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617)

作者: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又别说兰心而今性情大大收敛,便是今日因为有华英作伴,华英也会斡旋化解矛盾,压根不可能让陶芳林得逞。

而今日周太太也收到了邀帖,自是会来吴王宫捧场的,只是当她见到李家大舅母时未免几分愧怍,李琬琰却赶忙上前安慰:“周世母不必过意不去,是我家二妹妹没这福份,母亲和二妹妹必不敢怪怨周世母的,母亲还特意叮嘱了我,我这便带周世母去见陶才人。”

周太太却推辞了:“陶才人今日这样忙碌,我便不多打扰了。”

“陶才人是最和气的性情,我又有幸能得才人欢心,世母不用担忧叨扰才人。”李琬琰笑道。

但春归已经留意见周太太到场,这时已经往这边迎了过来。

所以周太太到底没有“叨扰”成陶才人。

不过春归也没有太多空闲陪着周太太说话,将周太太迎去宴厅落座,客套应酬后便暂且告辞了,今日周太太是与长媳一同赴宴,婆媳两个按照春归的指引去观赏金英的途中,长媳便低声道:“怎么李家那位大姑奶奶竟是如此浅薄的心性?刚才是在母亲面前卖弄她甚得陶才人的赏识呢,足见贪慕虚荣,媳妇也见过李二姑娘,确然是豁达直爽的脾性,和李大娘子哪里像亲姐妹。”

周太太的长媳和自家相公夫

妻失和,不过对周太太却甚孝顺,周太太对长媳也并无不满,听这话后,只拍了拍长媳的手:“咱们家与李家的婚事都作罢了,就莫再理论这些是非,我们今日能得宴请,承的是顾宜人的盛情,宜人既然没有把我们引见给陶才人的意思,我们便不能往陶才人跟前凑,你记得这点也就是了。”

“就是不知未来的弟妇是个什么性情,媳妇还不曾见过赵姑娘呢。”

“这我哪知道,光听序儿说了句好学上进。”提起这事,周太太至今仍觉哭笑不得。

长媳也“噗嗤”笑出了声:“小叔这是拿交友的标准找媳妇呢。”

周太太叹了一声。

她生的两个儿子,性情都是一模一样的古板,大媳妇却甚跳脱,所以才和大儿子说不到一块去,大儿子在岭南为官,大儿媳压根都不愿跟着去,就这样夫妇两都能为了孙儿的教养用书信争执,她只望着赵姑娘日后真能与小儿子和和美美,管赵姑娘是什么性情呢,小儿子欢喜就行。

说是赏菊宴,春归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切题”的准备,她亲自设计,用菊花为主植造了风情各异的十八盆景,而今便摆在清晖园的皎星、明河两处庭榭分别供男宾女客观赏,周太太婆媳刚一进入皎星庭,便听见了满耳的赞叹声。

十八盆景当然不是随意在皎星庭里堆放,根据风格不仅搭配着单独的几架,形成错落之序,每一盆景边上还悬挂有画幅或者诗文,主题当然都与金英相关,端的是别有意趣。

周太太的长媳一边欣赏一边赞叹:“盆基和花石搭配当真是别出心裁,这断然不是商市上购回的成品,难不成吴王宫里还留有技艺不凡的花匠?”

就听身后有人说道:“这可不是花匠的手艺,是陶才人亲手打造的盆景,李家弟妇若然有心请教,何不随我去见陶才人?陶才人势必乐意指点。”

周太太婆媳两一转身,竟然又看见了仿佛如影随形的李琬琰。

李琬琰未必不知这些盆景出自谁的手法,不过在她看来这是周王府的赏菊宴,周王和陶才人才是主家,春归自然不敢抢了陶才人的风头,所以随口就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她压根就没想到陶才人已经对钱夫人等等声明了这些操劳事她都没有经手,以此才在众人面前划分清明她和春归谁是主从。

又正好华英与兰心也陪着好些闺秀来了这处逛玩,华英听见自家姐姐当众胡说八道,难堪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躲躲,红着脸过来冲周太太见礼,自然也拉上了兰心。

周太太倒也不是没有见过兰心,只是不谙兰心的性情而已,这时还哪顾得上陶才人,心思都用在了兰心身上,于是一行人便暂时离开了皎星庭,另换了清静地方说话。

李琬琰却仍不死心,竟也跟上前去参合,当着周太太的面,把兰心好一番吹捧,但她却又说错了一句话:“我听陶才人说,往前常与二姑娘谈诗论赋,二姑娘的才华既然能得陶才人认可,想必是当真出类拔萃的,如皎星庭里的十八盆景,说不定就离不开二姑娘的建议。”

