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女相(245)

唐太宗让近侍将战报,重念一遍,而后道:“仅以六人阵亡的代价,歼敌八万,此战真是痛快,真是痛快啊!”

魏徵也是动容道:“韩王妃手中的兵力不过七千,面对八万铁骑,处于劣势,在大军未至的情况下,收复龟兹,吓得突厥西逃,占领交河城,降服突厥叶护,此战她是如何做到的啊!”

唐太宗畅快大笑:“兵法有云,出奇制胜,朕这弟妹自有取胜之道,想朕十数年前,不也是以少胜多,大破窦贼王贼于虎牢关吗?”

魏徵轻轻颔首,心中震撼,难以言语。

虎牢之战可谓是唐太宗毕生战役之中,打的最为出彩的一仗。

昔日唐太宗在攻打洛阳之际,将郑帝王行满困于洛阳,夏王窦建德领兵十余万,前去营救,连克数城,来至虎牢之东,因大唐主力部队需要围困洛阳,唐太宗腾不出手中兵力迎击夏王。

故而召来部下商议,部下众将多是主张退避,而唐太宗却力排众议,下令分兵围困洛阳,占据虎牢关,阻止夏王军队向西进犯。

在这危机关头,唐太宗亲率三千骑兵抵御夏王十万大军,与之决一死战,终是功成,以三千玄甲军大破夏王十万部众,取得胜利。

房遗玉此战的精彩程度远不次于当年那虎牢之战。

房玄龄不再忧愁,抚须轻笑,面带得色。

长孙辅机则是一脸震撼,面上颇有几分怪罪侯君集的无奈。

至于李高明则是嫉妒忿恨于表。

唐太宗喜不胜收,乐个不停,拿起战报反复阅览,似乎那仗跟他打的似的。

“今天就到这了,退朝!”唐太宗一挥手,抓起战报,直奔内廷而去。

刚入御花园,就见李元嘉伴着宇文皇太妃、长孙皇后在园中漫步,纳凉。

在房遗玉出征不久,唐太宗便让人去韩王府将李元嘉给请回来了,只是李元嘉却以代替房遗玉敬孝为由,屡次拒绝。

最后还是唐太宗气急,孝敬岳父岳母却是应该,可宫里的亲娘和皇兄皇嫂就能不管了?他拿房遗玉当半个闺女看待,亲弟弟却这么不顾家?

故而唐太宗亲自杀上韩王府,说宇文皇太妃想儿子了,你若不回去,朕也只得将你绑回去了!

李元嘉也觉自身做法欠妥,故而搬回了宫中别院。

唐太宗在远处叫喊道:“元嘉,瞧朕给你选了个多好的王妃,真是厉害,连朕都吓了一跳!”

李元嘉闻言巨震,本想跑上前去,然而抬头看了眼宇文皇太妃,实在觉得有些难为情。

宇文皇太妃会心一笑,点了点头:“去吧!”

李元嘉面上着实有些难为情,已然几月没收到房遗玉消息,刚为人夫的他,每夜独守空房,怀抱中少了房遗玉,实难入睡。

这几个月来那对房遗玉的思念,无法休止,此刻终是战胜一切礼教,顾不得修身,快步向唐太宗跑去。

“皇兄,莫非是有玉儿的消息,什么情况,她怎么样了?”

唐太宗见李元嘉这般心急,也不戏弄他,直将房遗玉的战果一一道明:“在侯大总管的主力部队还未抵达之前,你那王妃不但全歼突厥八万大军,且兵不血刃收复龟兹,吓的突厥大汗西逃,连突厥叶护也向她献上交河城,此番征伐西域,她仅以七千军卒,便完成了朕交代给十二万大军的任务。可以说,此战打的无比漂亮,她几以一人包揽战功,连侯将军那行军大总管都远远比不得她!”

李元嘉闻言大喜,为他爱妻有这般成就而感到开心喜悦。

第341章 君臣嫌隙

宇文皇太妃听了也一个劲夸房遗玉有本事,是天下女子的表率,就如平阳公主一般,同时还道:“玉儿某些方面比男子还强,单说那性格脾性就比侯君集要强上许多,将来成就必会胜他。”

宇文皇太妃只是随口一说,却让唐太宗心头一颤,表情微微一变。他先前被房遗玉的战功吸引了心神,以致于忽略了细节问题。

重新拿起战报,看着开路大将四字,唐太宗眉头越皱越紧:“这到底是君集愿意重用房遗玉,还是存心设计房遗玉?”

