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她穿越到这个什么静安王朝,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朝代,三国是在之前还是之后更是搞不清楚,但上官云清当初听她提到汉代的医学家张仲景时,倒也知道《伤寒论》和《阳明全篇》,所以,对于汉朝延续的三国时期,应该也是有人知道的吧?
果然,萧逸点头道:“神医华佗自然是听说过的,关云长当年正是受了华佗刮骨疗伤之法,才治好了中毒的箭伤。”
“那就是了,既然知道华佗的刮骨疗伤手术,剖腹手术有什么好奇怪的?曹操不就是因为鼠目寸光,没听说过开颅手术,将华佗杀了,最后才被活活痛死了吗?”
“啊?所以呢?”萧逸竟脱口问道:“秋儿所说的整容手术难道也要开膛破肚或者开颅吗?”
郁闷之极,沐之秋无奈地朝天翻了个白眼。这萧逸有时候的思维真的无人能比,但有时候怎么就那么固执?早知道说了一个问题就要解释无数个,她还不如继续保密下去呢!
“那整容手术是在脸上做,又不是在肚子里和脑袋里做,开膛破肚或者打开头颅有什么用?难道把肚子和头颅打开就能换一张脸吗?”
“换脸?”萧逸微愣,“秋儿的意思是易容,换一张脸皮?”
“咦?”沐之秋惊叹道:“萧逸?你还挺聪明,我倒从来没这么想过。你还别说,真的是这么回事,就跟易容换脸皮差不多。只不过不是换成人家的脸皮,而是还保留自己以前的容貌。就是用手术刀将脸上坏死或者损坏的皮肤组织切除或者剥离掉,然后从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大腿上,手臂上,或者臀部取下完好的皮肤植在脸上,等长好之后,便和正常人一样了。”
“秋儿?你?你这些匪夷所思的想法都是从哪里学来的?”一直没出声的沐忠国突然问道。他太吃惊了,这个女儿,到底是不是他养育了十六年的那个秋儿啊?
沐之秋愣怔住,他怎么就没想到爹爹也在这些人当中?要不是萧逸引得她说了那么多话,爹爹怎么可能听出端倪来?在谁面前都可以信口开河,只有在爹爹面前,只怕说什么都会被拆穿。
看见沐之秋的表情,萧逸突然想起以前她曾数次提到过自己不是沐大小姐的话。可是,如若她是假扮的,那她与沐忠国这份与生俱来的父女之情又如何解释?凭着自己的观察,萧逸相信,沐之秋和沐忠国之间息息相关的父女血脉,绝对不是装出来的。
不管她是谁,他只知道,她是他心爱的女人,是他这一生一世认定的妻。所以萧逸想也没想,脱口便说:“当然是上官先生教给秋儿的,父皇可还记得上次皇祖母食物中毒一事?那便是上官先生造出了输液器才救了皇祖母的命。秋儿可是个天才,不管什么都一学就会。有上官先生亲手教她,她如今早已成了无所不能的神医。”
谁都知道太后上次患病,妙手回春的神医是沐之秋,上官云清只是给她搭了把手而已,此时萧逸却硬要说成是上官云清所为,勤政殿内的一干人登时哭笑不得。
沐之秋吃惊地看着萧逸,这种话,好像只有萧楠那样喜欢信口雌黄的人才会说出来吧?萧逸怎么也有这样的潜质?果然人不可貌相。
显然,所有的人,包括萧震天也同样惊诧地看着萧逸。不过,今日让人吃惊的事情太多,众人都应接不暇,但见沐忠国这个准岳丈都碰了一鼻子灰,当然没有人再敢跟靖王爷硬碰硬地自讨没趣。
萧震天也不想再继续追究下去,尤其事情还涉及到上官云清,最好所有涉及到上官云清的话题都不要谈。因此,他转开话题,问道:“秋儿之前在勤政殿外不是说有治国良策吗?此时没有外人,秋儿何不将那治国良策说与朕听听?”
