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脸色也带上了愤色,显然是儿媳妇的话让她想起了什么。
半晌,无奈的叹了口气,“各人有各命,那是他们选的,怪不得别人,咱只要好好的给东家干活,别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就好。”
小陈氏闻言,脸色稍缓,眉宇间却是仍带着几分愁色,“娘,我晓得。”
“枝儿,你跟娘说实话,你是不是有啥想法?”陈氏脸色一冷,听着儿媳妇口气,就知道她有心事。
小陈氏哆嗦了一下,脸上满是愁苦,“娘,我不会对不起东家的,只不过小翠是我女儿,宝贝疙瘩养大的,再有两三年也该说亲了,如今入了奴籍,我……我心里难受。”
第147章 县城遇黄叶儿
这句话像是刀子一般扎进了陈氏的心里,她和张福这辈子就一个儿子,好不容易有了两个孙辈,还不得不为了活命卖身为奴,她又如何不难受。
陈氏抬手抹了把眼泪,喃喃道,“命啊,都是命。”
小陈氏面露苦色,心口扯得一阵一阵疼。
“婶子,大妹子,你们是主家娘子买来的?”突如其来的声音下了婆媳俩一跳,两人挨在一起瞪大了眼睛看向出现在身边的男人,眼中瞬间布满警惕。
那匠人似乎也发现了自己的行为有些不妥,忙笑呵呵的后退了两步,连忙解释道,“你们不用怕,我是来给主家盖房子的匠人,现在主家住的院子就是我们建的呢。”
听到这话,婆媳俩松了口气,小陈氏勉强的扯了个笑脸,“大哥说的没错,前边那两个是我公爹和当家的,来东家里两天了。”
“哦,哦。大妹子,我刚才在后边不小心听到你们的话了,按我说,你该去找主家娘子说说,别看她是个妇人,可那性子却是个爽朗的,心也善良,没准就解决了你的担忧呢。”
匠人夸赞起楚蓉来,眼里可是慢慢的敬佩,他可没忘记主家娘子一棍子就敲断了那泼皮的腿,还天天给他们熬凉茶,送菜送肉的,不是一般庄家妇人可比。
小陈氏眸子一亮,和自家婆婆对视一眼后,朝着匠人连声的道谢。
女儿如今十一岁,还有三四年可等,只要他们一家子好好干活,到时候跟东家求个恩典,也不是不成啊。
得了解决办法,小陈氏婆媳两个如何欢喜不说,倒是坐着毛驴车来到县城的楚蓉两夫妻遇到了个熟人。
黄文海的二闺女,他们俩的侄女,那个被二十两银子卖掉的黄叶儿。
楚蓉眨巴了几下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面前白白嫩嫩,一掐都能出水的黄叶儿,很难想几个月前还是个干瘦的像颗小草的小丫头。
最让楚蓉惊奇的,是黄叶儿眼睛里的灵动,像是突然活过来一般,身上穿着干净的裙子,料子也是好的。
当初听到小丫头被卖时,楚蓉想过帮一把的,只是那时候她能力有限,过去的时候,小丫头已经被带走了,后来能力有了,人又找不见。
从原主的记忆里,楚蓉知道黄叶儿会偷偷的给俊儿兄妹俩吃的,那都是从她嘴里省出来。
“婶娘。”黄叶儿红着小脸儿,嘴角带笑的唤了一声。目光落到黄书海身上时,眼中带着几分疑惑。
跟在黄叶儿身边的妇人警惕的看向楚蓉和黄书海,一把揽住黄叶儿的肩膀往怀里带,“叶儿是我家的。”
楚蓉看了妇人一眼,没说话,只是笑着看向黄叶儿,“叶儿,这是你二叔,前不久刚回来的。”
听到楚蓉的话,黄书海这才恍然想起,他离家时,那个才刚会跑的小丫头长这么大了。
“二叔。”黄叶乖巧的叫了一声,眼里带上了几分好奇。
那妇人想拉着黄叶儿离开,被楚蓉拦了下来了,“这位夫人,我不是来带她走的,你们把孩子养的很好。”
“当然,她是我儿媳妇,是当闺女养的。”
妇人看起来还不到三十岁,那她儿子最大也就十三四岁。楚蓉响起村里人的话,这妇人的儿子是个傻子,才会买了叶儿。
楚蓉低头,见黄叶看向妇人的眼中带着孺慕,冲到嘴边的话又被她咽了回去。
跟着这家人,总比在黄家好。
