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乘风继续道:“根据所处的条件背景不同,天子当行之事也不一样。比如说,国家此时民不聊生,内忧外患,最应做的该是休养生息,偏偏遇上一个雄才伟略的君王。也许此人在另一个环境下可以有所作为,但现在却葬送了王朝。”
“说到底也只是一句话,明君,应行当行之事。所以皇上要选哪位做太子,完全取决于您今后的治国策略。”
嘉靖听罢思考很久,直到李乘风腿都要站麻了,轻咳两声,他才恍然惊醒。之后神色郑重道:“朕明白了,多谢李大人解惑。”
李乘风摇头,行礼告退。
深夜,朱厚熜越想越不对,突然间狠狠一拍桌子:“又让他给忽悠了,说了半天又将球给踢回来了!”周围宫人纷纷吓得噤若寒蝉,努力将自己缩小。黄锦偷偷瞄了一眼,心中犯嘀咕,这皇上,怎么还边生气边笑啊,真是君心难测。
之后的一切,就与李乘风无关了,他继续每日上班打卡教课,跟好友聚会,看书下棋,如果不是没有网络,现在的日子也跟二十一世纪差不多。反之严嵩那边拼命刷端王那边的好感度,一时间净连礼部的正经差事都顾不得。
而就在此时,皇上的一封圣旨彻底打破了这表面的平静。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以绵宗社无疆之休。
朕仰惟祖宗昭垂,继朱载垕为子,付托至重。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听着上方太监一字一句宣读圣旨,李乘风不用看,都能感受到周围大臣们震惊的情绪。微微叹气,跟他想的一样,果然是益王派的朱载垕吗……
想也是,虽然嘉靖帝是个明君,但跟满朝文武的关系委实有些太僵了,现在还是和平年代,长此以往必定对国家不利。此时就需要一位宽厚仁义的继承者略微缓和,学识和治国这种事都可以日后再学,性格却很难扭转。
并且看样子,皇上之后定是要有大动作的,有个沉稳的太子也相当于安抚天下。
李乘风是想的明明白白,可旁人不知道啊,就连益王世子都傻了。他本来就没报什么期望,也知道他们父子都不受皇帝待见,便宜儿子文武都比不过另外两个候选人,就连长相都不如他们雪玉可爱,这怎么就成太子了呢?
不得不说,益王世子实属大明第一锦鲤,先是捡了个王位,这下养了两年的儿子日后又要当皇帝。
张璁严嵩则是面如死灰,他们以为板上钉钉的事黄了,不仅白费力气,结交藩王的事倘若被有心人翻出来,还十分麻烦。
严嵩还好,很快又打起精神重做打算,张璁毕竟跟嘉靖相处这么些年。回想起这从藩王进京开始一系列的事,心里仿佛坠了铅块,皇上怕是早就有所成算啊……
作者有话要说:朱载垕就是隆庆帝的名字,因为他是明朝少数还算靠谱的皇帝,所以不想把他蝴蝶掉……
另外那个大鸡小鸡,也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不过严嵩非但没有责怪高拱,反而跟着一起笑,还夸高拱幽默。
严嵩这个人,怎么说呢……他肯定是奸臣无误,但是他的坏其实很大一部分跟嘉靖、还有他儿子严世蕃脱不了干系。
要是明朝历史上有没有比严嵩还坏的,肯定有,而且还不少。那么为何严嵩这么有名。
其实这个就是明朝小说发展的体现,小说想需要反派,当时严嵩有名,就写严嵩,之后老百姓口口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严嵩还还在世的时候,以他为反派的小说戏曲就有几十部,堪称同人写手的宝藏,大明第一素材库……
第82章 倒台
事实证明, 张璁担心的不无道理,在皇储确立, 几位藩王世子不情不愿的离京后, 嘉靖开始发作了。
这天下朝,张璁作为内阁首辅独自去找皇帝汇报工作,说的唇干舌燥, 可龙椅上的嘉靖却一改往常, 没怎么回应。张璁当时就觉得不太对劲了,果不其然,嘉靖突然开口道:“朕依稀记得, 张大人是朕刚登基那年中的进士?”
