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娘与豆腐郎(20)

作者:青云上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杨氏也不答应,“茂林,你才多大,家里有我和你阿爹呢,哪能让你挑大梁。你就跟着你阿爹一起,总要多打磨几年才好放你一个人干。”

黄茂林软磨硬泡,“阿爹,要不,这几日您就在后头跟着不要说话,您看我一个人能不能挑得动担子。总是让您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的,儿子也不忍心呢。”

黄茂林这话半真半假,他心疼黄炎夏辛苦是真的,但他也知道黄炎夏就喜欢听这种体恤人的暖心话。如杨氏,抓住了黄炎夏的喜好,整日对继子笑眯眯的,黄炎夏就觉得杨氏不算太坏。

果然,黄炎夏听儿子这样说了后,心里很是感动。儿子一年大一年,自小懂事又勤快,如今他愿意多干,做阿爹的总不能一直拦着,若拦狠了,他灰了心,变成个懒汉岂不更糟。

黄炎夏索性就听儿子的,自己在后头跟着,让黄茂林挑着担子在前头走。

有人来买豆腐时,黄茂林卸担子、称豆子、切豆腐,样样都利索的很。

有人开玩笑,“黄老爹,你可算熬出头了,儿子也得力了。”

黄炎夏咧嘴笑,“他还小呢,全靠乡亲们照看他。”

黄炎夏是生意人,常年都笑脸对人。有他跟着,并无人为难黄茂林。且黄茂林天生笑颜,长得也不差,谁看着心里都舒服。

这样跟了几日后,黄茂林再次提出单独去卖豆腐的要求。黄炎夏仔细想了许久,不顾杨氏阻拦,答应了儿子。

今儿,是黄茂林独自出门的头一天。黄炎夏只给了他两大板豆腐,让他去西北边几个村子卖。西边几个村子因良田多,乡亲们家里略微殷实一些,难缠的人少。

今儿是背集,爷儿两个天一亮就出门了。

没有黄炎夏跟着,黄茂林感觉又新鲜又紧张。他只挑了两板水豆腐,担子比较轻,走起路来比较轻快。

先去了王家凹,众人见他独自一个人来的,不免惊讶,也少不了打听。黄茂林始终笑眯眯的,能答的定认真回答,不能回答的,也客气地岔开话题,不会让人家觉得尴尬。

一路走过来,他都很顺利。到了韩家岗时,担子里的豆腐没剩多少了。

梅香听到吆喝声,愣了一下,然后拿出碗,摸出两文钱,牵着兰香的手一起出门去了。

因兰香非要亲自拿着那两文钱,姐妹两个出门后黄茂林已经走出一截子了,梅香在后头喊,“黄家大哥,且等一等。”

黄茂林听见有人喊,回头一看,一眼认出了梅香。

他放下担子,“大妹妹买豆腐?”

梅香点点头,“明儿就是小端午了,不知你们来不来,我先买一些备着。上回欠您的半文钱,前几日还给黄老爹了。”

黄茂林笑道,“阿爹跟我说过了,明儿我还来,大妹妹今儿不用买太多。”

梅香点点头,“那,我就要一文钱的水豆腐。你明儿过来,给我带些豆腐渣行不行?我弟弟爱吃那个。”

黄茂林笑着点头,“行,我给大妹妹带一斤多,小孩子家家不能吃多了豆腐渣,那个不好克化。”

黄家水豆腐是一文钱一斤半,也有不小一块呢。

梅香用碗接过豆腐,让兰香给黄茂林一文钱。兰香乖巧地把一文钱递过去,黄茂林接过钱,见兰香歪着头看着他,颇是可爱,轻轻摸了摸兰香头上的小揪揪,兰香忽然冲他笑了笑。

黄茂林也对着兰香笑了,这下兰香有些害羞了,躲到了梅香身后。

梅香摸摸兰香的头,“咱们回去吧,黄大哥慢走。”

黄茂林点点头,笑道,“大妹妹客气了。”

梅香转身就牵着妹妹走了。

黄茂林看着梅香的背影,都说韩家大妹妹变厉害了,可我看她又讲道理又能干,父母不全的孩子,难道就要任人拿捏不成。

黄茂林挑起担子,也转身走了。

第24章 慈父心攒钱能手

黄茂林回家后,黄炎夏还没回来。

他一进门,杨氏立刻迎了上来,“茂林,今日如何?可有人为难你?”

