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祸水群(298)

嫁这个字刺痛了胡人的耳。

当时就有人要翻脸的,被乌力吉拦下,乌力吉问他:“你知道小王心里想的什么?”

“知道,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您不就是想跟我们殿下好吗?”

……

没错。

乌力吉没想到啊,他觉得自己挺克制的咋就曝光了呢?

比起这,他更好奇的还是秦国大臣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太想知道,他问了。

这个当官的让他过来点,小声说:“我们王妃看起来就跟您差不多,岁数啊各方面都差不多,殿下应该就喜欢像这样的,就是我们殿下她没可能外嫁,您要是愿意牺牲可以去提提看,不愿意就别想了。”

那个大臣说完这个就扯其他去了,这不,他嘿嘿嘿道:“回头您结了钱别着急走,咱们这儿有不少好东西,换个人来未必买得到,二王子殿下给咱们拉来这么多的羊毛,这份情谊不一般,您多买点东西回去。”

“你们这儿有啥好东西?”

“细棉布帆布,胶鞋,雨鞋,果脯果干果糖,海盐,袋装细白面好多咧,价廉物美,您要是呆得住,等几个月好东西更多。”

乌力吉本来是打算结了钱,拉着秦皇补贴那一车布,去梁国买些东西带回去。

现在让秦国大臣一撺掇,他隔天就带着人出去看了,在胶鞋店就差点走不动路。

草原上没有卖鞋的,别说草原上,就连梁国那边摆出来卖鞋的都很少,鞋子大多是自己比着尺寸做,自己不会也是请人来做。他头一回见到专门一个店只卖鞋,目前还只有胶鞋这一款,生意就是特别的好,不断有人过来。

他在那儿看直了眼走不动路,差点被轰,幸好有人提醒说那是从驿馆出来的人,是其他国家的王子,他才被允许多看了会儿。

看的时候就有人给他介绍,说这个轻巧好走路防滑踩了水坑也不怕,这是橡胶底的。

“什么是橡胶?”

“……这个我就说不清楚了,只知道是橡胶的,防水防滑非常耐穿,要不您拿一双?”

乌力吉左看右看,果然还是很喜欢,就拿了。

拿回去洗了脚一穿,亲娘啊,这也太轻巧了,比皮靴子舒服太多。乌力吉穿着他的新鞋,走来走去,走去走来,走得他手下人心痒痒的。

“殿下您脱下来给咱们也试试啊,咱们还没穿过秦国这个胶鞋。”

乌力吉:?

要本殿下脱鞋,不可能的。

看他那样,又有人提出来:“咱们一路护送羊毛来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您看是不是奖励大家一人一双?”

乌力吉在提建议这兔崽子肩上重重一拍:“可以啊你小子,学会邀功了。”

俗话说得好: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

看他们都想要,乌力吉打算听从秦国大臣的建议找秦皇谈一谈,这边东西好,他们换些东西回去。

人在大草原上的胡王还盘算着这次老二能带回来不少钱了。

打死他也想不到,这到手的银子还焐热又要给秦皇送回去。

不过这笔生意还是不亏的,这些东西换个人想大量的买还没地方拿货,看在羊毛的份上嬴政才批的,批这个还有个前提,以后草原的羊毛除了自用都要优先供给秦国,其他国家想要的话得排在秦国后面。

乌力吉答应了这个,才拿的货。

他拿了一些上好的细盐,几车帆布,还有就是胶鞋以及尚未开卖的雨鞋,这边的大臣还给他们推荐了一些味道好放得住的果干果铺带回去。

换了这么多东西,他都等不及想带回去给父王兄弟们看看,哪还待得住?

他心上人都暂时放一边了,准备把东西带回去之后再问问父王考没考虑过让别人继承胡王之位,要是有更好的人选,他下回过来就跟秦皇自荐一下,为加深两国友谊,他自愿和女亲王联姻,让她跟前头那个分了!

