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晴天嘴上说着,心里疑惑,依据她前世的记忆,这个时期京城,上海,郑州,好几个城市都购置了方便面生产流水线的事情,怎么会没有呢?
葛大爷疑惑的问:“晴天,你这话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一定有人会购置方便面生产流水线?”
宋晴天觉得自己说漏了嘴,笑道:“我想一个诺大的省会城市,怎么可能没有企业购置?”
葛大爷笑了,“你这姑娘,我可是替你打听了一个遍,在郑州市管辖的区县内,根本没有方便面厂家,没有厂家怎么会有人购置这些生产流水线?”
宋晴天心中一动,难道前世的记忆中郑州第一哥进方便面厂生产流水线的人是自己?
正想着,葛大爷说:“现在省里除了我们,没有人会购置,我们要是引进,就是第一家。”
如果真是这样,记忆中郑州第一家购置方便面厂生产流水线的人是自己,那么就是自己能在郑州顺利的建厂房,并顺利的购置回来生产线了?
“那我们有没有渠道购进生产流水线?”
葛大爷说:“只要你肯出钱,肯定可以的,我有个老伙计在改革委/员会,就管这个,你决定购置的话,我们今天就去谈。”
“那肯定要购置的。”
宋晴天从没有想过,谈购置生产流水线的事宜这么的顺利。
葛大爷的这个老伙计听到他们的来意,立刻就给他们办理了手续,说是能够引进国外技术,发展国内经济,这很符合改革开放的要旨,国家是大力支持的,购置先进技术国家还有补助资金。
结果,宋晴天购置了三条大型流水生产线,五条小型流水生产线。
大型生产流水线一条5万,国家补助了百分之十,三条一共13.5万元。
小型流水生产线一条1万,也是百分之十的补助,到手以后4.5万元。
总共花了18万元。
宋晴天手里有30多万的资金,一下子就花了一多半,她是丝毫没有犹豫。
有了先进的技术,才能提高生厂力,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关于50万元的注册资金,先购置了机器再说,反正钱本来也不够注册资金,办法总是要有的,大不了真的把凤凰石给抵押了,到时候在赎回来。
葛大爷对于宋晴天的做法不了解,“晴天,你注册资金的钱可以想办法解决,可是为什么要购置三条大型流水线?还要购置五条小型流水线?”
葛大爷所在的国营企业单位,做什么事情都是按部就班的计划经济,包括企业的产品都是千篇一律的,他认为有大型的流水线就可以解决一切。
宋晴天解释说:“如今改革开放,人民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大型的流水线可以生产主要产品方便面,而小型的流水线则可以生产其他的类似产品,比如干脆面,甚至是做其他品牌的方便面。不同流水线出来的方便面,因为有区别进而可以区分品牌。”
这下秦小飞不明白了,“我们不是都做晴天方便面吗?”
宋晴天说:“我们主要产品是晴天方便面,和晴天干脆面。但是郑州只有我们一家厂子,市场单一的话,顾客没有了选择的余地,他们就会对于我们的产品有审美和口味上面的疲劳感。我们生产两种品牌的话,有了对比,虽然是一个厂家生产的,口味也差不多,但是顾客心理觉得有了选择的多样性,对比性,不管他们买那个牌子的方便面,都是我们赚钱,他们也心里高兴,何乐而不为呢?”
