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弘复帝勃然大怒:“到此地步你竟然还敢妄言政事?!”
惠妃暗自冷笑:看来王太后一番苦心筹划,弘复帝却也没想着把储位交给周王呢,不过王氏必然能够知晓今日长乐宫中我与弘复帝的对话,我已不成威胁,且安陆侯府日后还有可能成为周王的臂助,王氏应当能容父兄及诤儿一条活路。
虽情势艰难,尚有日后可期。
惠妃不再言语了。
“废江氏妃位,暂禁长乐宫听候发落。”弘复帝起身,最后看了一眼江雨薇。
他有些想不起来初见时,这女子的神情形容了,奇异的是他竟然还记得她的闺名,更奇异的是他居然不怎么觉得恼火,都说爱之深恨之切……自己应当并不在意江氏是否虚伪是否贪婪吧?看来情深与否,还确然和记不记得闺名无甚关联,这样一想好像对皇后的愧疚心就有所减轻了?
弘复帝神色如常的从长乐宫行至慈宁宫。
王太后料到弘复帝会来,没料到的是弘复竟这样心平气和。
太后都觉诧异了,所以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莫非惠妃清白无辜?”
“不,芳菲惹确定是江氏的阴谋。”
太后半晌才“哦”出一长声来:“皇上今日还真沉着。”
弘复帝虽无多少笑意,
唇角还是颇显自然的往上提了一提:“说也奇怪,朕还当真不觉急怒,许是自从岁前就有了觉察,而今倒不觉得多么震惊了。”让他气恨的是太孙,相比之下惠妃的种种作为还真不足以让他惊怒。
“皇上是真没把江氏上心啊。”作为过来人,王太后格外理解弘复帝的心情:“世上多闻的是喜新厌旧,稀少的是故剑情深,不过皇上偏是稀少的性情,对于慈庆宫时的旧人从来更多情义,江氏原本就未和皇上同甘共苦过,情份浅,背叛不背叛的皇上也就没那样介怀了。”
“大抵如是吧,不过江氏今日的反应朕此时想来尚觉……虽说出来怕是会让母后笑话,不过竟觉忍不住想要和母后倾诉了,朕觉得江氏竟莫名可怖。”弘复帝才把长乐宫的耳闻目睹说了一遍:“要论毒辣,朕也从贵妃身上早就见识过了,却都没有如此的……不寒而栗。”
“郑氏的张狂都在表面,爪牙就没收起过,这世上的大多人其实都更抵触阴冷冷的蛇蝮。”王太后没有安慰弘复帝,问:“皇上打算如何处治江氏及安陆侯府?”
“江氏求死,说这多恶行的因由竟然是源于对朕的真情挚意,还道她的愿想是相助朕实现中兴盛世……到此罪证确凿无从狡辩的地步,她还在盘算迎合奉承争取网开一面。”弘复帝把手指扶着额头,似在检讨自己是否真做了什么荒唐事才至于让江氏认定了他竟然如此愚蠢。
“仗着些点的小聪明,江氏一贯便是如此自以为是。”
王太后显然对江氏的心态洞若观火——大抵是以为她所谓的真情挚意有如和璧隋珠,得之必感欣幸,所以还企图着利用这番花言巧语相迎合谄媚,紧跟着再奉承弘复帝心系社稷民生的贤明之治,弘复帝便会将她当为红颜知己,却不曾想若真能如此轻易,又何需得多年诡忍暗中图谋,最终致使犯下如此一旦暴露便会身死命绝的罪行?江氏若是生于光宗朝,或许还有用武之地,她多少的机关算尽,却到这时还没看清弘复帝和他色令智昏的父祖存在本质的区别。
“朕不能宽饶江氏,不过诤儿虽为江氏所生,懵懂幼/齿还并不曾涉及权夺诡谋,不应判处与江氏同罪,朕只是尚在发愁今后让谁抚教诤儿……”
“皇上其实已有决断,不过又需我这老婆子去当说客吧。”王太后轻轻一笑。
------------
第479章 忤逆至极
弘复帝有点尴尬,闪了一闪眉头:“和嫔的性情着实执拗。”
“和嫔行事自来不会不顾大局。”王太后略一沉吟,决定去当这回说客:“五郎眼看就要离京游历,和嫔在宫中也甚孤单,十郎和三郎有别,和嫔对江氏心中并无块垒,十郎交给和嫔抚教确更让人放心,只是江氏犯此大罪被处废位赐死,她是再无资格照享皇子生母的名份,皇上若真为十郎考虑,也不能让十郎就此担着罪庶所出的污疵。”
“是,诤儿日后既由和嫔抚教,理当尊和嫔为生母。”
“安陆侯府江琛父子,皇上可也有了处治决意?”
