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啊!
林老三从口袋里掏出五块钱来,递给唐彩妮。
唐彩妮看到钱,赶紧把钱收到口袋里,“哪来的?”
林老三道,“娘给的。”
唐彩妮听到这话就稀奇了,“娘还给生活费啊,之前我问过娘,她一块钱都不肯给我啊。”
林老三道:“不是生活费,是给我的。”
“给你的?你兄弟没有啊?”唐彩妮把又抽出来,看了又看。
“没,就我有。”林老三非常肯定。
他娘找大哥二哥要钱的,老四嘛,有事的时候他娘才会给一点,现在能从他娘手里拿钱的,就他了。
唐彩妮惊喜道,“看不出来,娘还挺疼你的啊?”
林老三点点头。
同意唐彩妮说的话。
唐彩妮忽然又问,“你家妹子呢,她去哪了,我们去看看她呗,我们俩结婚这么久了,她都没露面。”
林老三道:“见不了。”
“为什么?”唐彩妮觉得奇怪。
“她在少管所。”林老三又看了一眼厨房,“你在聊下去,这热水就该凉了,快去洗,洗完再说。”
唐彩妮怕等会烧水又费柴,赶时去洗了。
想着等回来,睡觉的时候好好问一问林老三,他那妹子进少管所是什么回事。
婆婆不是说,那秀秀懂事贴心,又好看,是家里的开心果。
六个还是七个哥哥都疼她。
当时说的是六个吧。
还有一个老七,唐彩妮发现她就结婚那天见过老七一回,后来老七就一直没露面了。
老七跟林秀秀好像是双胞胎啊。
唐彩妮脑子里的疑问越来越多,匆忙洗了澡,就回了屋。
她这会兴致满满,正准备问林老三他妹子的事,咋就进少管所了呢?
结果回到屋,看到林老三睡得跟死猪一样,摇都摇不醒,唐彩妮黑着脸睡了。
话说到一半,真讨厌。
第二天。
林老三一睁开眼就看到唐彩妮两眼珠子睁得大大的,盯着他。
林老三吓了一跳,“一大早的,你干什么啊?”
唐彩妮道:“你妹子在少管所是怎么回事,那不是少年劳改犯呆的地方吗。”
林老三起来就往外走,“你问娘去。”跟逃似的。
不想应付了。
“喂!”
*
陈玉惊喜的看着眼前的客人,“姑姑,奶奶,还有小京啊,你也来了啊。”
她笑着把人往屋里带,“欢迎欢迎啊。”
陈玉的小姑今年才三十二岁,陈奶奶三十多怀上的,格外疼爱。
小姑在学校当初中老师。
姑父是物价局的。
以前是在县里的,后来调到城里去了,他们家就在城郊那边。
陈小姑手里提着东西呢,“你想着你这补品也不缺,就带了些孩子要用的东西来,你看看,还缺什么。”
陈奶奶手里拿着一个百家福,“这可是我去大队里一家在家求来的,走了好几个大队才凑齐。”陈奶奶把百家福绣到小被子上了,她把小被子展开,“以后就给孩子盖这个,这样孩子更加有福气。”
陈奶奶是有些迷信。
可她又不是那些光迷信不讲科学的人,什么符灰啊,跪拜求天啊,她是不会干的。
陈小姑的儿子,罗京,是个安静聪明的男孩。
他进屋之后喊了陈玉一声表姐后,就没怎么说话了,在这听陈玉他们聊了一会天,就去找了把椅子,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书是陈玉家原本就有的。
陈小姑是个很健谈的人,跟陈玉说着怀孕的注意事项,还说了以后孩子该怎么照顾。
陈玉坐在那,认真的听着。
陈奶奶也在一边,时不时的补充两句,有时候,甚至还会跟陈小姑吵起来。因为两代人的育儿观念不一样。
陈小姑是家里唯一不怕陈奶奶的。
陈姑姑也宠这个小闺女。
陈小姑也争气,读书后分配了工作,后来自己谈恋爱,顺顺利利的结了婚。
当初陈小姑读书那钱,还是陈大队长当年那两年赚出来的。
陈小姑三人本来说中午吃了午饭就走的,陈玉想让她们吃了晚饭再走,可是陈小姑说,太晚回去,怕没车。
主要是陈奶奶年纪大了,要是就陈小姑跟京京两个人,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要是睡在这,就两间房,陈玉总不能跟陈小姑陈奶奶挤一间吧。
罗京可是个男孩,都十一了,压根就不可能同意跟他妈他姥姥一块睡的。
下午三点的时候,陈小姑他们走了。
陈玉叹了半天的气。
可想到明天她要去书店上班了,心里倒是舒服了一点。
晚上林白回来,陈玉跟林白说了小姑跟奶奶还有京京过来的事,林白道:“还是房子小了些,要是大一点,就能留客了。”
陈玉道:“结婚才多久,你能把房子买到就已经很棒了!”这事陈玉进真佩服林白的。
林白笑了,坦然接受陈玉称赞的目光。
-
城里。
贺立国是铁了心要离婚。
不管贺夫跟高家的人怎么说,都没有用。
高家人为什么一心想把舒雪捞出来呢?