秦小飞顺口说了一句,“大人孩子老人们的口味也都不一样。”
这句话虽然看起来和宋晴天说的没有太多的关联,葛大爷却是不由的多看了他一眼,随后对着宋晴天竖起大拇指来。
“你这姑娘,脑子太活了,和你相比我就成了老古董了。”
宋晴天笑着说:“我的创新加上你老的经验和阅历,把控大局,合作起来才有发展前景啊,我们各取所长。”
“这话说的挺有道理,我特别爱听,哈哈。”
过了一日,宋晴天和秦小飞几乎把租的房子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的。
她决定去找于清波探探口风,看区里对她的月税收和注册资金有什么改变没有。
话说于清波回到郑州以后,并没有直接把宋晴天的事情告诉童荣,而是从侧面了解到童荣的想法,等宋晴天其他事情解决的怎么样了,有需要协商的事宜了再和童荣详细说。
宋晴天和秦小飞找到于清波以后,于清波得知情况以后,心里也犯嘀咕,这是除了购置生产流水线之外,其他的都没成啊。
正是其他事情没成,于清波觉得更要试试了,经过这两天的观察,他也了解到童荣的一些想法,下班以后,带了一箱晴天方便面去了童荣的家。
童荣看到于清波带着礼物,不悦的说:“小于啊,你是外省人,在省城一个人过的不容易,你还给我带礼物,这方便面可是不好买吧?”
于清波笑道:“我以后不带了,这是最后一次,下不为例。”
童荣的儿子今年五六岁,正是喜欢新鲜事物的年纪,看到方便面就开心的跳起来,吵着要吃,于清波忙拆开箱子给他拿了一包。
小家伙看着方便面厂上面的字念道:“晴天方便面?为什么是晴天方便面,而不是下雨天方便面?方便面只能晴天才能吃吗?”
一席自言自语的话惹到童荣和于清波一阵开怀大笑。
小家伙感觉到自己的智商受到了嘲笑,拉住于清波的手,“于叔叔,你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于清波笑着对他说:“晴天,是个人名,是这个人做的方便面,所以叫晴天方便面。”
小家伙狠狠的点着头说:“如果是于叔叔做的方便面,就叫于叔叔方便面,我爸爸做的方便面就叫爸爸方便面。”
于清波逗他说:“你说的非常对,要是你会做方便面,就叫小朋友方便面。”
小家伙开心的吃起来,不再多问。
童荣问道:“小于,听你刚才说话,这方便面似乎你很了解啊,还知道生产厂家的负责人名字。我还没有听说过有这个方便面牌子的,我们郑州的方便面都是上海京城产的,这是哪里产的?”
于清波那起一包方便面,把上面的地址给童荣看。
童荣一看,是省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生产的,顿时有些怀疑,“方便面这样难以需求的商品,怎么是一个镇上生产的?”
于清波说:“其实我和这个生产方便面的负责人是好朋友,她叫宋晴天。”
“宋晴天,似乎是个姑娘家的名字。”
“没错,是个小姑娘,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老家还是乡下的。”
童荣盯着于清波,“小于,你这玩笑开的,和我儿子逗逗玩还可以,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懂什么?还能办厂生产方便面?”
于清波心里早明白,自己和谁说宋晴天的事情,他们都是和童荣一样的反应。
他笑着说把从认识宋晴天,陆信借给她500块钱收泥鳅开开始,到短短的大半年时间,方便面厂建成,销售情况和利润一些大概的事情告诉了童荣。
童荣听后经验的合不拢嘴,“真有这样的事情?”
“晴天方便面就在你眼前,你还不信吗?”
第367章 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重要谈话
童荣不禁叹了一口气,“我那个不争气的弟弟,有这个宋晴天十分之一的争气,我也心满意足了。说实在的,我真想见见这个女孩,要是她这样的人才能到我们开发区搞生产,区里再给她一些优惠条件,那她的发展真是前途无量啊。”
于清波听到这句话,心里高兴的不得了。
“区长,你真是这么想的?”
“改革开放要的就是人才和技术啊,有这样的人才,技术跟上去,可是发展空间巨大的。”
于清波又乘机说:“我可听说宋晴天从日本引进了方便面生产流水线呢,一共引进了八条流水线,花了快二十万,国家还补贴了几万块钱。”
童荣突然生气的说:“你这小子,你了解的这么清楚,为啥不早点告诉我呢?这样好的人才,又有这样的先进技术,我们开发区就是要这样的厂家的。”
于清波故意露出为难的神色,支支吾吾不肯说话。
“咋了,小于?你是不是认为宋晴天不愿意来郑州发展吗?我们这样是强人所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