兰心的小脸便立刻板成了铁片一般。

------------

第626章 不请自来

俗话说本性难移,赵二姑娘虽然把戾气有所收敛,且此时还算懂得了一些善恶是非,但不代表着就突然变得平易近人了,看在华英的颜面上,她对李琬琰说不上恶意,却并不曾把李琬琰多么放在眼里,没打算亲近,更何况李琬琰还把她和“死对头”的陶芳林相提并论,隐隐还有把陶芳林抬得比她要高的话外之意。

这就触及了赵二姑娘的逆鳞。

“陶氏也配和我谈诗论赋?可别玷污了诗词两个字,再讲李大娘子不是也心知肚明么?十八盆景明明是我嫂嫂栽植打造,想出这个妙法来弥补清晖园中此时无有金英可赏的缺憾,李大娘子竟然睁着眼睛说胡话,口口声声吹捧陶氏?她不过就是个周王府的侧妾,也值得李大娘子如此阿谀奉承?”

李琬琰:……

这下连华英都忍不得了,讪讪拉着李琬琰告辞,走开后才着急道:“姐姐说那些诳语有何意思?白白惹人不耻。”

“这怎么能算是诳语?那些盆景虽然是顾氏准备,可今日谁才是主家?顾氏无非是服从陶才人的嘱令而已……我这样做,卖力为周家婆媳引见陶才人,还不是一心为了妹妹着想,你已经将姻缘都让给了赵姑娘,就该让赵姑娘和周家人念你的情,你可不能事事都指望着顾氏,陶才人也是赵姑娘的表姐,又是宗室妇,你要能得陶才人的心意,周家人和赵姑娘还敢不补偿你?”

这番话一说,让华英越气越躁,话便说得有些直率了:“姐姐要讨好谁,休打着为我着想的旗号,这般势利事体我可羞耻做为。”

姐妹二人首回闹得不欢而散,但华英的气辱只是一时,李琬琰却暗下向陶芳林抱怨妹妹不识好歹,陶芳林哪有闲心去管这姐妹两个间的嫌隙,只拉着李琬琰细细打听兰心和周杰序间的事,当确定兰心果真钟情对方时,陶芳林微微冷笑,很是期待她今日的一番安排。

却说周太太婆媳二人近距离“领受”了赵二姑娘的暴脾气后,周太太有点怔忡,倒是周大嫂“噗嗤”又笑出声:“赵姑娘这性情,与小叔还

真是绝配,我刚才恍惚间,几乎有种小叔子在指责李大娘子的错觉了。”

周太太哭笑不得:“你还别说,这两个孩子还真都是一副直肚肠,这情境若换一个人,就算再是如何不满陶才人,在未来婆婆和妯娌跟前儿哪能够这样说话的?多半和李二姑娘一样岔开话题就是,偏偏序儿和赵姑娘就是极少数,他们两个竟然还聚了头……”要万一婚后生了磨擦,吵闹起来那还了得,岂不有如两把火铳互射弹药,周太太这会儿单是遐想一番那等情境都觉头疼耳鸣。

“婆母也莫太过担忧了,在儿媳看来,赵姑娘待李二姑娘可大不一样,李二姑娘讪讪拉着她姐姐走开后,赵姑娘跟我们讲起李二姑娘来,可都是好话,说明赵姑娘对于她自己看重的人并不刁蛮,赵姑娘既钟情于小叔,应当待小叔也能包容。”

周太太盯了长媳一眼,无声的叹了口气。

她真是不明白了,长子和长媳分开来看品行都没什么不当,怎么两个在一起就是相互看不顺眼呢?为丁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吵得不可开交,冷战起来没完没了,儿子嫌儿媳话多不够稳重,儿媳嫌儿子睡觉鼾声太吵,过去都在金陵时,一月里有二十多天都在分房睡,难不成就是因为不是彼此钟情的人?

也罢了,赵姑娘毕竟是小儿子自己择中的配偶,脾气别管有多大,那小子都只能自己捏了鼻子忍着。

又说周杰序,今日他当然也来了吴王宫赴宴,不过是和父祖就座于男宾席,又因遇见了好几个同窗和友朋,自是和同龄人去高谈阔论了,此时还未开宴,这一桌人便趁着早前观赏了明河榭十八盆景的兴致,以此为题切磋起诗词来,也不用专备笔墨纸砚,谁先有了腹稿谁就开口吟诵,众人一齐评判,说好了“榜尾”者过会得罚酒三杯。

上一篇:贵妇小日常下一篇:嫌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