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兰眨眨眼,一朵雪花刚好落在她俏长的睫毛上,随即化开,变成晶莹的露珠,“两年前冻死过几只羊,还有一头牛!那一次只不过下了一天一夜的雪!”
这就够了,靠山屯是山区,温度本来就低,要是雪太大,那些年老体弱的牲畜都是经受不住的!
石景宁收回目光,尽量不去想那颗晶莹的露珠,“在村东头有一排地窝子,那里原本住着南姚村的人,现在他们建了砖瓦房走了,地窝子已经荒废了几年,没有门窗,住人是不行的,”
“连夜把牛羊赶到地窝子里边去,再用草垫子修一个围栏,挡住风雪,你觉得怎么样?”
第十四章 记忆成财富
地窝子是戈壁沙漠地区特有的一种建筑,在地上挖一个一米左右的深坑,然后在周围竖起围栏,修盖墙壁再苫上屋顶,就就可以住人了。
这种房屋,是当地的特色建筑,看起来简陋,其实修上一堵火墙,住起来冬暖夏凉,是很舒服的。
石景宁说的是废弃的地窝子,门窗这些木料可能已经被老百姓拆掉了,可是牛羊本身就没有人那么娇气,住进地窝子,对它们来说就是天堂了。
李春兰点头赞成,“其实我听爷爷说过,原来牲口都是自家养的时候,遇到大风雪,大家伙就会把牛羊赶进空屋子里边,就是害怕冻死。”
石景宁是个行动派,眼看着前边就是李家的小屋,就笑着对李春兰说“那你就进去吧,记得烧炕,今天下雪肯定是要降温,趁着大家伙都在看电影,我去动员一下,”
“辛苦一点,今晚上就把牲口赶进地窝子里边去!”
李春兰脆生生的答应着,进了屋门,转身去看石景宁,对方冲着她挥挥手,“早点休息!”这才离去。
石景宁颀长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李春兰这才进屋,点亮了油灯,现在并不是家家户户都通电,村民家里边用的基本上都是油灯,只有一些讲究人嫌弃油灯呛人,这才会用蜡烛。
这一晚李东宝回来的很晚,躺在床上的李春兰一直在黑暗中躺着,听到李东宝进屋去,这才合上眼睡了。
第二天一早,李春兰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开小屋门,看看雪下的怎样,结果推了几次,房门都没有打开,她正在着急,就听到李东宝的声音,“别推,门被雪堵住了!”
李春兰心一松,外面下雪了,这件事和她记忆中的一样,她可以确定,这个世界的确是她曾经生活过的那个世界,改变的只有她而已,这样一来,她前世的那些个经历就都变成了经验,都能用得着。
李东宝拿了铁锹,笑骂着开始铲雪,“今年这雪咋这么大?不铲一下连门都打不开!”
李春兰打开窗户,一股子冷风灌了进来,她利落的从窗户上跳下去,顿时陷进了厚厚的积雪之中,雪花还在不停的飘落着,天地间已经是一片白茫茫的。
“爸,你们昨晚把牲口赶进地窝子去了?”李春兰还记挂着这件事。
“是啊,”李东宝正当年,手上有把子力气,很快就铲出了一条小路通向女儿的房间,他站直身体,长长松口气,又继续朝着厨房铲过去,
“石干部想的真周到,昨晚上就让我们把牲口赶过去了,又用草垫子堵上了门,现在那些牲口享受的很,就是你爷爷要打扫牲口棚,这活儿可是不轻松!”
李春兰已经踩着雪走到了厨房门口,“等我做了饭,就去给爷爷帮忙!”
李东宝满心欢喜,只觉得闺女总算是变得懂事了,也不枉他这些年又当爹又当妈,可是没少操心。
厨房的灶里添着火,整晚上没有熄灭,老湾乡这地方有煤,往山里边走进去,就能看到零零星星散落在外面的煤块,这些东西烧起火来可是比柴火强的多。
对于朴实的乡民来说,重点是这些煤国家还没有开采,是免费的资源,只要勤快,肯出力气捡回来,那一冬天的取暖都不成问题。
第十五章 看望
李春兰三两下弄开了火,从屋角的大缸里舀了水烧着,这才给自己也打了洗漱的水,端回屋子认真洗漱起来。
乡民们并不十分注重外表,尤其是这寒冷的冬天,可是李春兰不一样,她可是这十里八乡最漂亮的小姑娘,长相恬静秀美,要是不讲出身,大家伙肯定会把她当成大城市里来的女孩。
李春兰顾不得水凉,认真的洗脸刷牙,还抹上了一点冷霜,看着镜子里白里透红的脸蛋,李春兰不由自主高兴起来,青春还在呢!
