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妃策之嫡后难养(1337)

“朱尚书此言差矣。”工部尚书陈德敏当即站出来呛声,“景王是被陛下贬谪出京的,虽然原因没有明说,但显然是他有错在先,陛下又向来慈爱,若不是他真的犯了大错,定不会做下那样的决定。现在这前后才多久?陛下刚刚驾崩,朱大人就主张驳了陛下当初的圣旨迎景王回朝?这就是对陛下的大不敬!”

“你……”见他把大不敬这样的罪名都搬出来了,朱大人等人自然就当场不干了。

想要反驳,那位陈尚书的嘴皮子却比他一个武将出身的更溜,紧跟着又再话锋一转,满面大义凛然的冲着王皇后拜了拜:“娘娘,微臣等人还是觉得立君当立贤,至少应该品格高洁,没有劣迹的,这样的人才能服众。信王府小世子虽然年幼,但朱大人也承认了,此子资质尚佳,将来必成大器。”

那位朱大人被噎了一下,脸都青了。

他顿了一下,面色更显庄重的又补充:“至于小世子年纪尚小也不是问题,好好教导,再过几年就可以长成了,在这期间不是还有皇后娘娘和咱们这些朝臣在么?娘娘在朝多年,贤名在外,又辅佐陛下多年,眼光和见识都不在话下,垂帘听政,辛苦个几年,等新君能独当一面了再还政回去即可。娘娘是后宫的人,又是皇室宗妇,总归是会尽心尽力的辅佐新君,力保我朝繁荣安定的,是与不是?”

王皇后在朝中有党羽,这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的。

她会在这时候联合党羽来谋权,也早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只不过——

没人会当面点破罢了。

“皇后娘娘年事已高,怎好让娘娘如此操劳。”朱大人不好明着反驳,也还是据理力争,“而且如陈大人所言,娘娘她毕竟是后宫的人,后公不得干政,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现在你这般怂恿,是要陷娘娘于不义么?”

“此一时彼一时……”陈大人不甘示弱,还要再辩。

王皇后觉得时机已经差不多了,便就厉声喝止:“都住嘴!陛下才刚驾崩,尸骨未寒,你们就这样在他的灵前争吵,难道都是生了大不敬之心么?”

“臣不敢!”众人连忙跪地告罪。

王皇后压服了众人,便又款步踱上前两步,表情居高临下的俯视众人,由衷的叹了口气道:“朱大人,本宫是否要垂帘听政都无所谓,说实话,若你举荐了其他人,本宫也可以酌情考虑,却唯独景王梁元旭不行。”

朱大人那一伙人猛然抬起头,面露疑惑的看向她。

王皇后一边招了招手,一边继续往下说道:“你们都知道梁元旭是因为犯错被陛下贬谪出京的,却都不知道他具体是犯了什么错吧?本来这是皇室的家丑,陛下又是一副慈父之心,有意宽容他一二,本宫这个做嫡母的自然也不是那等不容人的人,今天朱大人你们若是不提迎立他为新君的事,本宫自然也会将这个秘密带进棺材里去,但是为了皇室的清白和我南梁朝廷的将来,今日本宫却也不得不道出实情了,事实上梁元旭之所以被贬……是因为他曾图谋不轨,意图弑君篡位!”

“什么?”朱大人受不住这刺激,直接跳起来了。

满殿都是鬼哭狼嚎一片抽气声:“娘娘!此事可不能开玩笑的……”

有内侍将一叠供词递给王皇后,王皇后又转递给了朱大人。

其他人也是刚听了晴天霹雳的消息,惶惶不安,也都暂时顾不上什么规矩不规矩了,匆忙的爬起来,围到一起传看那些供词。

这些东西都是梁帝留下的,当初梁元旭被周畅源怂恿下毒那件事事发之后,他虽然相信梁元旭是被人陷害的,可是没抓到幕后真凶,他为了留梁元旭一条命,还不能对外声张,于是就掩下了事情,可是当初拷问相关联人等拿到的证词却没有销毁,而是藏在了寝殿的暗格里。