楚蓉从荷包里摸出四个银锭子,用帕子包好后,上前拉起黄叶儿的手放到她的掌心,随后抬头,对上妇人错愕的目光,笑着说道,“大姐,这是我们当叔叔婶婶给孩子添的嫁妆,还请你好好对她。”
黄书海从驴车上拿下一个油纸包,沉默不语的递给妇人,那妇人下意识的接过,揽着黄叶儿的肩膀,怔楞的看着毛驴车渐渐走远。
半晌,妇人才回过神来,手上的重量让她不由的打开了油纸包,里面装了四封点心,外包装是罗记铺子的,妇人惊讶的张了张嘴,那里的点心可不便宜,一般的都要一两银子一封,即便她家有个小布庄在,都不会随便去罗记买糕点。
“叶儿,你还是有家人心疼的。”妇人封好油纸包,揉了揉小丫头的发顶,感叹道。
第148章 两道炖菜
点心被黄书海送了,两人只好绕道又去了一趟罗记铺子。
如果是自家吃的,倒也不用再买,只不过这四封点心是买来送给黄成瑞一家的,人家四口子人在山包上免费帮忙,总得表示一下,不能认了干亲就随意使唤人家。
趁着黄书海去点心铺子的空档,楚蓉靠着箩筐和自己的掩饰从农场里弄出来四个西瓜。农场昨天中午的时候就升到了五级,而这次升级后的农场,却是让楚蓉哭笑不得。
农作物生长时间没变,鸡窝多了一个,如今正处在孵化鸡崽子中,鸡蛋怕是会更多,好在买了山包,可以圈出一块养鸡,卖菜的同时也卖鸡蛋。
不过那多出来的一个猪圈却是让楚蓉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难道要在家里养头猪?似乎不太现实,养一头杀的时候变成两头或三头的,傻子都能看出来不对劲儿。
但是,这农场就是祖宗啊,你不养,它就死活不升级。昨晚上楚蓉就决定好了,等啥时候自己来县里,就买头小猪仔放农场,大不了养它一辈子不杀。
当然,到现在还让楚蓉纠结的,是农场木屋门口多出来的……狗窝?
想到这儿,楚蓉嘴角抽了抽,她也不敢确定那是不是狗窝,外表像,但窝里面却是摆着一个篮球大小的蛋,显示要一个月的孵化时间。
如果到时候真的蹦出来一条狗的话,楚蓉觉得从此她都不能直视狗子这种生物了,蛋生的狗,该长成啥样,她想象不出来。
“买了西瓜?”
毛驴的响鼻伴随着一道疑惑的声音,楚蓉回过神来,看了看坐下来的黄书海,又看了看腿边的西瓜,砰砰拍了两下,随意道,“碰到了推车卖西瓜的小贩。”
黄书海嗯了一声,扬鞭赶毛驴。
楚蓉松了口气,还好他没问什么,西瓜虽说四季都有,但秋天,在这小县城还是少见的,碰上算是运气。
要是他真张嘴说再去买俩的话,她还真变不出那个小贩。
回到黄家村,还有半个时辰可以做饭,陈氏婆媳去地里帮忙,两面花卷和馒头刘氏和孙氏两妯娌已经蒸好,就剩菜等着她来做。
楚蓉挽起袖子,看着厨房的食材,微微翘了下嘴角。既然时间有限,也不弄虚的,做两个大锅炖菜。
土豆,茄子,豆角,还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铁锅乱炖,荤素搭配。楚蓉还记得她为了吃上地道的乱炖,寒假的时候特意跑了一趟东北。
另一道菜简单多了,大白菜炖豆腐,还有黄书海捉来的一斤虾子。不过经由楚蓉的手,锅里的虾子一斤变成了两斤。
晌午,黄书海挑着扁担,两个箩筐下边分别放着一个西瓜,两块大麻布裹着的花卷馒头,上边稳着两个大木盆,热气腾腾的,用油布盖着往山包走去。
路上下工种菜的村民碰到黄书海,打过招呼后,闻着从油布下散发出来的香味,恨不得掉头回去,哪怕不要工钱也吃上一顿。
见黄书海走远,几个凑在一起的村民狠狠的咽了咽口水,其中一个年岁小一些的,忍不住叹道,“三叔,你说那箩筐里是啥吃食,咋那么香呢,我闻到肉味了。”
“你小子,赶紧回去吃饭,再有半天儿活就干完了。”被叫三叔的男人笑骂着拍了下他的脑袋。
“哎呦,别打呀。我就觉得都是给他家干活,咱们的饭咋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