“回皇上的话, 的确是这样没错, 臣是第一届天子门生, 荣幸的很。”张璁回答的恭恭敬敬。
嘉靖轻笑:“当年大礼议,面对百官你一小小的新科进士第一个站在前面为朕开口,着实是帮了朕大忙。但是朕后来没保住你, 让你被杨廷和赶到南京去了,属实有愧啊。”
“为天子分忧, 本就是臣该行之事, 哪怕粉身碎骨都在所不辞,更何况之后皇上将臣调回京城, 如此信重,臣万死不辞。”张璁面露感激之色,接着仿佛有些不好意思道:“况且那时臣也不是完全不害怕, 只不过路遇一道士,给臣卜了一挂,臣方才有勇气。那小道士、小道士……”
张璁突然不说话了,身体仿佛被定格一般。
嘉靖瞧了他一眼,问道:“阁老这是怎么了?”
“……无、无事。”张璁擦了擦他额头上的汗,他突然回忆起当天,隐约中小道士的脸和国子监祭酒李乘风李大人重合。再回想李乘风身上的种种谜团,为何之前从未听说过此人,毫无根基就能去东南当统帅……当然了,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记忆出现偏差,毕竟已经过了十年。可假如两者真是一个人,难道皇上刚登基就开始布局,皇上还有多少暗桩,自己是不是一举一动都在皇上眼里……
张璁脑洞越开越大,此时的嘉靖,在他眼中越发神秘莫测起来。
当然了,这些朱厚熜本人并不知道,他面无表情的拿出一打奏折,递给张璁,让他看看。
张璁哆哆嗦嗦的翻开,只一眼就差点给跪了,只见里面详细记载着自己跟严嵩秘密接触几位藩王世子,具体详细到那天那时吃了什么都有记载。
“扑通!”张璁直接跪倒在地上,在他看来皇上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信号啊!他做了内阁首辅这么多年,虽说自诩兢兢业业,可亏心事也没少干,皇上这是要清算他啊!连忙不住磕头:“圣上饶命!圣上饶命啊!”
嘉靖也诧异了,他不过是想敲打敲打张璁,让其不要再跟严嵩为首的江南派混下去了,这人怎么怕成这样?于是只能开口:“你先起来吧,你有这般心思,朕也不是不能理解。”
谁知张璁听到后更加害怕了,可又不敢违抗圣命,只好听话起身,但依旧是畏畏缩缩的模样。朱厚熜无奈,看他一把年纪了,总不好就一直这样吓着他,只有先让他回去日后再谈。
谁知次日张璁就上了辞表,满朝文武大惊,要知道张首辅出了名的恋权爱权,身体也还算硬朗,怎么就告老还乡了?嘉靖也不明所以,挽留了几次没成功,只能无奈同意了。临辞前还赏了张璁一堆东西,毕竟跟了自己这么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张璁收拾东西返乡之时,严嵩去拜访,当然了,其实是想探探口风。
张璁自然是不能全告诉他,只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规劝道:“严大人,老夫临行劝你一句,皇上乃千古明君,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但他为人赏罚分明,只要尽好臣子的本分,该有的自然会有,你也是进士出身,当年在恩荣宴许下的忠君爱国之言,莫要忘了。”
严嵩一边应下一边不以为然,这世上的东西哪一个不是争出来的。他严嵩能当上六部尚书,不也是因为比旁人懂得皇上心意吗,若照张璁讲的,干脆大家都顺应自然不要考科举好了。
张璁摇摇头,好言难劝该死鬼,他言尽于此,听不听全凭个人。
大明从来都是不缺人的,走了个首辅补上便是,张璁的辞官仅仅闹了一阵,很快就平息,官场也继续平稳运行。
严嵩严大人不仅不会因盟友的倒台而停下脚步,反而因此心中暗喜。张璁此人有些刚愎自用,并且极为恋权,有时候恨不得把皇上霸着,一些事很难绕过首辅去拍皇上马屁。最重要的是,张璁告老,内阁可就空出来一个。严嵩心中合计了一下,论资历论职位,自己都是最有力候选者!
因为这点,严嵩更加努力揣摩皇上的心思,恨不得三天两头的问安,嘉靖每天被烦得受不了,但是又没办法说他。毕竟严大人赖归赖,本职工作可没落下,不得不说这也是种本事。嘉靖没办法,只好打发他干活。这放到其他人眼里,就是皇上器重啊!于是严嵩更加炙手可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