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练了十来年的功夫,真当她是个瓷器,磕着碰着就碎了?
她纯粹是让谢家上下紧张的气氛给带动起来的,加上头胎不懂的事儿太多,她身体还真是挺好,连薛医生都说她身体素质好,那肯定是差不了的。
收拾收拾,去见过了谢母,陪着谢母并一大家子吃过了早膳,她便颠颠地赶回了萧府。
这些日子谢夫人神采飞扬,要不是国丧严禁娱乐,她自己都要敲锣打鼓把四方宾朋都给招待起来,好生跟人说说他们家宝树的事迹。
可现在这形势不允许,她憋着难受。
萧宝信到了,可下有人说话了,拉着她就说了半个多的时辰。期间倒是茶水点心水果一下没落下,忆往昔,峥嵘岁月,说的口沫横飞,绝对的花式夸儿子。
“……小时候还鸡飞狗跳,人憎鬼厌的,你说谁能想到宝树也有今天?真是长大了。”
萧宝信虽然与有荣焉,但一直这么听下来,还是有些无语。
以往那些个吐槽,骂的话,今日全都转过来,变成了她儿子自小与众不同的证据。
“说到宝树这么大了,”萧宝信连忙把谢夫人的话茬给打过去,不能任着继续下去了,一下午都不够她听的。
“昨日里皇上还跟玄晖提起当年和宣城公主的婚事——”
谢夫人一听眼睛都亮了,这可是新皇上赶着的!
自从徐六娘子那事儿出了,谢夫人和萧司空两口子私下里说过,总觉得再怎么样宣城公主也是堂堂的公主,再怎么样也不至于给人做继室——
给人做也得挑个出类拔萃的人做。
至少当时,俩人可都没看出萧宝树有出类拔萃的地方,作天作地作的与众不同该是不算的,师父多应该也算不上……
当时还为萧宝树的婚事愁,有哪家贵女愿意给人做继室?
往不如他们的人家找,私心里又不是很认可,说到底人心都是自私的,还是都想再往高走走。
谢夫人美的鼻涕泡都乐出来了,他儿子成抢手货了。
“我知道了。”她笑呵呵地应下,“——这是定下来了?”
萧宝信点头,“那自然是。只不过目前还未出国丧,皇上有这心也不能直接下旨,待出了国丧就差不多了,再晚也不会过了年底。”
眼瞅着谢夫人笑的见牙不见眼,一张嘴都能看着小舌头了,再让她说下去,天都要黑了。
萧宝信连忙将话给抢到了前头,问起了蔡氏。
“我带了些补品过来,太夫人还让带过来两支人参,还有我婆母——”
“你可别往家里倒腾东西了,家里什么没有!”谢夫人皱眉,“这是面上的事儿,谢家家大业大不差这点儿东西倒是,但也不能总这样,让人心里再想你小家子气。嫁了过去,还总想着娘家。”
她是为闺女着想,不想让谢家瞧低了她。
“皇上知道你阿嫂回了建康,特地赏下来东西,让她好生将养。便是皇上没赏下来,你还怕我苛待了她不成?”
萧宝信笑,阿娘就是个心善的,不是个恶婆婆,她再怎样也不至于如此想。
“皇上的意思,和谢家的意思,都是跟咱们家往好了走,近了走,我也不好推辞不受。大不了以后人情来往,咱们多随回去一些,却没有不要的理儿。”
第387章 警醒
母女俩又聊了两句,萧宝信便提出要见蔡氏,话没说完就让谢夫人给挡回去了:
“她这病最近虽然见好,却还未好利索。我知道以前你们姑嫂处的不错,可也不急在这一时。你不比以往,有了身子更该小心。”
“连静娘和安都我都不让往她跟前凑,怕招着孩子,你可也别起高调了。”
要说她们这姑嫂,还是绿柳那事之后处的好些,蔡氏随萧宝山远赴竟陵上任之后互通往来,远香近臭,倒比之前要融洽了许多。
一听谢夫人说的,萧宝信就皱起了眉头。
“不是说好些了吗?怎么还不能见人?”
“不是不能见人,你不怀着身子嘛。”谢夫人剜了她一眼,“可别说我这婆母不近人情,你阿嫂人家亲口叮嘱了,你现在得顾着身子,让你好好养着,待她全好了再见不迟。”
“她没什么大事儿,就是吓着了,再染上了风寒,眼瞅着见好,你就不用担心了。她要不好我还能不找御医治啊?”
