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基建(41)

陶淘看了一眼舆图,青州的平原县正好挨着渤海、东郡和泰山三地。

郭嘉三人主管各地情报,此时郭嘉回道,“好像是一个叫刘备的,是公孙瓒同窗,不过此人倒是声名不显,只听闻为人仁义,乐善好施。”

刘备?!

陶淘瞪大的双眼,又再次看了一眼舆图,渤海、平原、泰山,正好从北到南,连成一条直线,而这三地的主人分别是袁绍、刘备、曹操!

这是什么缘,什么份?!

她搅合了这么久,反倒把这三人搅合到一起了,真是缘分天注定啊。

郭嘉注意到陶淘的异样,便问道,“主公识得此人?”

陶淘先是摇头,想了想又道,“我不认识他,不过我听我师父说他和曹操都是当世英雄。”

哦?当世英雄吗?

贾诩看了一眼舆图上的平原县,垂下了眸子。

郭嘉看了看平原县,又看了看泰山,嘴角勾起笑意。

陶淘顺着郭嘉的目光,再看他的笑容,只觉得凉飕飕的,这狐狸这是把刘备给盯上了。

法正没注意几人之间的暗波汹涌,傲睨道,“平原虽有人口百万,但军队却只有数万人,黄巾三十万人来攻,刘备必定不能挡。”

郭嘉点头笑道,“孝直说的是,”而后站起身来对着陶淘拱手道,“主公,郭嘉请战。”

不待陶淘答应,法正激动的跳起来,“这是某提的主意,应当某去才对,主公,法正请战。”

贾诩缓缓起身,“此次,还是某去吧。”

陶淘:“……”

属下太过积极,主公也是很烦恼啊。

待在大后方安安全全的不好吗?为什么大家每次都抢着上战场?

陶淘的思维是这样的,上次郭嘉去东郡,已经混了一个东郡太守的官职了,法正又还小,所以这次让贾诩去吧。

“那就辛苦文和先生了。”

郭嘉没被选中,也不在意,笑着又坐下了,文和前去,下手只有比他更狠的。

法正还想要继续争取,贾诩淡淡的看向他,法正便蔫巴巴的坐下了。

谯县又兴战事,而且这次和上次不同,上次只是走个过场捡个便宜,而这次却是要正面上战场对敌了,对方保守估计有三十万之众。

准备辎重粮草,点将调兵,商量作战计划,这一夜政务大楼灯火通明。

第二日,万事准备妥当,郭嘉到陶淘的办公厅请陶淘前去主持誓师大会,却见陶淘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郭嘉放轻脚步慢慢走近,打量陶淘的睡姿。

睡着的她看起来没有醒着时那么灵动活泼,小脸圆圆的,肉嘟嘟的,很是乖巧可爱,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婴孩,看得人心生温暖和安宁,就是……嗯,婴孩的肤色可没有这么黑的。

郭嘉忍不住无声一笑,又瞥见陶淘手臂下压着两张舆图,一张他扫一眼就明白,正是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大汉朝十三州的舆图,可另一张。

郭嘉小心的抬起陶淘的手臂,这一张就很是奇怪了,看样子是主公自己画的,上面有标注出十三州的名字,但也有一套别的名字,比如豫州旁边就写了“河南”二字。

不仅如此,这一张舆图远比如今十三州的舆图范围要大得多,不仅将西南方向的发羌、哀牢包括在内,还有北边的乌桓、鲜卑等地,以及匈奴的部分地方,整体看起来像一只雄鸡,嗯,鸡脚下面还画了许多小点。

看上去主公好像是在用这一张舆图来比对记忆大汉的舆图,可是奇怪,主公为何不熟悉大汉十三州的舆图,反而对这一张舆图更熟悉呢?熟悉到能随手画就。

郭嘉小心的放下陶淘的手臂,走到门口处,敲了敲门,一边叫了一声“主公”,一边放重脚步走了进来。

陶淘一下子被惊醒,她也忙到半夜,然后记了一晚的地图,看见郭嘉进来,下意识的用大汉的舆图盖住自己画的地图,“怎么了?”

