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石景宁夫妻,这才放心的赶了回去。
事实证明,石景宁夫妻及时做出这个决定,请来秦大牛镇宅是非常正确的。
就在秦大牛搬进去之后不久,石志高就带着人来了。
原来杜阿姨和石志高在一块商量过,觉得就此放弃房子实在是可惜。李春兰所说的三千块违约金,他们压根就不相信。
石志高决定亲自跑一趟,只要石景宁的房子里没人,他就准备强行搬进去,反正有老爷子给他撑腰,他可不怕石景宁把他咋样。
所以石志高去的时候,带的东西很齐全,撬锁的工具一应俱全,就准备破门而入。
石志高以为房子里没人,所以只是象征性的敲了两下门,就要过同伴手里的工具,亲自动手撬门。
就在这个时候,房门被打开了。
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胆
石志高撬门撬的正专心,没防着房门打开,他一下子栽了进去。
屋里头是一个身高超过一米八的黑胖壮汉,他像揪小鸡似的一把揪住石志高,上下打量了他一下,
“现在的贼不等天黑就来了,胆也太肥了!”
石志高有些懵,连忙开口辩解,“我可不是贼,我是这房子的主人!”
黑胖壮汉好像听到了什么笑话,哈哈笑了两声,二话不说就是一个大嘴巴子抡上去,打的石志高直接从二楼滚下去。
那几个石志高的同伙儿吓得够呛,他们可是石志高招呼过来搬家,并不是来打群架的,眼看着屋主就在里头,而且并不认识石志高,这几个人早萌生了退意。
黑脸壮汉并没有继续打人的意思,而是扯开喉咙喊了一声,“祁干事在家嘛,有个小贼撬我家的门!”
出乎大家的意料,黑脸壮汉这一嗓子还真的叫出人来。
原来这个单元里边住的都是石景宁单位的同事,老式楼房不隔音,这会儿大家又都在餐厅吃饭,所以黑脸壮汗一嗓子就把祁干事给叫出来。
那些跟着石志高帮忙的朋友,一看情形不对早都溜了,他们可什么都没干,不要最后被弄个盗窃同伙才好,只有石志高从二楼摔下来的时候受了那么点伤,想跑也是跑不动的。
黑脸壮汉自然就是秦大牛,他叫的这个祁干事跟他的身材不相上下,是单位上的保卫干事,两个人不由分说,把石志高拎起来,又看看周围全是溜门撬锁的工具,也一块收起来作为证物给带走了。
石志高被抓了起来,他再三强调说自己是石景宁的亲戚。
可警方也不是傻子,哪有亲戚溜门撬锁的呢?他们就非得让石志高把石景宁找到,保他出来,否则的话石志高就得关着,还要受到盗窃罪的起诉。
这个时候杜阿姨才知道什么叫做慌乱,她以前老是躲着石景宁,生怕石景宁占着了自己的便宜。
现在真的需要石景宁出面了,杜阿姨却想不起来,应该去什么地方找石景宁了?就这么一耽搁,石志高已经被关了三天。
原来这段时间,石景宁看到石老爷子病情稳定,也就不再往医院跑了,去了又能干什么呢?除了抬杠就是生气,他还不如不去,眼不见心不烦。
小媳妇儿李春兰好不容易进城,石景宁这几天就带着李春兰到处吃吃玩玩儿,日子过得无比惬意。
得到消息之后,石景宁又故意晾了杜阿姨两天,等他去作证的时候,石志高已经在里头蹲了一个礼拜,胡须头发长得老长,看起来跟叫花子也没什么差别。
吃了这一训,杜阿姨母子暂且老实起来,没有再去找石景宁的麻烦。
而这个时候,石景宁夫妻已经进京,差不多一个礼拜,是该商量归程的时候了。
只不过李春兰还有一桩心事,她虽然没有答应白景琦的邀请,可心里很想去枣仁堂看看,主要是她自己也学医,就想去看看白景琦的医术到底怎么样,二来是九针认为,白景琦很有可能拥有一件华佗的物品。
第四百六十八章 上门
石景宁觉得妻子的想法可以。就选了一个工作日的早晨,带着李春兰前往枣仁堂,枣仁堂位于乾门大街上,是个热闹繁华的地方。
走在车水马龙的乾门大街,李春兰经不住啧啧赞叹,“景宁看来枣仁堂果然名不虚传,你看他们这块地界,真不是一般的繁华!要是生意不好,肯定在这站不住脚啊!”