黄茂林放下担子,笑道,“阿娘,我今儿顺利的很。家里可还有饭?我饿得不行了,先让我吃两口饭吧。”

为了不想让杨氏继续追问,黄茂林担子还没放下,就说肚子饿了。杨氏一向以慈母自居,自然不能不让他吃饭。

杨氏本来想问账目的事儿,听见黄茂林要吃饭,她也不好再追着问,只得勉强笑道,“都给你留着呢,稀饭在锅里,菜在碗架子上,稀饭锅旁边还贴有两块锅盔,你和你阿爹一人一块。”

黄茂林把担子放到豆腐坊里,出来后一边往厨房走一边笑着对杨氏说道,“辛苦阿娘在家做饭了。”

杨氏扯了扯嘴角,“你们爷儿两个出去辛苦,我做个饭是应该的。”

黄茂林走到厨房门口的时候,又对杨氏说道,“阿娘去忙您自己的吧,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会照顾自己的。”

杨氏也不再跟着他,“那你慢些吃”,说完就回正房去了。

黄茂林盛了一大碗浓稠的稀饭,拿了一块锅盔,夹了几筷子菜,端着碗就坐在灶门下的小板凳上吃饭。

黄家正房是黄炎夏夫妇和淑娴居住,东西两边各有一间耳房,东耳房是放粮食和黄豆的地方,西耳房空着的。东西厢房各两间,东厢房是厨房和一间杂物间,西厢房两间屋子,黄茂林和黄茂源一人住一间。

倒座房共有四间,最东边是门楼,往西边来是豆腐坊,占了两间大屋子,最后一间是库房,里面存放了许多农具。

库房和西厢房之间的院墙上开了个小门,小门里面用一扇影壁挡着的。绕过影壁,进去后发现是一个大院子,里面有牛棚、猪圈、鸡圈和柴火棚子,茅房也在这里。

杨氏回正房后,去了女儿的西屋。

黄茂源早晨起来后,把牛牵出去放了两圈,回来吃了早饭就跑出去玩了。家里秧栽完了,他除了放牛也没有别的事情干。

黄茂源读了一年的私塾后就说脑仁儿疼,死活不愿意再去读书,整日到处疯跑。淑娴正在房里,杨氏近来正压着她做针线。

见杨氏进来了,淑娴忙起身,“阿娘,大哥回来了?”

杨氏看了看她手里的活计,“你忙你的,不用出去。”

淑娴又坐下了,“二哥到哪里去了?阿娘,大哥跟二哥这样大时,都知道跟着阿爹滤豆浆了。”

杨氏摸了摸她的头发,“你还小呢,不用操心那么多。上午就把这两行线走完了,然后歇一会子,别把眼睛看坏了。”

淑娴点了点头,“阿娘放心,我做完这个就不做了。”

说起黄茂源,杨氏也有心操心。黄炎夏预备找个地方让黄茂源去当学徒,杨氏不答应,当学徒多苦,整日挨打挨骂。但若说让黄茂源跟着磨豆腐,杨氏又心疼,磨豆腐更苦。

两口子争执不下,黄茂源就一直闲着。大儿子这样勤快,老二如今虽说只有十岁,以后的路子也要开始预备起来了,总是这样玩,也不是回事。杨氏心里也发急,但她一来舍不得这份家业,二来又舍不得儿子去吃苦。如今只能这样混着,最好永远不用分家才好。豆腐坊让老大管着,挣了钱是大家的。

但不管杨氏怎么想,她也不敢说出来。

黄茂林在厨房吃了一大碗稀饭和一块锅盔后,肚子有个七八成饱了。这会子吃早饭本来就有些迟,他不敢吃多了,等会子中饭再吃吧。

他才放下碗,黄炎夏回来了。

黄茂林忙迎接了过去,“阿爹回来了,先吃饭吧,我才放碗。”说完,他立刻又拿了只干净碗,把剩下的一大碗饭全部盛给他,剩的菜也倒进他碗里,又把那块锅盔放在上面,双手端给了黄炎夏,顺带搬了张凳子,放在正房廊下。

杨氏也出来了,“当家的回来了。”

黄炎夏点点头,嗯了一声,洗了手后,接过碗坐在廊下就开始吃饭,一边吃一边问,“你今儿如何?可还顺利?”

黄茂林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堆铜板,一边笑道,“今儿再顺利不过的,阿爹,钱都在这里呢。两大板水豆腐,卖到最后几家一家多给了一二两,一共五十四文钱。二十斤千豆腐,一共三十文。两样拢共八十四文钱,都在这里。”

黄炎夏心里有谱,两大板水豆腐一共八十斤出头,差不多就是这个价钱。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