他驾崩之后,他藏着的一些密信之类的东西就全都被王皇后给找出来了。

在场的官员互相传看过供词之后,大殿之中的气氛就整个变了。

如果梁元旭之前真的有过弑君之举,那他就的确是没资格继承皇位了,不仅没资格继承皇位,还应该被追究当初旧事,严惩的。

之前力荐他的朱大人等人一个个脸上都火辣辣的,仿佛被人扇了耳刮子一样,汗颜的很。

王皇后是个懂得权衡利弊,利用机会的人,见他们各自沉默,就又主动松口退让:“总之梁元旭一定不行,如果朱尚书你们也还是觉得陈尚书推荐上来的信王府小世子也不妥当,那就不妨再考虑考虑,另行举荐你们认为更合适的人选,咱们再商量。但是也诚如你们方才所言的那般,眼前我朝面临的局面不容乐观,内忧外患,令立新君的事确实不宜拖得太久,现在边关起了战事的消息还没有大面积的传递回京,一旦消息传开,势必引发百姓动荡人心惶惶,一定要尽快安排新君继位,这样才有助于安定民心。”

京城里剩下的那些皇族子弟,差不多都是半斤八两,一时间非要选一个出类拔萃的出来也没有。

朱尚书那些人虽然将王皇后的私心和目的都看的清清楚楚,却奈何梁元旭作了大死,断了他们的希望,这时候他们就算随便也另推一个人出来,一旦新君被接进了宫里,就依然是要落在王皇后的掌控之中的,他们这些外臣能控制的实在是太少了。

即使再不甘心让一个女人弄权,这时候——

已经是骑虎难下,别无他法了。

几个人又私底下互相交换了一轮眼神,虽然遗憾失望,也只能咬牙跪下去。

朱尚书拱手道:“是微臣等人识人不清,并不知道景王还有此等劣迹,百善孝为先,景王确实不宜继承大统。既如此……那一切就都听娘娘定夺吧。早点定下新君的人选,朝中稳定下来也好尽快处理北边和大胤之间冲突一事。”

梁晋既然已经死了,那么王皇后就不会再提他血统有问题的事。

反正一个死人已经不可能回来再抢皇位了,她犯不着自曝其短,将这事还往外翻,因为一旦闹开了,就又是一场轩然大波,还要再扯出她亲儿子梁元斌的陈年旧事。

再有就是,若是让朝臣知道梁晋是在被她亲自到梁帝面前揭发检举了之后就在路上出现了意外,被刺身亡的,那么这些人少不得也要阴谋论,将梁晋的死怀疑到她的身上来。

再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

边境驻军对大胤发兵了,打着的是给太孙梁晋报仇的旗号,如果她现在揭穿了梁晋的身世,将他剔除皇族去,那边境就成了出师无名……

那样跟大胤朝廷之间就没办法调和化解矛盾了。

她只是个想要掌握大权的妇人,可没有冲锋陷阵去战场上纵横披靡的气魄。

现在逼得朱尚书等人让步,就已经是王皇后十分满意的结果了。

她微微颔首:“陈尚书举荐上来的信王府小世子本宫也见过两次,应该是个聪明又机灵的孩子,这样吧……信王,过午你把那孩子带进宫来让本宫和诸位大人都看看再定?”

信王府她是提前打过招呼的,如果自己的孙儿能登上帝位,哪怕是要过继到梁帝那一支名下的,信王府也会跟着一并的水涨船高,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信王一家子自然是高兴的。

只是明面上,信王还端着,恭恭敬敬的拱手应诺:“是……”

“嗯!”王皇后点头,她知道尘埃落定,后面也就只剩下走个过场的事了,心下已经彻底的松了口气,语气也变得越发从容起来,“那就都先散了吧,等……”

话音未落,就听院子里一声怒喝:“且慢!”

声如洪钟,气势惊人。

同时,外面还响起了女子们的尖叫声和兵器碰撞的厮杀声。

这可是在宫里,梁帝的灵堂之上,怎么还起了干戈了?难道是有人闯宫不成?

在场的文官居多,所有人都不由的微微变了脸色。

“金嬷嬷,去看看。”王皇后也有点拿不准是出了什么事,定了定神,侧目给金嬷嬷使了个眼色。

“是!”金嬷嬷刚要往外走,虚掩着的偏殿大门就被人从外面一脚踢开。

一队御林军护卫着一蟒袍玉带身材高大的男人突兀的从殿外闯了进来。

一群人一开始是被御林军冲进殿内的阵仗惊到了,纷纷下意识的往后退,但在下一刻,看清楚进来的那个男人的脸,就突然见了鬼一样,一个个惊愕的眼珠子都要从眼眶里蹦出来了,难以置信的纷纷盯着他:“你……你……”

叶阳岚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