石景宁就点头,“春兰,你说的不错,我小的时候就听过枣仁堂的名声,只不过那时候坐诊的还不是白景琦,而是他的父亲白家老爷子,”
“据我所知这些年枣仁堂的生意,没有以前好了!”
李春兰很是想不通,“那是为什么?难道白景琦的医术没有白老爷子高明吗?”
“嘿嘿,肯定就是这样了,病人们能感觉出来,所以都不去枣仁堂了!”石景宁笑得不太厚道。
仿佛是为了验证石景宁的话,前边走过来两个人看样子是刚从枣仁堂出来的。
“你说这白大夫是怎么回事?我这病他给看了,景坛医院也看了,白大夫跟景坛医院的诊断完全不一样啊!我开始还相信白大夫,可是越治越糟糕!”一个人垂头丧气的说。
“那应该是姓白的误诊了,”病人的朋友在一旁安慰着,“现在枣仁堂已经是虚有其表,我看咱们还是去景坛医院吧!”
李春兰听的专心,还忍不住回头看了看那两个人。
石景宁就在旁边笑着问,“春兰呀,现在你知道了吧,我可不是瞎说,你还要不要去看看?”
李春兰想了想,点点头说,“既然都过来了,那就去看一看吧!”
尽管有人认为枣仁堂看的不好,医术有所下降,但是作为一所老牌大药店,底子还在,信任枣仁堂的人依旧有不少。
所以李春兰和石景宁进去的时候,看到里边等候看病的患者还是很多。
李春兰正在东张西望,就有一个穿白大褂的人热情的迎出来,“这不是小李医生吗?这么巧你到枣仁堂来,是找白老板吗?”
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一起在熙来顺吃过涮肉的刘医生。
李春兰敢到枣仁堂来,就做好了被认出来的准备,她大大方方的点头,“是啊,我就要回东河去了,上次白老板请我吃饭,我还没有感谢他呢!”
李春兰这样说着,一边拎起手里的蜜饯果子,让刘医生看了看。
刘医生很是客气,对自己的病人先叮嘱几句,让他稍等一会儿,然后亲自带着李春兰往枣仁堂里边走,这一路走来,看到格子间里满满都是坐诊的医生。
李春兰越看越是惊讶,这个枣仁糖的规模超出她的想象。
白景琦虽然是枣仁堂的老板,也亲自坐诊,只不过他的诊费比别人要贵,所以才没有出现门前拥堵的情况。
刘医生敲开门对里面打了声招呼,这才开门请李春兰夫妻进去。
只见里边干净利落,一张诊疗床旁站着白景琦和几个穿白大衣的人,看样子都是他的徒弟,这是正在给病人做针灸呢。
李春兰还没来得及说话,脑中突然传来九针的声音,“我说怎么感受不到同伴儿的气息,原来是这么回事!”
第四百六十九章 油尽灯枯
正巧这个时候白景琦正忙活着,无暇顾及到李春兰,倒是他的一个学生走过来,请李春兰和石景宁自便,李春兰也就按照九针的指示朝着书桌靠去,坐在了书桌边的一张太师椅上。
原来白景琦的这间诊室特别的大,除了给病人看病的诊疗桌之外,在靠近窗户的位置还摆了一张书桌。
坐下之后,在九针的指引下,李春兰看向桌上的笔筒,那里边摆着一只雕花兰陵毛笔,笔杆儿已经被磨的发亮,一看就是老物件。
等李春兰回过神儿来,再关注九针的时候,却发现这家伙已经自言自语一阵子了。
“就是他啊,这可是医仙他老人家用过的笔啊,”九针非常激动的,几乎到达了涕泪交加的程度,可是,他试着跟毛笔沟通,却发现十分困难。
九针嚎啕了一阵子,很是伤心,“看样子这老家伙是坚持不下去了,失去了灵性。”
李春兰这会儿正坐着等待,正好不需要费脑子应付别人,也就安安静静听九针说着这里边不为人知的秘密。
按照九针的说法,就是再神奇的物件,灵性也有耗尽的那一天,这支毛笔大概是入世的时间比较早,如今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想要再与他进行沟通,那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