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八十年代搞京剧(21)

作者:苏放英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刚才我说的都是开场的套话,大家别当真了。尊敬,亲爱,敬爱,多么美好的词汇,可是我想问,有些人,您配吗?” 盛慕槐说着,往钱卫红的方向看去,全校师生没想到盛慕槐不按套路出牌,一时间愣住了。

在鸦雀无声中,盛慕槐的声音从高音喇叭中传出来:

“学校是什么?是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地方,小学尤其如此。老师的职责是什么?是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才。但是有些老师,他们自以为掌握了权力,在一个封闭的小环境里,就可以像皇帝一样对学生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没错,学生没有办法对你造成什么影响,可是你知道吗,你的行为毁掉了多少人以后的人生!”

“还有一些同学,他们接受了老师扭曲的价值观,把自己变成老师惩罚同学的暴力工具,肆意的用言语霸凌同学。可是你们不知道,不说肢体羞辱,就是随意的一句话,也能够化成伤人的利刃,有些心理创伤可能用一辈子都不能抚平。你们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当这些言语反过来又刺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你们是什么感觉?”

盛慕槐的眼睛看向王明和李大红,他们的头垂着,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威风。

“还有些同学,他们是善良的,但他们同时也是沉默的。他们善良地放任周遭的一切发生,却没想到这把火也能够烧到自己的身上。就像马丁·尼莫拉的诗写的,‘纳粹杀共-产-党时,我没有出声——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接着他们迫害犹太人,我没有出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最后当他们开始对付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为我发声了。’”

盛慕槐的专业虽然是古代文学,但她看的书既多又杂,这首诗当时让她很有感触,就记了下来。没想到还能有用到的一天。

盛慕槐的声音清脆又坚定,直直地打入人心里。凌胜楼看向国旗台上的那个身影,他没有哪一刻比这一刻这么确定,这个丫头将来会成为角儿。

盛慕槐的演讲还在继续,校长不断地对主持人打眼色,示意她快点接几句话把盛慕槐给请下来,主持人却犹疑着站在主席台边。

盛慕槐看到了她,冲她摆摆手:“我的演讲结束了。我知道我今天的讲话可能并没有任何的作用,环境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只要有一个人能够在羞辱别人前停下来,稍微反思反思,我觉得也足够了。”

说完这话,盛慕槐就从台上下来,头也没回地朝校门走去。

就在她要离开操场的那一刻,稀稀拉拉的鼓掌声从不同的角落传来,然后又汇聚成一片,越来越大,仿佛一股浪潮,直到她走出了校门仍旧未停止。

凌胜楼已经在门口等她了。两人默默往槐下初中走去,一路上都没有说话。

盛慕槐心里还想着刚才的演讲,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没有看见周青蓉,也不知道她究竟怎么样了。希望今天的演讲多少能给她一些勇气吧。

盛慕槐和凌胜楼走进初一三班的时候,已经在上早自习了。

班主任是英语老师,55岁,是解放前的大学生。但是他戴着一副跟啤酒瓶底差不多厚的眼镜,穿一件宽大的灰色短袖衬衫,大裤衩,凉鞋,和街上的普通老头没什么差别。

他没对盛慕槐流露出任何过多的关注,只是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她,夏目让同学们以后都和她好好相处,然后在教室里看了一圈,说:“你就坐在凌胜楼旁边吧。”

***

初中的日子过得有些波澜不惊,班上的同学都比盛慕槐大几岁,好奇过几天后,也就把她当成班级的一份子了。

她也养成了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练功的习惯,仿佛在和凌胜楼比早起似的,没想到他这么幼稚,有个时候两人在新整理出来的练功房外遇到了,他还要快走两步,就为了比她先进屋。

盛慕槐同时还和于笑兰学戏,学的第一出戏是《女起解》。于笑兰教得认真,盛慕槐学的用心,哪里不好晚上回去在系统里观摩大师的视频,然后再在练习室里自己练习,很快就把这出戏给学会了。于笑兰于是又教她《二进宫》。

