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蓉抬头,见黄王氏正一脸愤色的站在院门口,不由冷笑道,“大嫂这话说的我爱听,毕竟我们娘仨饿得头昏眼花的时候,是干娘给了口吃的,也不知那时候亲娘在哪。”
“弟妹,这话说过了吧,你们娘仨可是在家白吃白喝五年呢。”黄王氏来了气,暗骂楚蓉白眼狼。
楚蓉不怒反笑,眯着眼往前走了两步道,“大嫂,你该去打听一下,大户人家的丫鬟干活还包吃包住有月例可拿呢,我在你家干了五年的活儿,可是一个铜板都没瞅见。”
“走吧,不是还得做饭。”黄书海抿了抿唇,提醒了一下楚蓉。
楚蓉闻言,应了声,朝着黄王氏灿烂一笑,转身上了驴车。
看着远去的驴车,黄王氏恨恨的呸了一声,差点儿没咬碎一口白牙。
第130章 蓉婶子
黄文海老远就见到了自家门口停着两驴车,以为是出嫁的妹子回来了,忙赶了几步,却见驴车很快离开,不由皱起眉头。
“刚才是谁的车?”走到院门前,喘着粗气的黄文海瞅了眼自家媳妇,疑惑的问道。
黄王氏又啐了一口,没好气的道,“能是谁的?还不是老二和那小贱人,真是一家子白眼狼。”
黄文海一听,心里有些不好受,自己作为长子都没有车,倒是出去五年的弟弟一回来就有大房子住,家里还有了牲口拉车,这让他心里愤愤不平。
不过想到和娘商量的事儿,忍了忍,没多说什么,早晚都是他的东西,现在也不过是给弟弟他们用用而已。
“相公,老二是铁了心的跟那小贱人站一边了,你说到时候咱闹上门去,真能搬到大房子里了住?”
想到刚才黄文海的态度,黄王氏心里就忐忑的慌,总觉得自家爷们和婆婆两人想的太天真,人家亲亲苦苦盖的房子,还能随便让人住?
“浑婆娘,说啥呢,赶紧进去。”黄文海一瞪眼,忙四下瞅了瞅,见周围没人,才松了口气,拽着黄王氏就往院里走。
而怼了黄王氏的楚蓉,好心情的坐在马车上,路过李寡妇家时,楚蓉拍了下黄书海,停车后自己跳了下来,让他带着俩孩子先回去,顺便卸车。
楚蓉自己进到李寡妇院里,招呼了一声后,见李寡妇和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妇人一起走了出来。
“嫂子,这是薇姐儿吧,和你长得可真像。”楚蓉笑着上前,打量了一下和李寡妇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李薇,越发惊奇。
“薇儿,这是你蓉婶子。”李寡妇笑着点头,拉着楚蓉介绍道。
蓉婶子?楚蓉身子一僵,看着眼前和她也就差了三四岁的李薇,突然有种自己青春老去的错觉,她才二十一岁啊,咋就一眨眼变成婶子了呢。
被惊得呆愣住的楚蓉,在听见李薇爽朗的蓉婶子三个字后,欲哭无泪的笑着应下。
买完豆腐,顺便叫上李寡妇娘三个来家里吃饭,楚蓉晕晕乎乎,脚步发飘的往家里走去。
进了院门,就看到自家的两个宝贝乖巧的坐在小木凳上,看着黄书海收拾鱼虾。
楚蓉眨了眨眼,突然想起自家俩孩子六岁了,按黄家村的习俗,再有八年就该议亲,十六岁就能结婚生子。
十年后,自己才三十岁出头,搁现代没准还单身呢,可如今,那都是当奶奶的年龄了。
楚蓉惊恐的晃了晃脑袋,想着以后儿子不满十八坚决不给他娶媳妇,闺女……到时候再说。
“我刚才去看了,就差几个门没按上,大概半小时就能完工。”
“那成,我这就去做饭。”楚蓉回过神,拎着豆腐走进厨房。菜一类的早上去县里前,她都准备妥当了,涮一涮就能直接炒。
小铁锅里温着六个猪蹄,等楚蓉切好了肉片肉丝,刘桂兰婆媳三个外加黄英和李寡妇娘仨也进了门。
李钟一来,黄俊儿忙招呼着他去西屋里,说是有学问上的事情请教,看他那副小大人的模样,把在场的大人逗得不行。
刘氏和孙氏家的孩子不凑巧,都去了姥姥家,倒是只剩下黄瑾儿一个小丫头,却也拉着黄英不撒手。