这一问题却让弘复帝沉吟得久了些。
王太后微微一挑眉头,也不逼问。
“江氏虽自己承认了主谋之罪,但朕心中明白她的企图,是还想给诤儿留下一脉人势。不过朕若诛连安陆侯府一门……难免就得将其罪行尽皆公之于众,包括太师府朱氏那起陈年旧案。”弘复帝长叹一声:“朕失察至此,对文正公实怀愧疚,原本也应当重惩皇后,但无论这起旧案的真凶主谋是谁,当年已经还了朱氏清白,且再也不能让朱氏死而复生……”
“皇上是不想再因旧案惩处皇后。”王太后听明白了弘复帝的言下之意。
“所以对安陆侯府便将有所宽敕,朕打算,只将江琛夺爵贬为庶民。”
这刑罚相较罪名是极大的宽敕了,但王太后并不打算反对弘复帝的处决,因为弘复帝或许没有意识到,但王太后却有察觉,弘复帝不忍将皇后甚至魏国公府处罪,其实已经在考虑废储,弘复帝宽敕江琛不是因为和江氏间的情份,而是不忍将后族逼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是因夫妻结发之情,也因父子骨肉之情。
弘复帝对故太子秦谛的愧疚心至今未曾释阔。
相比于江琛的死活,王太后更加关切的是弘复帝的心结,当然,如果重惩后族、江门而宽敕太孙更加于时局无益。
而这一天,不仅仅是江氏的一败涂地,慈庆宫里也同样风云惨变人人自危。
因为不仅东宫内侍冯柏济突然被东厂逮捕,就连太孙都被下令软禁,消息很快传到了坤仁宫,沈皇后手里的捧炉坠下砸中脚背,她一点也不顾挨的那下闷痛,更加再顾不得像一贯那样维持扶着婢女颤颤巍巍行走的仪态,稍提了马面裙运步如飞,甚至远远抛下相随的宫人独身直闯进乾清宫。
弘复帝料到沈皇后会来。
没有礼见没有膝跪没有帝后君臣间的规范过场,沈皇后手撑在御案前倾了身体,湿红的眼眶坦露悲愤,但她的唇角颤抖得久了,质问的话却仿佛问不出口。
“皇后跟我去一趟慈宁宫吧,太孙稍后也将至母后宫里。”弘复帝垂着眼睑,满面疲惫。
他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掩庇太孙的罪行,弑害尊亲,这是弘复帝的逆鳞,他无法想象倘若这回不是因为王太后自身机警,待那盆虎刺梅吸收芳菲惹的剧毒,导致于他而言虽无生恩却比生恩更重嫡母惨死于剧毒之下,他该怎么面对天下臣民面对自己的良知!
“裕儿还是太孙么?裕儿还是东宫储君么?怎么会有被软禁于慈庆宫的储君?就算皇上当年,也没被先帝逼于如此绝境!”皇后到底还是质问了出来,她摇着头,撑在御案上的手在剧
烈颤抖,而忍了一路的眼泪也在这时有如决堤:“皇上要废了裕儿的储位,就是要把裕儿逼入死路,皇上怎么对得住谛儿,怎么对得住我那苦命的孩子!”
“皇后难道不知我当年为何没被先帝逼于绝境!”弘复帝也拍案而起:“如果不是母后,不是文正公等等忠臣一路护侍扶持,软禁?我与皇后与谛儿早就死于彭申二妇的逼害中伤,皇后问我怎么对得住谛儿,怎么不问秦裕怎么对得住他的曾祖母,谛儿和裕儿的性命全赖母后所赐,但秦裕做了什么,他竟然胆敢弑害他的曾祖母!”
“不,裕儿不会,裕儿不会,必有逆徒栽陷!”
“会与不会,皇后还是先听秦裕的说法吧。”弘复帝已经不想再和皇后争辩了,他甚至都不想提起皇后串谋江氏行为那桩罪恶,那个时候他分明已经答应了皇后,必定会立长孙为储,但皇后仍然信不过他,否则怎会借着万氏之计谋划与太师府联姻?皇后穷尽心思为了东宫扩充人势,结果呢?长孙左右从此满布贪婪奸诈的小人,这些人胆敢为了一己私欲罔顾国法,太孙成为如今的模样,犯下等等罪恶,他有失察之责,皇后同样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