说完叹了口气。
“她也是难,又惊又吓,还惦念你阿兄……世家的贵女,哪受过这些个苦。”
又说起竟陵。
萧宝树倒是风头出的紧,威风八面,朝廷时不时就能得到战报,好歹她这当娘的还能听到零星的消息,萧宝山就难多了。
他虽然是卸了任的太守,但听从谢显的意见,他迟迟没有赴任,一直留在了竟陵。
可接替他的太守补位补的太快,直接权力交接,没他什么事了,就在竟陵住下了。以江州刺史的身份在竟陵住下,想也知道身份是有多尴尬了。
又不像萧宝树疯起来不管不顾的,扯上几十上百人马就敢抄叛军的后路……老实在竟陵待着呢,朝廷没有他的消息,竟陵与建康之间的驿站被破坏停运不在少数,往来书信并不方便。
好在两兄弟都在荆州,还能相互照顾。
就是蔡氏听闻萧宝树的消息在建康传的满天飞,不禁就担心起自家夫君。
俩人在外生活了大半年,又经历了战乱,感情前所未有的紧密。
“……既然阿嫂惦念阿兄,我问问看玄晖下次谢家死士再传回消息的时候,让他问一下阿兄……”
“就那么不明不白地待在竟陵算怎么一回事,你看看能不能让玄晖想办法,把宝山给调回京?”谢夫人知道谢显现在在朝中的地位,那可是跺一脚,朝廷都要抖三抖的人。
“江州刺史都反了,让他去哪里上任?”
现在朝廷和叛军两方开战,原江州刺史晋安王自立帝,萧宝山有诏有封也没办法上任,他管辖之地是叛军大本营,他有心想去赴任他也得进得去啊。
萧宝信点头,“朝中的事我懂的不多,我还是问问玄晖怎么办。”
虽然知道自己在谢显心里的地位,她还是没有一口应下。毕竟谁也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弯弯绕,或者朝廷另有安排。
她不懂,就不瞎掺和,瞎许愿。
“行,这样就行了,我和你阿嫂说说,让她宽宽心——”
萧宝信头疼,这就是她什么也不和谢夫人说的理由,嘴太快。“还没把握的事,你先别和阿嫂提。省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倒是静娘和安都,我带了许多小玩意来给他们。”
萧宝信坐半晌也累了,便起身要去见侄子侄女。
“你是长辈,哪有你去见他们的,我让人给你叫来。”谢夫人拦住萧宝信,说是让他们去叫,她自己起身没等张嘴就出去了,美滋滋的那张脸啊,一看就是有孙子孙女万事足。
萧宝信又到院里溜了两圈。
蔡氏病着,谢夫人索性就将孩子都接到了自己的院子。已经过了晌午,早过了午歇的时间,孩子们都醒着,谢夫人去了房间直接静娘给领了过来,安都刚满一岁,路还走的未稳,是让奶娘抱过来的。
俩孩子长的粉雕玉琢的,早没了刚回萧府时的灰头土脸,一看谢夫人就是用心养着了,给吃的胖嘟嘟粉嘟嘟,就是一惯纤瘦的静娘脸上都有了肉。
萧宝信这时才看出来,安都吃胖了起来,虎头虎脑的,小时候没看出来,倒是现在有七八分肖似萧宝树小时候。
怪道谢夫人捧到心尖尖上疼的,根由竟是在这里吗?
萧宝信上一次目测了两个孩子的身形,这回便带回来了四五套的秋衣,过几天就能直接穿上了。再有就是小孩子喜欢的小玩意,和给静娘的两串珠花。
静娘五岁多,出落的亭亭玉立,细眉长眼,很有几分蔡氏的模子,却比蔡氏还要更精致些。小嘴也惯是能说会道的,见了萧宝信就姑姑前姑姑后,粘的跟什么似的。
小孩子是小,但谁真心对他们好,他们比谁都更敏感。
更何况还有蔡氏在她耳边耳提面命,让她多亲近萧宝信。
在她眼里,姑姑就是最好的、最美的,最善的。
“……阿娘说了,现在她生病,不便见姑姑,怕过了病气给姑姑。阿娘让我见到姑姑就告诉姑姑,劳姑姑费心,阿娘无碍的。”柔声细气,说的头头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