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越看脸色越黑,看到那小像触目的红色血迹,更是怒气冲冲,连文人的形象都维持不住,直接将桌子上的东西扫落在地,一片狼藉。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其理,是谁给他们的胆子竟敢如此编排我陶吉的儿子。”犹如困兽般在书房里来回走了两圈,胸口气的上下起伏不定。
陶吉是没想到自己还没开始动手,就被人将了一军,还动作这么快,可见是早有准备,就等着时机成熟。
“老爷外面的百姓都说少爷是妖怪,还有的说要烧死他,若是任由其发展下去,怕是不能控制啊。”陶管事赶紧提醒。
陶吉惊醒,方才就是沉浸在如何报复回去,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将这个流言压下去,不然真被人闹上府,那就真的是里子面子都丢干净了。
在陶吉看来,百姓就是愚蠢,只要被人一扇动,就会相信,就像是之前天灾下来,传出是宣德帝治理不善,上天看不过去降下惩罚,百姓也都信了,硬是逼着堂堂皇帝去烧香拜佛,吃素念经一月,日日罪己诏,才算平息。
法不责众,若是他们真信了这话,要将他儿子拉出去烧死,事态发展大了,再有那背后的人推动,硬闯陶府,他们也能干的出来。
“去,将府里所有家丁护卫都派出去,将卖这报纸的小贩全都抓起来送到顺天府,就说他们扰动民心,散发谣言,毁我儿名声。”陶吉一番吩咐。
“是。”陶管事应了一声,就转身想去吩咐。
陶吉叫住人,“再备好马车,我要亲自去顺天府府一趟。”
陶管事应下,就下去吩咐。
陶府小厮护卫也有一百来人,全都被叮嘱一番,就赶派出去,之前那给陶管事报信的名叫陶五,因为知道的多,陶管事也没时间罚他,还让他当作指挥,这可把陶五给乐坏了。
这下子陶府除了女眷,几乎是倾巢而出,这么大的动静,当然引起了许多百姓的围观。
陶五首先就带人去之前自己买报纸的地方,二话不说就让人把报纸全都抢过来,还将那卖报纸的小贩给绑了。
“欸,你们干什么,干什么抢我的东西,别碰我!”小贩大呼小叫起来,往后躲,只是哪里能躲得过去,还是被人抓住了胳膊。
顿时就更大声起来,冲周围看热闹的百姓喊,“这还有没有王法了,天子脚下,也不是官差,就敢光明正大的抢东西,还抓人,有没有好心人帮我去报官,一定有答谢。”
陶五冷笑一声,“你也不用报官。”
“那可不成,就算你将东西还回来,那也是耽误了我这么久的生意,不赔个十两八两,这事都过不去。”小贩昂起脖子。
陶五简直要被气笑了,“青天白日的,你可想的真美,我就是送你去见官的,给我带走。”
这下可更是热闹了,就这么折腾了一个多时辰,陶府的人,竟抓了二三十个卖报纸的小贩,全都扭送到顺天府府门口。
顺天府还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除了扭送过来的小贩和陶家的人,还有许多跟着过来看热闹的百姓,都是想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门口吵吵嚷嚷这么大声,里面的人自然听得清楚,有陶府的管事去敲了登闻鼓。
顺天府一脸苦笑的看向坐在对面饮茶的陶吉陶尚书,“大人,您这是在为难我啊。”
陶吉不为所动,他知道这些人都是老油条,若是自己不亲自来坐镇,今日这事就能被这顺天府糊弄过去,到时候不仅流言不止,他陶府的名声都要不保。
“话可不能这么说,办案本就是你的职责,我只是让你秉公办理,何来的为难之色?”陶吉反问。
顺天府被噎了一下,自知自己说不过他,便站了起来,整整官袍,开堂。
“堂下何人?”顺天府看着被挤得满满当当的厅堂,还有门口围拢的百姓,就是一阵头疼,怎么什么事都要找到他头上,有本事去大理寺啊。
都是正三品官,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找上顺天府,真当他们是闲的吗?
