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超级奶爸(99)

作者:洛山山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眼下,大明秩序新建,百姓们对于谁做皇帝不感兴趣,只要他们能继续活着,能继续生存就满足了。

但是对于朱棣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的事情需要朱棣去思考,去处置,比方说:

这满朝的文武大臣们,谁能用,谁不能用?

还有此番靖难大人功臣们,该如何封,又该怎样赏?

那些建文的旧臣,还有不服从他的文武官员,该怎么惩处,是流放,是罢官削爵,还是,杀!

能够继续留用的,自然是那些靠向自己的,以及曾经的中间派,如此方能稳定人心。

封赏那些于靖难之役中有功之臣,是为了安他们的心,让他们更加忠臣,也是为了证明他朱棣是有诚信之人,断然不会让自己的手下寒心。

至于惩处那些反对派,这就容易解释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既然你不肯臣服,那就杀!

是为了杀鸡儆猴,也是为了让天下人好好看看,胆敢反叛他的,这便是下场!

所以,在朱棣刚刚来到南京城之后,首先倒霉的就是在句容被抓的齐泰、黄子澄以及方孝孺这三位反对派的头头。

三名建文帝的宠臣,以及那些位列‘文职女干臣’名单的大臣们,除了已经逃跑的之外,余下诸人有一个算一个,倾族被拉上了断头台,那些主犯们更是被处以各种酷刑,受尽折磨而死。

短短的月旬时间,整个南京城都弥漫着浓郁的血腥味,建文旧臣们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就是他们。

朱棣的龙岸边上,除了随身伺候的三宝太监之外,还有曾经去过韩王府的礼部尚书李济老大人,以及光头的姚广孝。

李济活了这么大年纪了,历经了洪武帝,建文帝,直到当今的圣上,一朝三代皇帝。

可以说,这位老大人能够凭着自己的能力,以及智慧,在三代朝堂之中挣扎求存,已属不易了。

当然了,这也说明了李济的时运极佳,对于这位礼部尚书,三代皇帝倒是没啥恶感,全都委以重任。

这不,朱棣将奉赏、惩处朝中文武大臣们的任务直接丢给了李济,并且让姚广孝从旁协助。

毕竟李济可没跟着朱棣一起靖难,他连朱棣的那些个手下亲臣们都认不全,怎么给他们记功?

姚广孝他们就不同了,自朱棣从北平府靖难而出,一路南下至南京城破,姚广孝可都是亲历者,每一位臣子的功过,他都记录在册,有他相助,李济的工作倒是轻松了不少。

耗费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李济、姚广孝,连同一些礼部的大臣们,会同朱棣的那些亲近之臣属,今日总算是有了结果,递上了奉赏以及惩处的折子。

烛光闪烁,朱棣此时伏在龙案上,先是打开的惩处簿,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那些他们认为是女干臣的出生年月,以及平生履历,最后标注着因何被判女干臣,又是何惩处措施。

手中朱笔在折子上头勾勾画画,足足两个时辰之后,朱棣才捏了捏眉心,拿起了奉赏的折子。

和惩处折子相比,奉赏折子要讲究了很多,首先一等功绩的有三十人,这些人皆为公侯之选,其中包括有战死的张玉,丘福,朱能,姚广孝等诸多靖难高层;

其次是二等功绩以及三等功绩,两个功绩的人加在一起足有六十三位,比如纪纲,穆肃,镇江守将朱绍谦就连李景隆都包括在内;

再之后乃是四等功绩,真像朱松所料想地那样,仅仅只是职位上的进阶,甚至连个爵位都没有,比方说南京城各守城的守将,一些略有军功的百户长;

最后便是五等功绩,获得这种功绩的人可就多了,大都是一些悍不畏死的兵卒,对于他们,最多奉赏一些财物、或者良田,连加官进爵都省了。

仔细地看着手中的奉赏折子,朱棣不时地点头。

当翻看到三等功绩的时候,朱棣的眉头陡然皱了起来,道:“指挥同知张玉之子张辅,追随其父南征北战,战功卓著,只是做个文河子,锦衣卫指挥同知,是不是欠妥?”

