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都要饿死了,还有什么不敢的。”彪形大汉大手一挥,带领着大家就要往里冲。
“退后,都退后。”这些周育明搬来的官差们拿着武器推搡着灾民,“再往前一步就将你们捉进大牢里去。”
这些灾民们并不害怕,反而主动往官差们面前靠,“来呀,把我们都抓进大牢吧,反正在外面都要饿死了,大牢里好歹还有饭吃,快点把我们都抓进去吧。”
这些官差心中还是有一股正气的,对这些灾民也颇为同情,可他们头上都压着命令,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尽量不要伤到这些灾民。
“这是怎么回事?”胤禛算好时间出现。
周育明看到胤禛仿佛看到了救世主一样,两眼放光地扑了过去。
“贝勒爷,你可得给小人做主呀,这群刁民实在是太可恶了,居然到小人家里来抢劫。”
贝勒爷对这些老百姓来说是个遥远的存在,众人愣在了原地。
“你们这群刁民,见到贝勒爷居然还不下跪。”跟着胤禛一起过来的肖阳训斥这些灾民。
灾民们呼啦啦地跪了一地,“草命叩见贝勒爷。”
“大家快快请起。”胤禛示意大家起来,接着说道,“我是万岁爷的亲子——四贝勒胤禛,奉皇阿玛的命令来山西赈灾,诸位有任何难处都可以说与我听,我必定尽量帮大家度过难关。”
胤禛直接将自己的身份摆了出来,表示自己并不会畏惧当地官员,暗示灾民们畅所欲言。
胤禛的身份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这可是皇上的亲儿子,是能够见到皇上,在皇上面前说得上话的人。
这些灾民互相看看,都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之前的那位老大爷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作为发表发言。
“请贝勒爷给草民们做主呀。”
“老人家,有什么话但说无妨。”虽然胤禛仍然面无表情,但还是柔和了气势,放缓了语气,免得吓着老人家。
老大爷组织了一下语言娓娓道来,“今年干旱导致粮食颗粒无收,这些粮商又恶意提高粮食的价格,导致我们无米下锅,好些人都饿死了,本来以为等朝廷的赈灾银和赈灾粮都到了就好了,可是这些贪官污吏贪污了我们的赈灾银和赈灾粮,发给我们的粮食不过是写陈米和烂米,里面还掺了半袋子的沙子,因为没米下锅如今老汉的婆娘已经是爬都爬不起来了,家里的小孩也是饿得出气多进气少,眼看着人就要不行了。”
老大爷说到后面已经是声泪俱下,“要是再没有吃的,我们全家可就都没活路了。”
“贝勒爷,你可别听这些刁民胡言乱语,朝廷的赈灾银和赈灾粮奴才都已经悉数发给他们了,那是半点也不敢藏私呀。”肖阳连连替自己辩解。
“胡说,你们明明就私藏了,我们要进去看看。”灾民们群情激昂叫嚣着要进周育明的府里看个究竟。
胤禛一副为肖阳好的样子,说道:“爷是相信肖大人的,只是这些灾民心有疑虑若是不让他们进去看看爷怕他们对肖大人心存怨怼,对肖大人的名誉造成损失,不如就让他们进去看看吧。”
胤禛看起来像是和他商量实际已经是肯定的语气了,肖阳也明白。
“那就让他们进去看看吧,反正下官行的正坐的直也不怕他们检验。”
第69章
“肖大人坦荡!”
胤禛率先走进了周育明的府邸,找了一群自然是什么也没有找到,东西早就已经让他们转移了。
不过好在胤禛的目的也不在这个,他顺势提起了捐款的事情。
“朝廷能够提供的帮助有限,就算有赈灾的物资要运的来也需要时间,在等待的时间,这些饿疯了灾民们也不知道会干出什么疯狂的事情来,现在还只是抢着吃的以后可就说不定了,急红了眼的他们可是不好控制的。”
胤禛顿了顿,给大家一些思考的时间,接着说道:“我思来想去想了个办法,大家捐款捐物呢,我也不让大家白捐,凡是捐了东西的人,到时候我都会按照大家捐的金额的多少将大家的名字按照顺序刻在功德碑上,功德碑就竖在城门口,到时候每一个进城的人都能够知道大家的善名,而且皇阿玛还会给捐款捐物前五名的人赏赐一块大善人的牌匾,如此惠及子孙后代的事情大家可有兴趣?”