李寡妇一间黄英,登时眼前一亮,夸奖道,“英姐儿长得可真标志,白白嫩嫩的,跟那城里的大小姐似的,听说许了人家,再有两年也该成亲了吧,到时候不得把姑爷给迷死啊。”
刘桂兰听了,笑的见牙不见眼,嘴里说着客套话,可心里却是自豪的很。
黄英到底年纪小了,脸皮子嫩,被几人打趣了一番,红着小脸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
楚蓉嘴角抽了抽,忙让自家闺女带着黄英进了里屋,才十二岁的小丫头都被调侃着嫁人的事儿,要放现在,不得被孩子的爸妈给揍出来才怪。
多了几人的帮忙,楚蓉手下的动作也越来越快,等到最后一道菜出锅后,坐在边上烧火的李寡妇直接瞪了眼。
“我滴娘呦,今儿才发现楚妹子为啥做菜好吃了,看看这油啊糖啊的,是真舍得放。还有那盐,跟不要钱似的。”
刚进来的刘氏一听,顿时笑了出来,“李嫂子啊,你是不知道我第一次见楚妹子做饭,差点儿把我眼珠子瞪出来。”
“虽说浪费了点儿,但做出来确实好吃,连我家挑嘴的小祖宗都能多吃上一碗。”
第131章 买山包
李寡妇笑呵呵的点头,爽朗道,“那以后我也败家点儿,吃过楚妹子的菜,再回去吃自己弄得,总是清汤寡水,没个食欲。”
浪费败家的楚蓉,嘴角抽抽着想要反驳,可仔细想想,自己似乎真如两位嫂子所说那样,要知道盐可是金贵东西,八十文一斤,换成玉米面,四口之家都能吃十来天呢。
想到这儿,楚蓉也没好意思说话,讪讪的招呼着两个嫂子开饭。
院里摆了两桌,红烧肉,白灼虾,外加一条清蒸盐水鱼,两个猪蹄膀,四道硬菜让十几个匠人看的直吞口水。
还有四道凉菜,只有一个算是素菜,凉拌木耳,剩下的三个,都是楚蓉卤出来的猪下水。
每个桌上还放着一小盆西瓜,外加番茄鸡蛋汤。
一共十个菜,也算应了十全十美的意思。
屋里炕上,几个妇人带着孩子围着炕桌,李寡妇瞪了瞪眼,惊叹道,“刚才烧火没注意,原来弄了这些菜呢,楚妹子啊,这可得不少的银子吧。”
不仅是李寡妇,除了楚蓉娘三个,就没有不震惊的,刘桂兰一家子还好一些,毕竟楚蓉这边有什么好东西都会往她那送一份。
但是李寡妇娘仨不一样啊,尤其是第一次来吃饭的李薇,更是震惊不已。
再尝过每一道菜后,更是不顾矜持的朝着楚蓉赞叹道,“蓉婶子,你这手艺可真好,做的饭比我娘强多了。”
李钟吃的满嘴流油,没有一点儿小小学子的模样,听到自家姐姐的话,也忙不迭的点头支持。
楚蓉被夸得弯起眉眼,“喜欢就多吃点儿,其实这些菜啊就跟李嫂子说的那样,多放些调料,随便炒炒味道都能好上几分。”
李薇听了连连点头,想着等回去也这样做一顿给婆婆公公和丈夫尝尝。
她婆家日子宽松,公婆脾气也好,厨房全权交给了她,不像别家那样,儿媳妇进个厨房跟防贼似的。
中午一顿大餐吃完,匠人们领了工钱,楚蓉又一人给拎了一袋子的蔬菜,匠人们欢欢喜喜的离开,临走还一个劲儿的说以后要盖房啥的,随叫随到。
几个妇人帮着楚蓉收拾了碗筷后,也带着孩子们离开。
楚蓉哄睡了两个小的,从屋里出来,见黄书海正扫院子,忙上前兴奋道,“别弄了,跟我去瞅瞅新房。”
说完,扯着黄书海的袖子就往院外走。
黄书海无奈,忙扔下扫帚跟上。
新房子按照楚蓉的图纸建的,和村里瓦房不同的也就是大门那多了一排倒座,有三间屋子,可以当客房,也能当杂物间。
正房三间,坐北朝南,西边多出的耳房被修成了厨房,连接着整个宅子的地龙。东边的耳房被楚蓉规划成了储物间。
东西各三间厢房,两个宝贝过了年就六岁,正好可以分开居住。
标准的四合一进院,只不过因为种菜养鸡,正房后多了一个宽敞的后院,鸡窝,兔子窝,还有驴棚子,都是用剩下的青砖砌成的。
“真不错,还把院子用青砖铺了路,等有时间了,把中间砌出一个四方的小花坛,栽上一颗榕树,夏天还能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