第一百一十六章 改折子

以张辅在靖难之役中的功绩而言,能够封爵已经是足够的赏赐了。

更遑论,他直接跳过了锦衣卫千户、指挥佥事的阶段,直接世袭了其父张玉的指挥同知职位,所不同的是从燕山左卫亲军变成了锦衣卫。

这样的封赏还不行?

“陛下,您的意思是?”李济看了姚广孝一眼,见这老和尚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只能自己问一下了。

“嗯。”朱棣稍稍沉吟,道:“给他提到二等功绩,爵位由文河子晋升为信安伯,其官阶不变。”

按照朱松的意思,尽管张辅前往南京之后并未实施第二套方案,也就是接近谷王朱橞。

但是当靖难大军冲入南京城后,张辅却在此时前往尽力游说,这才让谷王并未反抗就已归心于燕王。

这样的功绩,虽说比不得李景隆,但是比那些寻常三等功绩要突出太多了。

这种事情别人可能并不知晓,但是正如朱松所料想的那样,一切朱棣都记在心里。

“微臣遵旨。”李济恭敬称是。

“韩王呢?”翻完了这一整本的折子,朱棣突然感觉到不对劲了,“折子里面怎么没有韩王?”

“陛下,是微臣不让李大人将韩王殿下录入封赏名册的!”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老和尚姚广孝站了出来。

“哦?你这是何意?”朱棣眉头一挑,问道。

姚广孝这回没有说话,而是看了看李济。

两人可以说是老搭档了,往往一个眼神就明白是啥意思了,所以朱棣立即会意,对李济说道:

“好了,李卿,这份封赏折子你且拿回去吧,将朕勾选地地方再改一改,待改好了就送过来给朕再看看,没有问题了,便拟旨吧!”

李济在这朝堂之上厮混了几十年,对于这些个门道早就心知肚明,皇帝陛下这是要和老和尚说些悄悄话啊。

于是,李济知趣地从三保太监的手里接过封赏折子,下殿而去。

眼下,大殿之中只剩下了朱棣、姚广孝以及三宝太监。

“说说吧。”朱棣敲了敲龙案,淡淡地说道。

“陛下,韩王殿下虽说对我等靖难居功甚伟,怎奈他爵已至极品,封无可封,再加上韩王殿下年岁不过双十年华,若是加封个太子少师、宗人府宗人的话,怕是难以服众啊!”

姚广孝拱手,语不惊人死不休:“若是陛下真想要封赏韩王殿下的话,那唯有这江山了”

“唔”朱棣唔了一声,道:“姚卿家,你以为,若是松弟想要这江山的话,他还会帮朕夺取这天下吗?”

姚广孝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道:“微臣失言,还请陛下责罚!”

“好了,朕还不知道你?”朱棣突然笑了起来,道:“日后不要再说这种话了,朕还不至于如此小心眼。”

“微臣定然谨记陛下教诲!”姚广孝站起身来,道:“以微臣愚见,既然韩王殿下爵至极品,何不封上他一个极高地闲散官阶,而后许以土地、金银,想必以韩王殿下的智慧,当会欣然接受。”

“如此,便封韩王为资善大夫加太子少傅。”

说到这里,朱棣顿了顿,继续说道:“另赐黄金三万两,珍珠十斛,玉如意三对,布帛三千匹”

“微臣遵旨!”姚广孝点头应承了下来,这样的封赏最为合适。

时至九月初上,朝廷颁布了封赏诏书,整个南京城都沸腾了起来,所有被封赏的人彼此之间相互谈论、攀比着。

而此时的朱松,换上了平日里难得穿一回的亲王服,奔赴向皇宫奉天。

当朱松跨入奉天殿之时,一众一等功臣以及一些皇族亲王,例如:丘福、姚广孝、宁王主权、纪纲等人,尽皆换上了新官服,分列奉天殿两侧。

“韩王殿下,您也来了!”眼瞅着朱松跨入大殿,一众人全都上前来行礼。

朱松一一拱手还礼,尔后径直来到了亲王一列最末,向这些便宜哥哥们行礼、问好。

“皇上驾到!”

过不多久,三宝太监的声音从后殿响起,随后便见一袭龙袍加身的朱棣,龙行虎步地走了出来。

刷!

大殿中的一众文武大臣们齐刷刷地跪在了地上,向朱棣叩首的同时,口中亦在高呼:“臣等、臣弟,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