郭嘉像是没有注意陶淘手上的动作一般,笑着禀报道,“文和和子龙那边都准备好了,主公该去主持誓师大会了。”

“哦,好的。”陶淘站起身来,往外走去。

郭嘉跟在她的身后,复又回头看了一眼陶淘的桌案。

此次誓师的檄文,陶淘交给了诸葛亮来写,毕竟他是让她背过《出师表》的人物。

陶淘登上城墙,对着下面的两万大军念道,“为传檄事:黄巾称乱以来,于今七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

先是霹雳吧啦说了一堆黄巾做下的恶事,以表其罪大恶极,以证我方出师有名,最后总结陈词,提升士气。

“其得贼首者,赏钱一千万。若有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士兵们举起武器“嚯!嚯!嚯”!的回应了三遍,然后赵云举起长枪,大声喝道,“出发!”

城墙上战鼓擂响,旌旗招展,赵云一夹马腹调转马头,领军出征。

陶淘站在城墙上看着大军走远,心中感慨万千,这样一个诸侯割据的乱世,这样的誓师仪式不会是最后一次,她不知还要主持多少次誓师大会,看着多少士兵踏上战场,而他们最终又有多少人能平安的回来呢。

贾诩下手远比郭嘉想象的要黑得多、狠得多。

两万大军兵分两路,其中一万人五千人由赵云领军驻守在毗邻兖州泰山的豫州鲁国,而他领五千兵马前往兖州东郡,与诸葛玄会合。

东郡留有守军两千人,加上贾诩带来的五千人,一共是七千人,贾诩又传信送往冀州各行商处,将五千谯县军全部调来东郡,故此,东郡一共有兵马一万二千余人。

诸葛玄对于贾诩调动冀州行商处的兵马表示很担忧,“一则,恐怕会引起冀州局势变动;二则,行商处安全无法保证。”

贾诩口吻冷淡到近乎无情的说道,“无碍,袁绍和公孙瓒此时也忙着调兵应对黄巾,顾不上图谋韩馥的冀州,而冀州牧韩馥与主公交好,想来会看顾行商处。”

至于打败黄巾后,袁绍和公孙瓒会不会趁着兵马集结做些什么,那他就不知道了,而行商处不过是些钱财货物,精兵都已经调来此处,纵使各行商处被毁,也无伤筋骨。

这不过是他顺手布置的一步闲棋。

若此次,袁绍把握住机会,一举夺得冀州,反倒对他们有利。

主公是女子,于名声上更不容半点有污。

如今主公独领豫州,却无诸侯来犯,一则,主公有名正言顺的册封;二则,主公并未明目张胆的自立为王,做出背弃汉室的行为;三则,主公于德行上无亏,在民间也享有盛名。

各诸侯一则师出无名,二则还是小瞧女子,只怕还抱有和主公联姻的想法,以求不废一兵一卒得到豫州。

主公与韩馥交好,若韩馥在冀州,主公攻之,则失仁义,但若冀州为袁绍所得,主公攻之,那不仅不失仁义,还能借口为友报仇,得一个重义气的美名。

若此次,袁绍没有把握住机会,冀州还在韩馥的手里,那就看各行商处,韩馥替他们看顾得如何了。

若是各行商处出了事,那便是主公与韩馥交好,但韩馥却趁他们征讨黄巾之时,趁虚而入,背信弃义。那日后主公夺取冀州,便于名声无碍了。

至于各行商处最后到底好是不好,完全掌控在他们的手中。

诸葛玄听了贾诩的回答,还以为贾诩的意思是暂时调兵过来,等袁绍和公孙瓒抽出手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兵马遣回去了。

这样的事,当初郭嘉捣毁黑山匪老巢时也做过,各行商处也并没有出什么岔子,所以诸葛玄放下心来。

战事很快在平原与渤海交界处爆发,贾诩固守东郡,旁边战局。

平原县面对三十万黄巾不堪一击,可三十万黄巾面对公孙瓒和袁绍的三万兵马也是溃败不敌,就在黄巾快要丢弃辎重,奔逃渡河时,贾诩派人向袁绍透露,韩馥欲为长子求娶豫州公主,公主不应,双方交恶,现谯县已抽走各行商处兵马。

得此消息,袁绍自然是半信半疑,但求娶豫州公主确实好处颇大,韩馥未必不会动这个心思,平心而论,易地而处,就是他也会忍不住生出这样的心思,所以在确认冀州各行商处兵马都已退至东郡时,袁绍再无疑虑,顾不上追击黄巾逃兵,便回师冀州。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