一,舒雪是贺夫人的亲女儿,血缘关系在。第二,
舒雪名义上贺夫人的干女儿,可是贺夫人当初摆酒认下的啊。要是舒雪进了局了,那贺夫人的名声怎么办?
解除关系 ?
那肯定有人说贺夫人冷血的。
不解除干亲关系,那贺夫人有一个坐牢的干女儿,传出去也难听啊。
贺夫人养成这样的性子,不得不说,跟她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在高母看来,她女儿就是年轻时犯了点错,结婚之后生儿育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是贺立国太没人情味了,专鸡蛋里挑骨头。
后来。
贺夫人跟高家人知道贺立国怎么都不同意把舒雪放出来后。
不知谁想出来的馊主意,高父是这么跟贺立国说的,“你要离婚,可以,那就把舒雪放出来。只要舒雪出来了,这离婚协议书就让高柔签字,给你。。”
这事不是贺立国说了算的。
他很想离婚,可是,放舒雪出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他得想一想。
第118章
县城。
陈玉去书店上班了, 老店长姓张,六十来岁,是个挺和气的老人。
店屋除了老店长外, 还有一个员工,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叔,话很少, 陈玉见过他几回, 总共就说了一句话。
那四十来岁的大叔姓常,带着一股子斯文气,书店的左右都说常大叔是个孤家寡人,脾气怪里怪气的,也不理人。
张店长怕陈玉误会,特意找陈玉说了常大叔的事,“你常叔年轻时结过婚, 后来家里出了点事,老婆就带着儿子走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
张店长道:“你常叔人挺好的,你可别跟别人一样, 对他有成见。”他还道,“你上回来的时候我就说过了, 这书店清闲得很,不是什么赚大钱的地方,大伙一起工作讲究一个和和气气,你啊,要是不愿意跟我们这两个年纪大的一起干……”
“张爷爷, 我可没有。”陈玉笑着道,“你们不嫌弃我怀着孩子,还让我来干作,我就感激不尽了。”
张店长听了这话,笑容都真诚了几分。
不说常大叔,连张店长都是个话少的,平常他们在书店里,就找个位置,棒着本书看。就是有客人来了,也是自己挑,要是找不着,才会问张店长跟常大叔,陈玉只管收银。
说到这些书,陈玉才来,好些书摆在哪,她都得半天找呢。
这书店的书都是一些很常见的,一些小学初中高中课本,还有一些毛选,还有一些翻译词典,更多的是民俗,不禁的都在这,老旧的,新的,都有。
在书店上了五天班,陈玉把书店里的书都翻了一遍,有意思的也有,可是张店跟常大叔常年棒着一本刘三姐,反复的看,也不厌,天天读那一天,不烦吗?
陈玉心里好奇得要死。
这些个新书要卖钱的,陈玉准备去后头的仓库翻二手书看。
当她往仓库走的时候,常大叔一下子站了起来,“你干什么?”
陈玉的手已经碰到仓库的门把手了,听到常大叔突然出声,吓了一跳。
她回头道,“我找几本书打发打发时间。”
张店长跟常大叔都能看书,想必她也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