她忍不住起了打扮的心思,没有梳辫子,而是把浓密漆黑的头发挽成了丸子头。
这天寒地冻,残水泼进院子马上结冰,李春兰端着倒出了院外,这才回到厨房做饭。
锅里的水已经开了,李春兰看看屋角的口袋,那是她跟李东宝的存粮,要一直吃到今天的收成下来。
李东宝父女都挣工分,因此粮食是不缺的,只是没有细粮,想要坚持到开春,那就得玉米面白面红薯干掺和着吃。
盘算了一下,李春兰从面缸里舀出半瓢玉米面,一点点洒进大锅里搅起了玉米面糊糊,这个时代的粮食没有添加任何东西,很快玉米面的甜香味儿就飘了出来。
父女两个人吃完了早餐,李春兰也不耽搁,把刚烙出来的烫面饼子装进铝制饭盒里,用毛巾包上就出了门。
李爷爷担任着村里边的饲养员,这是个技术工种,不参与犁地收割这些重体力活,工分却不少,考虑到李爷爷是个猎人,对于牲口的习性比较了解,这才得到了这个职位。
只不过到了冬天,其他人都可以休息过冬,饲养员还得继续喂牲口打扫卫生,这就是有利有弊了。
村里的雪更大,李春兰跌跌撞撞,平常走十分钟就能到的路,硬是花费了半个小时才走到。
李爷爷的小院磊着石头墙,此刻院里边也冒出炊烟,李春兰一看,赶紧走过去敲门,开门的却不是爷爷,而是石景宁。
李春兰今天换了新发型,又围了一条红毛线围巾,一张脸被衬托得格外好看。
石景宁只觉眼前一亮,连忙打开门,“快进来,这么大的雪还跑来跑去,你不怕摔倒啊?”
李春兰笑着走进去,指了指自己的膝盖,上面还残留着泥痕,“这不,已经摔倒了!”
石景宁掀开了堂屋的棉布门帘子,取出一个短笤帚递给李春兰,“要我帮你扫吗?”
李春兰接过笤帚,灵活的拍打着身上的积雪,“不用,我自己扫两下就行了!”
李爷爷的正屋,是连在一起的三间屋,正中间的是堂屋,左右两个房间分别住着李爷爷和石景宁。
因为人口少,老人干脆在堂屋砌了一个灶,入冬以后,这个灶就一直烧着,连通着两边屋子的火墙和土炕,整个屋子都是暖暖和和的。
李春兰一进屋就被满屋子的浓烟呛着了,她不由自主咳嗽起来,“石叔叔,这屋里怎么了?我爷爷呢?”
石景宁赶紧打开窗户通风,颇有些不好意思,“老李惦记着那些牲口,说是这些玩意没有住过地窝子,万一不习惯可怎么办?所以一大早烧了两桶热水就去了村东头!”
第十六章 不就是一碗面吗?
天寒地冻,搅拌饲料还有给牲口们饮水,用的都是热水,要是冷水,到了地方,水面上就会结上了一层薄冰。
李春兰看了看灶上的大铁锅,一边咳嗽一边笑着问,“石叔叔,你这是在做早饭么?”
石景宁点点头,他是城里边来的干部,家里早就用上了煤气,在来老湾乡之前,都没有见过乡下的土灶,自然是不会用。
李春兰赶紧把灶台上的锅端下来,重新处理了灶台里边填的煤块,这才把锅里的水倒掉,重新倒干净水,笑着问石景宁,“石叔叔,你想吃什么?”
李春兰年纪不大,手却是很巧,石景宁尝过她的手艺,却不好意思点菜,只是支吾着,“随便什么都行,简单点,不要把你累着了!”
李春兰想了想,斜倚在灶前问石景宁,“泡泡油糕怎么样?我再给你做一碗酸汤臊子面?”
泡泡油糕要和稀面,里面掺上白糖和鸡蛋,放在胡麻油里一炸,外表酥脆,里边是糖心,咬一口香酥四溢。酸汤臊子面则需要擀面,然后炒制臊子,调制酸汤,再把酸汤和臊子浇在煮好的面条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