唐太宗继续向下看去,比对着时间,想着侯君集过去的做派,面色愈发严肃:“君集为人极重颜面,怎会被房遗玉爬上头顶?这时间也是不对,房遗玉一个先头部队,怎会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破突厥、收龟兹?除非二者距离过远,侯君集撵不上房遗玉,也阻止不了。可房遗玉又为何会将主力军远远甩开呢?”

诸多疑惑,逐渐于唐太宗的脑海中汇集,再逐渐清晰明了,答案自是跳了出来。

唐太宗面带严峻之色,道:“来人,去请房杜二相至甘露殿共商国事。”

甘露殿。

唐太宗坐于殿上,手中拿着几封战报左看右看,见房杜二人受召而至,便将战报传于二人。

“你们可发现这其中异常?”唐太宗左手食指轻轻击打着桌案,目光于二人面上不停扫动。

房杜二人相继看了战报,对视一眼,不肯言语。

“看来你二人也明白了,只是什么都没说?”唐太宗的表情愈发严肃,在得到宇文皇太妃无意间的提醒后,唐太宗立刻将侯君集传回的几份战报,反复看了几番,发现其中问题极大。

侯君集传回的战报多是介绍行军途中的琐碎,对军事部署只字不提,关于此处,唐太宗先前就觉奇怪,然而侯君集本是大唐军方第一人,也是他最信任的心腹之一,故而也没太在意,唐太宗相信侯君集,不认为他会在选拔开路大将的小事上出现漏洞。

如今想来,这何止是漏洞,这其中有着大问题。

千里沙海被称之为死亡之路,侯君集不以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契苾何力作为先锋,却派遣一个从未去过西域,且年岁尚不足十八岁的女将,担任这般严峻的任务,其中必然存在问题。

一想着侯君集利用职务之便公报私仇,唐太宗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他总以为侯君集只是脾气差了些,却是没想到他能做出这种事来。

“不知韩王妃与侯君集到底有何嫌隙,竟能令他这般不守规矩?”唐太宗说其不守规矩,已然可以看出他心中不满。

房玄龄近前一步道:“陛下可还记得年前,玄成举荐侯君集为相一事?”

唐太宗面色微动,想起那事,记得他当时还赞同侯君集为相,可房杜二人却百般制止,致使事情告吹。

唐太宗沉吟半晌,道:“看来你二人是对的,他气量太小,确实不可为相,此外——”

唐太宗看了眼房玄龄:“朕已决定将其召回,查问此事!朕知房相心念大唐社稷,不愿大唐失去侯君集这么一位大将,见韩王妃无碍,打算大事化小,然而既然朕已知晓此事,那就绝不能不闻不问,也绝不会姑息养奸!”

“那龟兹?”房玄龄担忧道。

“在安排妥当之前,先让韩王妃代为处理龟兹一切事宜吧!韩王妃头脑活泛,自能知晓朕的用意。”唐太宗已下决定。

龟兹王城。

房遗玉收到侯君集大胜归来的消息,也不禁赞叹,奔袭千二百里,在全军俱疲的情况下,仍能力克突厥主力,确实无愧为大唐名将,虽说房遗玉本人对侯君集恨得要死,可对他这份本事却是佩服的很。

刘正则的面上也露出服气之色:“这侯大帅气量虽小,可这用兵的本事却是厉害。当然,无论他再怎么挽回,这功绩也比不上将军了。”

刘正则对侯君集是服气,可对房遗玉却是仰慕。

以四万破十万,压根不能与房遗玉的七千灭八万相提并论,更何况二者的情况也不对等,侯君集背后有着十五万大军为依仗,全无后顾之忧,而房遗玉则是孤军深陷腹地,二者全然不具可比性。

房遗玉轻轻一笑,也不以为意,先前她与侯君集相争,只因不满侯君集公报私仇,想瞧她笑话,故而以眼还眼,与其争功,让他变成笑话,现在目的已经达到,自也无意再争。

当然,若是侯君集贼心不死,房遗玉也不可能坐以待毙。

故而,房遗玉也让刘正则谨言慎行,别将胜负看的太重,若是大唐朝中内斗起来,绝非好事。

刘正则闻言肃然起敬,也明白了房遗玉与侯君集并非同一种人,她虽为女子,可胸襟却要比侯君集宽广许多,实是那种干大事的人,颔首笑道:“正则明白了,以后注意。”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