“哦!”记性真好,绕了那么大的圈子居然还记着这件事。
沐之秋可不是学经济学的,她哪里知道什么治国良策?不过以前出去搞流行病学调查时经常会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有些酒店将变质腐败的食物加工后卖给顾客,导致集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每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束,少言寡语的于涛都会愤愤不平地说起《道德经》。沐之秋虽然对《道德经》这样的东西没多大兴趣,但却很认同于涛的观点。她隐约记得《道德经》里好像就有治国的论述。只不过自己对于文言文向来粗线条,听完之后也没刻意往脑子里记,现在一下子有点想不起来。
静安王朝的人可不全是好糊弄的主儿,一不小心她就会犯下欺君大罪。所以这次沐之秋不敢信口胡乱回答,而是垂下头闭着眼睛凝神回忆。
第97章 现代战术秀
萧逸从来没有见她这么为难过,知道她在冥神苦想心疼不已,想要制止,却又忌惮于父皇的威严,只好用目光制止那些蠢蠢欲动忍耐不住的老臣们,尽可能地给沐之秋拖延更多的时间。
大约想了十几分钟,沐之秋才睁开眼睛,皱眉问:“皇上可曾听说过不上贤不见可欲,不贵重难得之货?”
萧逸顿时领悟,接口道:“秋儿所说可是《道德经》中的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没错!就是《道德经》里的这几句话!”沐之秋额头上渗出了些许汗珠,不由感激地看了萧逸一眼。
说实话这个《道德经》里面的原话她真的记不起来,一个现代人哪里会整天咬文嚼字地去背什么文言文?到底是不是萧逸说的这些她也搞不清,但想来萧逸说的总不会有错,只要不出糗怎么样都能圆过去,因为于涛那时候专门给她解释过这几句话的涵义。
脑子里又把这几句话过了一遍,这才解释道:“其实这几句话的道理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我们要尊崇三大原则,第一是文化原则,第二是经济原则,第三是政治原则。所谓文化原则,是指不以贤能名利为上,而要以道立天下,行于大道,使老百姓不会丧失正确标准而盲目乱争,防止欺下瞒上、弄虚作假、胡说八道。只要坚持以道立天下,以正治国,德才兼备的人才问题就不再是个问题,它们就会象雨后春笋一样生发出来。当然,以德为主绝不是强调个人私德,而是强调天下公德。所谓经济原则,是指不要看重难得奢侈的奇珍异宝,而要重视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使百姓不会因为贪慕虚荣和饥寒不足而做盗贼。这便是老子所说‘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所谓政治原则,是指君王,君王既然想要治国平天下,下决心便不能软弱,执政无力或不当作为,对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都是有害的,要从严治吏,善待百姓。这便是老子所说‘不见可欲,使民不乱’。天下是皇上的天下,治国必先治吏,而且要从严治吏。善待百姓,就是要防止地方官员扭曲利用皇上的旨意或者意图来祸害老百姓,甚至嫁祸给朝廷。当出现官民冲突时,皇上和朝廷也必须以百姓利益为重,这样,方可真正做到治国平天下。”
萧逸不敢相信地看着沐之秋,他知道她博学多识胸怀天下,可是,这番浅显易懂的道理,人人都读过,却是谁也没有真正往深处想过。这般被她说出来,他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方志清激动得眼睛发亮,这治国必先治吏真是说到他的心坎儿上了,要知道,但凡重大难破的案子,大多和皇亲国戚、朝廷官吏,或者豪门世族相关,虽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真正能实施下去的又有几人?倘若沐之秋的三大原则能推行下去,何愁静安王朝不能长治久安一统天下?
方志清正待张口细问,缩在人群后面的一名黑须大汉却猛地挤上来将他推至一边,脱口问道:“沐大小姐?那么我静安王朝戍守屯边可有良策?”
沐之秋莫名其妙地看向此人,这个人她先前也注意到了,这是现在勤政殿内除了皇帝萧震天和靖王爷萧逸之外,唯一一个在勤政殿内头发胡子没有白的人。。先前他好像根本就不关心勤政殿内发生的事情,即便“保荐书”被传阅的时候,这个人也始终黑着一张脸爱理不理地站在最后面,一直垂着头,要不是站着,沐之秋都以为他在打瞌睡。
现在他跑到前面来,沐之秋才看清这人的长相,这人看上去大概四十多岁,和爹爹的年纪差不多,但爹爹看上去却像个六十岁的垂垂老者,他却是个精神抖擞的壮年,尤其是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个常年习武,或者带兵打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