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还是要好好的考虑清楚,这不是小事。”顾绍季也很反对。
林蓉蓉态度坚决:“我们已经考虑清楚了,现在就想过二人世界。再说了,我现在觉得我自己还小,顾成北也跟个孩子似的,自己都是孩子,还怎么养孩子。过几年,我们都成熟一些后,再好好养孩子。”
陈明英:“还过几年?”
顾绍季:“谁天生都会当妈老汉?都得学,都得尝试。”
林蓉蓉反正是不会妥协,才做的手术呢,要是被他们说服,不是白做了?自己才不要那样。
徐晓兰和陆子娟一直沉默,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她们记得上辈子的时候林蓉蓉和顾成北就没有孩子,不知道是因为没有怀上还是怎么,就是没有。
难道上辈子的时候,林蓉蓉也这样避孕了?
要是上辈子这两人有个孩子的话,或许就不会有那样的结局了。
陈明英和顾绍季还想劝顾成北他们,顾成东顾成南也劝着自己弟弟,生孩子这个,完全没有商量,越早越好。
林蓉蓉懒得说话,顾成北非常直接:“都别说了。你们说再多都没用,我们不得听你们的。生孩子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爱怎么就怎么,和你们没有关系。”
这话可把顾绍季和陈明英给气着了。
陈明英好些天都没有理顾成北和林蓉蓉,结果顾成北和林蓉蓉也当做不知道,更把陈明英气得不行。
一直到陈家那边带了口信过来,陈冬和王小燕要结婚了,让这边过去,要是走不开的话,不过去也行。
顾家这边商量后,顾成北和顾绍季陈明英一起过去,同时也把张宜淑送回去。
陈明英是想去看看自己老家,顾成北则是把林蓉蓉写在纸上的方子拿过去给王小燕,并和王小燕商量怎么分成。
顾成北和王小燕商量的结果是给三成,不管王小燕赚多少,都得给林蓉蓉三成利益。
至于顾成北和林蓉蓉暂时不生孩子的事,他们咬死了暂时不生,别人也拿他们没办法。
顾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全家一条心,下地干活回家做吃食两手抓,既赚工分又赚钱。
而林蓉蓉,为了让大家高兴,每个月都开始发工资,虽然不多,一人一个月五块钱,但这五块钱,是每个人自己的钱,因为有林蓉蓉发话,徐晓兰和陆子娟也不收顾成东顾成南的钱,把这两兄弟给乐得不行。
顾绍季和陈明英也同样有“工资”拿。
家里还有一件好事便是顾清月终于怀孕了,这就让陈明英有话说了,要是林蓉蓉能一起怀孕,她到时候一起伺候月子,一起熬汤来补身体,能减少多少麻烦。
林蓉蓉自己也有话说,瞧瞧顾清月怀孕的时候,又回忆一下徐晓兰陆子娟怀孕时候,那待遇差别特别大,为什么会这样,那就是因为条件问题,林蓉蓉觉得这就证明了生孩子必须条件好的时候生,否则自己受罪,孩子也辛苦。
陈明英和林蓉蓉是谁也说服不了谁,顾成北无条件站林蓉蓉这边,把陈明英给气得不行,一直喊生儿子没用。
顾成北觉得自己委屈极了,明明老汉也无条件站他妈那边,他站自己媳妇这边,这不是跟爸爸学的吗,哪里不对了。
为了让顾成北高兴,林蓉蓉就把家里赚的钱给顾成北数几下,顾成北数着那钱,每天都心花怒放高高兴兴,哪怕林蓉蓉再三强调都是她的钱,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没有降低顾成北的高兴。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
三个月后……
林蓉蓉和顾清月在家里做着一些吃食,现在顾清月怀孕了,就一直在家里待着,做些不累人的活儿。
顾成北和顾成南一早就了镇上,顾成北在镇上买材料之类,顾成南则赶回家做地里的活儿。
至于其他人,都下地干活儿了。
所以当杨海军到了顾家时,就只有林蓉蓉和顾清月在家。
“杨队长?”林蓉蓉开门后很诧异。
杨海军点点头:“我有事想找你商量。”
“我?”林蓉蓉用右手食指指着自己,意思是有没有说错,真的是找她吗?
杨海军没有多言:“能让我进去吗?”
