,只走了十几步。

薛怀瑾也并不着急,反正今夜是不能睡了,明日正好沐休,也不急在这一时。

他却不知道,早就有人在他出宫门的时候就盯上了他,悄悄地挤到他的身边。那人从袖中拿出一柄长刀来,瞅准了薛怀瑾的腰间便刺。

大约是学武之人训练出来的警觉,或者是天生的直觉,薛怀瑾突然感到了一种恐惧,他下意识地往旁边一躲,长刀刺偏。

但即便如此,那刀依旧斜斜的刺入了他的后背。

薛怀瑾只觉得后背一痛,伸手下意识的捂住伤口,另一只手去抓行凶那人。然而他受伤过重,鲜血已经汩汩的流出来,因此上气力不济,眼睁睁看着那人逃走了。

人群中一阵惊呼,方才还围得水泄不通的人,此时突然便让出来一块空地。

薛怀瑾觉着天旋地转,慢慢的躺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顾念在半夜惊醒的,她睁开眼睛,梦中的心悸的感觉依旧清晰,久久不能散去。在梦中,薛怀瑾躺在血泊之中,用一双哀伤的、不舍的眼睛望着她。

那种心痛的感觉太过真实,顾念大口地喘气。

阿巧听见响动走进屋里来,“姑娘做噩梦了?”一面说着,一面给顾念倒了一杯热茶。后者就着她的手喝了两口,感觉好了一些。

顾念问道:“现在什么时辰?”

“未到寅时,”阿巧劝道,“时间还早,姑娘再略微睡一会儿吧?”

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太多,身为贴身丫鬟,阿巧自然知道顾念一直没有休息好。就连那平时莹润的脸庞,这些天来看着都有些苍白。

顾念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慢慢呼出,又躺在床上闭了眼睛。

就在她迷迷糊糊的刚要睡着的时候,和刚才那个噩梦中一模一样的情景又出现了。薛怀瑾在血泊中,依依不舍地望着她。

“阿巧!”顾念腾地的坐起身来,自己下了地穿好鞋子。

阿巧走进来,“姑娘要做什么?”

“帮我更衣,我要去一趟侯府。”

“这三更半夜的,姑娘,咱们明早再去吧?”

阿巧是个聪明的,自然看出来,自家姑娘和薛怀瑾这是已经两情相悦了,既然如此,身为丫鬟他也不好怎么拦着,但是该有的礼节还是要守的,一个姑娘家,这样的时刻出现在侯府门口,于顾念的名声不利。

哪里知道,顾念这回却十分执拗,自顾自的从柜子里拿了衣裳换上。阿巧无奈只好搭把手,主仆两个收拾好,出了府门。

因为不想惊动别人,她们便没有坐马车。也幸亏两家离的并不远,不过走了一刻钟的功夫,两人就到了侯府门前。

顾念站在远不远处,观察了半天,觉着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想着可能是自己太过担心,因此做了噩梦。正打算要回去,却见一个人急匆匆地从远处走过来。

他走到近前侯府门前,借着侯府门头的大红灯笼的照耀,顾念发现这人有些眼熟。

第58章

顾念在深夜做了噩梦,来到侯府查探,就看到一个有些眼熟的人。想了半天,她低声惊呼:“这人是太医!”

这人前世到宁王府上给他的宠妾看过病,所以顾念认得。

阿巧不明所以,“姑娘的意思是?”

顾念道:“深夜请来太医,一定是府里--有人出了事。”

或是急病,或是受伤,总之没有好事。实际上,联想到自己刚才做的噩梦,顾念已经隐隐觉得这个出事的人就是薛怀瑾,但是却不敢把这个名字说出口。

仿佛一说出来,那个原本还平平安安的人,就会因为她一语成谶。

阿巧却没有想到这一节,她低声劝道:“姑娘,不如现在就回去吧,等到明天早晨,奴婢过来打听一下到底是谁生病。”

顾念哪里肯走?她噔噔噔的跑过去,拦住那个太医,“请问先生来此是要给谁看病?”

太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脸上已经有了岁月的沉淀,此刻脸色更是凝重。他见对方只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也就没有隐瞒,叹口气道:“薛侯爷长子刚刚遇刺。”

顾念仿佛没有听清这句话,又仿佛是听清了却不敢相信,一时之间不知应该做何反应,只能呆愣愣的站在当场。

太医不能久留,对顾念点了点头,便快步进了侯府。

阿巧在旁边听得清楚,急切道:“姑娘,是怀瑾公子遇害了。咱们怎么办?”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