就这样一个月过后,端午节到了。20里外的张家庄娘娘庙要举办庙会,将凤山京剧团请去演出。

第20章

张家庄娘娘庙曾经是十里八乡香火最旺盛的一个庙宇, 每年端午前后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到了正日子,村民会将娘娘的神像装扮一新,从庙里抬出来游街, 然后再送回庙内,传说这一天许愿最灵, 甚至会有邻县的人特意赶过来上香。

1966年的时候,庙会被取缔了, 娘娘庙也被改造成了生产队队部。直到前两年, 生产队才把队部撤走, 公社领导研究讨论了整整一年,终于决定今年端午节重开娘娘庙,把藏在柴草堆里整整十五年的神像重新请回庙内。

所以这重开的首届庙会,一定要办的足够盛大,足够热闹。

凤山京剧团这次是全团出动,每天下午都要在庙旁搭的台子上演出,连演三天,直到把娘娘接回神庙为止。

盛慕槐连着求了爷爷好几天, 直到于学鹏都亲自出马了,盛春才终于允许她请假两天,和团里一起到张家庄去。

盛慕槐有点儿忐忑地去和班主任王勋平请假,谁知道他推了推厚眼镜说:“这有什么?宣扬传统文化, 那是大好事儿,我们的人民太需要传统了。你的假我批准了,这周六我和家人也会去逛庙会, 你要好好表现啊。”

这次凤山京剧团要演的是连台本戏《封神榜》,和另外两个地方戏曲团合作,京剧、梆子两下锅。三个团都对这次演出十分重视,只要想想各乡镇那么多人会来逛庙会、看戏,如果演得好了,还怕以后没人请吗?

盛慕槐又是恳求了好久,才捞了个龙套宫女演。

她兴奋地几天都没睡好觉。虽然只是个背景板,可这是她第一次有机会扮上戏,真正的上台参与演出啊!为了这场演出,她把攒的积分全换成了《封神榜》的戏,每天练功更加刻苦了。

可参与排练了好几天,于学鹏却把盛慕槐找来,对她说:“槐槐,有个不好的消息要告诉你。”

“什么?” 盛慕槐问。

“你可能没法参与这次的演出了。” 于学鹏有些遗憾地说。

“为什么?” 盛慕槐觉得心里一慌,又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问于学鹏原因。

“我们几个剧团找遍了仓库,可就是最小号的戏服也得超过一米五才能穿,你现在还撑不起来。要说现做,那也来不及了。” 于学鹏说。县京剧团是不肯帮忙的,他和另外两个梆子子团的班主关系好,三个团一起在自家的戏箱里找了好久,都没能找到适合盛慕槐的戏服。

盛慕槐再过一个月才满10岁,身高在同龄女孩中算高,接近一米四五,但还是穿不上戏服。

盛慕槐立刻说:“班主,我可以踩跷啊!我的跷有十五厘米高,穿上身高就接近一米六了。”

“这倒是个办法。” 于学鹏思考了一会儿,不是很放心:“但是你要在台上连站一个多小时,踩着跷能站住吗?”

长时间的站跷比穿跷走路还要难,更何况在台上几乎要一动不动。

“没问题的,班主。从今天起,我就踩跷参加排练,绝不拖我们凤山的后腿。” 盛慕槐向于学鹏保证。

就这样又排练了几天,于学鹏看盛慕槐真就能踩跷站一个小时,这才真正放下了心。

终于到了要演出的前一天。

于学鹏早早就租来了两辆驴车,把戏箱、道具都搬到了车上,还有几个空位,就让给剧团里的老同志和女同志坐。

盛慕槐脚上已经绑好了跷,这几天她为了锻炼自己,几乎是一整天都不摘跷。坐一会儿,她还下车来跟着走一段山路,要不是戏班子里的人早就知道她能有多么倔,肯定会拼命劝她演出前别跟自己过不去。

张家庄离槐下镇的直线距离虽然只有20里,但是要翻过两个山头,也要走小半天才能到。

走了两个钟头,太阳升的高高的,已经是正午,前头可以看到一个村庄。

于学鹏说:“我们就在小周村歇歇吧,找个阴凉地儿喝点水,吃过午饭再走。” 剧团的人都带好了自己的干粮,把驴车停在几棵树下,大家纷纷席地而坐,拿出馒头来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