第239章 二三九:

来秦国的时候胡人的车队装得满满都是羊毛, 那么热天还得天天赶路,看着马好像都累瘦了些。返程就轻巧多了,就算乌力吉把其中一多半的银子都换成了东西带回去, 那些东西也装不满那么多车。

为给马儿减负, 他们拆开来分散了装, 让每一匹拉一点,这样一来每辆车的负重都不大, 跑得比来时还快了一些。

加上最热的时候也快过了,回去往北走越走越凉快,这一行兴致高昂,都在幻想他们的草原同胞看到带回去这些东西会是怎么样的欣喜。

最南边的秦国真的有太多好东西了, 他们不光有玉石矿,还有海岸线,又有英明的君主领导发展势头猛啊。

胡国人打算回去好好养羊了,羊毛真是个合算的生意,他们拉过去一批就能换回这么多东西还有余钱,平时要买这些哪怕有钱还得找门路,各国之间也不是那么团结友爱的。

胡国卡着不卖梁国战马,梁国不回报?梁国在盐茶酒这些上面为难他们。

盐就不说了, 那是生活必须。

酒这个东西, 天冷起来他们也要消耗不少,但他们酿得少,因为酿酒需要粮食, 草原上不怎么出粮,自己吃还不够呢。

这次比较可惜的是也没换到多少酒, 主要是秦国还没大兴酿造业,他们那边酒价不便宜的, 拿那个钱去买布买鞋都合算很多。

你说乌力吉憨吧,他那些决策也没大问题,你说他精明,他又不够。

为此东哥的说法是,他们草原人淳朴善良,不像中原人习惯了勾心斗角的。

冯念听了难得都没顶她,冯念心情好,这次收的羊毛实在很多,多到她催着技术员把肥皂都搞了出来,带着好几十人兑着大桶的肥皂水洗了个把月的羊毛,洗了得有好多遍。

一开始那个水是真的脏,后来附在毛上的油脂洗掉了,味儿就除了九成多,他们晾干之后用一种特制的梳子将羊毛梳顺,然后才送去纺织厂。

纺织厂那边匀了一部分设备和人手来纺毛线,出来的感觉非常好。

反正冯念看了十分满意。

唯一就是这个是羊毛本身的色,织出来没有她后世见过花花绿绿的毛衣好看。冯念一早是想过染色的,后来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不是因为做不了,而是为了以后继续赚钱。

做产品就是这样,现在市面上还没有,那我们可以先从普通的做起,普通的先卖一笔,明年来个升级版,赚了钱后年继续升级。

一次就尽善尽美了,那不影响以后的生意?

冯念亲眼看到第一坨毛线出来,她用这坨毛线为之前招来织毛衣的工人实际演示了一遍,后面的毛线陆续出来,工人们就忙起来了。

织毛衣这个活,不是按照工时算的,主要是想避免出现拿着钱混时间的情况,她给的是按件数计价,当然大中小码和儿童毛衣不是一个价钱,织好了立刻验收合格就领钱。

这个规矩一定下,让工人早回去人都不肯,一个个非要做到天快黑看不见的时候才会走,次日天一亮又来。

刚开始手不熟,织起来慢,还有出错了拆回去的。织完第一件之后,效率就有了显著提升,也不需要冯念经常跑过去看了,那些个工人边聊天边做事干得热火朝天。

之前其他国家的很多人都觉得秦国迟早退回去,男女平等是搞不起来的,因为男女在对家庭贡献方面根本达不到平等,赚钱的是男人,你还能骑到男人头上?

现在的情况证明他们错了。

大错特错。

哪怕有些人骨子里还是更喜欢儿子,现在生出个姑娘也不会嫌,姑娘好啊,姑娘手巧,很多厂子招工还偏好她们。

比如说那群打毛线的,卯起来真是挣钱的好手。

现在谁家有个毛衣工人不得了,家里不知道多红火,织毛衣的回去啥也不需要做,还有人烧热水来给她泡手。

……

秦国这边用实际情况证明了多数人都是很真实的。

你不给家里挣钱只花钱的谁也不当你是盘菜,现在有些女人厉害得很,挣的钱比几个爷们加起来多,走出来腰板就硬。

冯念最喜欢看到这种变化,看到都城里这些年轻小妹大妈大婶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响响亮亮她就高兴。

再说乌力吉,赶了大概两个月的路,他和车队在秋天回到草原上。

胡王听说儿子进草原了立刻派人去迎,他本人在王帐内等候了半日,急着乌力吉就问他怎么样?这趟顺利否?羊毛换的银子呢?

南岛樱桃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