第131章
陶管事上前先是拜下行礼, “小民陶立松,乃是陶吉陶尚书的家仆,今日城中流传一则流言, 毁坏我家少爷的声誉,还请大人做主。”
顺天府尹捋了一把胡子,一拍惊堂木, “细细说来。”
陶管事也是个脑袋清明的, 就着老爷之前的吩咐,将事情说了, 自然将后果说的更严重些, 反正总而言之,就是有人故意针对陶府,居心不良。
“你可有人证物证?”顺天府尹真是不明白陶吉这是什么意思,就算是散步流言,找上顺天府又能如何,顶多是训戒一番,打个几板子,人就放回去了。
又没有什么人命官司,且散步流言也不是关于国家大事的妖言惑众, 他也不可能听陶吉的话,将背后那之人抓出来,他顺天府可不是这么用的。
本来顺天府尹是京城的父母官,又对京师地区的管辖权,更是能够管辖皇宫, 先祖在时是功成、政出于顺天府,皇宫也是位于顺天府,在顺天府的管辖之内。
可想而知顺天府当时的地位,之后便逐渐衰弱下来,士气不正,权贵不服,更是钟鸣鼎食之家云集,势力错综复杂,更加导致对顺天府管辖的困难。
宣德帝如今掌握政权之后,也有心扶持顺天府,但不是先祖在时的那般做大,也可以加重对京城士大夫风气的整治。
顺天府设立最初就是既要管理京城的治安行政,还要负责辖区内百姓的教化、祭祀、科举考试等各种社会事务。
既然是重整顺天府,那顺天府尹的人选自然是重中之重,一般人很难胜任之中要职,所以宣德帝选了承宣布政使司的从二品左布政使司韩进担任顺天府尹。
韩进为人圆滑,虽不想得罪陶吉,但也不怕得罪陶吉,他没那么多精力废在这点子小事上。
陶管事一指那被小厮押着的小贩,再从袖口掏出一张纸递了上去,“人证物证俱在,请大人做主。”
将陶立松呈上来的报纸展开,韩进先是被那纸上的四幅小像给吸引住了目光,看完之后又是惊讶,心里还对那背后之人的手段隐隐佩服。
难怪陶吉这么火急火燎的就直接来了顺天府,若是真让这东西传播下去,怕后果还真是有点不可预料。
他在这里沉思,那底下的小贩则是大呼冤枉,“求大人为小民们做主啊,小民不过是做点小本买卖,既无杀人放火,也无强买强卖,这些人却将小民的营生给抢了不说,还绑了小民,这光天化日之下,天理何在啊!”
这说话的小贩本来就是个嘴皮子利索的,且还是早就有了会被抓过来这一遭的准备,连冤枉的话都在脑中打了好几遍草稿,现在说起来当然是顺畅无比。
其他小贩见状也纷纷跟在后面喊冤,堂中一时嘈杂无比,让人听得头疼,狠狠一拍惊堂木,“公堂之上,如此喧哗,是想挨顿板子才老实吗?”
众人纷纷禁了声,挨板子就得在家养着,那还怎么赚钱,没有钱又怎么过活,便都不敢轻易说话。
“大人,若是任由他们造谣,后果不堪设想,还请大人严惩不贷。”相比而来,陶管事这般极懂规矩,就令人高看一眼。
韩进面色不便,看过后将报刊放在案桌上,“虽的确言行不当,却也没有扰乱治安,不至于严惩。”
小贩们的脸上俱是一喜,还没等他们高兴多久,一直旁观的陶吉冷不丁的开了口,“韩大人这话不妥,府中家仆可是亲耳听了那些百姓如今将我儿当作邪祟,还想将他烧死,已经危害到了治安,怎能轻轻揭过?”
韩进不满,也不再给他留情面,“这里是顺天府,我如何断案还不需陶尚书教我。”
陶吉却是老神在在,“事关我儿,自然更要上心,韩大人公正处事便是了。”
两人眼神交汇在一起,对峙片刻,却听那底下跪着的小贩中间又一人开口,“大人,这可不是我们传的瞎话,您府上公子的确喜食生肉,又何须隐瞒。”
陶吉锐利的目光射向那说话的人,那人脖子一缩,头低的更低了。
“简直胡言乱语,我儿从来没有那样的嗜好,在公堂之上,还敢说谎,韩大人难道就没有什么想说的?!”陶吉怒拍椅把,用眼神逼迫韩进,意思很明显,让他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