这给大家发匾的事情可不是胤禛的信口雌黄,他早就已经向康熙禀明了,康熙也同意了的。
陈会长第一个响应胤禛的话,“回贝勒爷的话,如此扬名立万的事情小人定然是义不容辞的,小人这就回去准备银子和粮食,傍晚之前定然送到您手上,到时候名字一刻,牌匾一挂,子孙后代可就有光了。”
士农工商,如今商人的地位是最低,如今能够有机会得万岁爷一个亲赐的牌匾,那社会地位可都拉高了一个档次,又有陈会长带了头,大家都生怕落于人后,到时候自己的名字排在后面还得不到牌匾,那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一时间大家纷纷响应,胤禛挥一挥手,放他们回去准备了。
有这么一根鸡腿在前面吊着,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胤禛回了府衙没多久就陆陆续续有人送银两,送粮食过来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是看大家捐的多少而不是看大家捐的早晚,但大家都怕自己落于人后,所以都先把有的送过来先,其他的再从别的地方调。
有了这些人的积极响应,这些灾民撑个个把月的是没有问题了。
这天晚上胤禛趁着一点空闲的时间看苏若写来的信就听到苏培盛在外禀报怜娘要见自己。
胤禛将信小心地收好,吩咐苏培盛放怜娘进来。
怜娘知道这个钦差大人是从京城来的,而且还是皇上的儿子,她想向他求助却又心有顾虑。
怜娘这么多天来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胤禛,她能感觉到胤禛与那些官员不同,或许真的会帮自己,又有这次募捐的事情在,让怜娘觉得胤禛是个要做实事的人,遂终于决定向胤禛求助。
怜娘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请大人救救奴婢的妹妹。”
胤禛让人把怜娘的卖身契拿来之后就将怜娘扔到了一边,没想到她会来找自己。
“你有什么冤屈大可说来,爷定然会还你一个公道。”
怜娘抬起头跪坐在地上娓娓道来。
这山西干旱严重,能吃的草根树根都让大家挖光了,稍微有点门路的人也往外面投奔亲戚去了,怜娘一家人没有什么可以投奔的亲戚只能在这里苦熬着。
那天她和妹妹出去找吃的,想看看能不能运气好,挖到些东西,可是却被人打晕了,等怜娘醒过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和妹妹出现在了一处别院里。
除了怜娘和她妹妹,别院还有好些姑娘,她们和怜娘一样都是被打晕之后掳来的。
别院中还有人会教他们一起琴棋书画呀、跳舞呀,还有一些勾引男人的手段,后来她才知道她们都是被知府大人派人掳来的,知府大人还要将她们送人,用她们去走通关系。
怜娘算是运气好的,被选中了用来献给胤禛,虽然被胤禛扔在了一边,但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
怜娘听过也看过被送给别人的姐妹被虐待致死的,她害怕她妹妹也会这样,而且她也想她家人了,她想回家,所以她来找胤禛了。
“实在是该死!”胤禛气急拍案,这些人居然如此胆大包天,丧尽天良,竟趁着灾情期间强掳良家妇女。
“你可知那个别院在哪里?”
怜娘挫败地摇了摇头,“平日别院的所有的出入口都有人守着,我们并不被允许离开别院一步,等到给我们找好去处后,他们还会给我们蒙上眼睛,用马车将我们带目的地。”
怜娘努力地去回想在别院中的情景,突然灵光一闪,说道:“民女记得曾听别院中洗衣服的大娘自言自语的时候提过一嘴,她说,‘都要没水喝了,这些尼姑倒是还有水去浇菜。’”
“尼姑?你可知道这附近的尼姑庵在什么地方?”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胤禛立刻追问。
怜娘也意识到这条线索的重要性,立刻高兴了起来。
“在这城外往西十里远的地方有一个林家村,从林家村最里面进山,清水庵就在那山上。”
怜娘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每年都要跟着家里人去清水庵上香,所以对路线比较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