“当然。杨队长你赶紧进来……”林蓉蓉立即招呼杨海军进门,并让顾清月倒开水,现在顾家随时都有开水,顾成北从城里弄回来两个茶瓶,可以把烧好的开水灌进去保温。
顾清月还往开水盅盅里加了一点白糖,这才端到堂屋桌子上,让杨海军喝。
孤男寡女不大好,所以顾清月没有走开,也待在堂屋,想听听队长来找林蓉蓉做什么。
林蓉蓉自己也很好奇,猜测了一下,觉得要么是问她要不要蚕茧,要么是问她远不远提供方子,就像王小燕做的那样,让村子里的人一起做,到时候给她分成。
结果竟然不是。
“林蓉蓉,我想在村里也弄个什么厂之类,你有没有好的建议?”杨海军这样问着。
一个村子里的人家,杨海军都观察过了,顾家的条件绝对越来越好了,而且是肉眼可见的,一看顾成东他们穿的衣服就知道,更别说家里几个孩子现在都变得白白净净起来。
杨海军作为队长,也有一股儿雄心壮志,希望带领村里人越来越好。
就像青溪镇有两个生产队特别著名,一个是开面坊,虽说是面坊,也做别的东西,比如抄手皮饺子皮之类,都是可以拿麦子兑换,然后给几分钱一毛钱当加工费,另一个是造纸,不是那种可以写字的纸,而是非常粗糙的纸,别小瞧这种纸,家家户户都需要,毕竟都要上厕所。
这两个生产队都靠着各自的方法,让村子里的人日子过得远超别的村子。
别的生产队自然也打过主意,要么因为村里的人不团结报废,要么因为做的事不对,最后反而亏本了,因此也没有多少队长愿意继续想这些事了,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大多数人还是愿意老老实实过日子,不求有钱但求不拿钱出去。
林蓉蓉没有想到杨队长竟然有这样的心思,她认真想了想,觉得杨队长有这样的想法也合情合理。
就是他竟然会来问自己。
“杨队长,这种事,你为什么要问我啊?”
“村里这么多人家卖东西,就你家和苏家最成功,我觉得你总该有些本事,毕竟你们家是你当家。”
可是别人都觉得她不靠谱的啊,现在为止,都有人觉得她只是被顾家推出来当挡箭牌而已,怎么可能当家。
她想了想:“那你为什么不去问苏家啊?”
杨海军还真考虑过苏家:“你的想法更加……嗯,跳脱。我觉得应该找你。”
她想法更多,感觉更有点子,相对来说,苏家那边比较“稳”一些。
林蓉蓉眯起眼睛想了想:“我觉得我们村可以开一个瓦厂。”
“瓦厂?”杨海军皱起眉头,大家起房子才会要瓦,平时对这东西没什么需求。
而且离镇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很大的瓦厂,大家都去那边买瓦,他们青山村这个地方,不得不说,地理位置在这方面不大好,谁愿意跑这个山沟沟来买东西啊!
“队长。我听说现在可以自由养鸡了,不用只养三只鸡,可以想养多少就养多少了。”
“嗯。”
“既然养鸡是这样,你觉得养猪呢?以后还会放在养猪房那边一起养猪吗?如果大家家里都可以养猪,我觉得大家都肯定要养。但养猪需要什么,需要有地方养啊,至少得给猪弄个猪圈吧?猪圈就需要起新房子,新房子就得要瓦……”
杨海军听得热血沸腾起来,完全都不用林蓉蓉帮他算账,他自己都能算出来。
村里这么多户人家,每家每户都要修建猪圈,那得需要多少瓦?更何况,附近的村子,难道不跑来买瓦?
杨海军呼吸都剧烈了:“我觉得这事可以。”
林蓉蓉点点头:“我也觉得可以。”
“我会开会,告诉大家这个事,让大家一起参与进来。”
林蓉蓉意味深长的看了看杨海军:“我觉得杨队长你不用告诉他们这修瓦厂的好处,让大家以自愿原则参与进来,毕竟现在的时候又不赚钱,人家参与进来后,又抱怨根本不赚钱怎么办?就跟那嫁接的脐橙一样,去年才嫁接,就有人开始抱怨,说还不如原来那广柑,至少多少也能赚那么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