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蓉种了三亩地的蔬菜,粮税是按照水田来的。石子地给出的亩产是五石,也就是六百斤。三亩地一千八百斤,粮税正好一百二十斤。
没粮食交的可以折换成银子。
黄书海那边很顺利,交了税,也提了盖房子的事情,里正更是连番叫好,语重心长的嘱咐他好好的对媳妇。
说的黄书海有种自己成了吃软饭的感觉,不过想到怀里踹着的银子,黄书海也就默认了这个想法。
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应黄书海的要求,楚蓉在家里照顾孩子,卖菜的事由他一力承担,因为毛驴的车架子正在打造中,所以这三天黄书海都是挑着扁担步行去县里卖菜。
这天一大早,村子里就来了三辆大牛车,两量车里拉的都是青砖,后面那辆挤了十几个男人。
村子里不少的人停下手里的活计,仰着脖子往牛车上看。
有胆大的跑道牛车跟前,笑着打听,“老师傅,这是来谁家做工的啊,看样子是打算盖房呐?”
“呵呵,老乡,我们是文水县的,来给临时的东家盖房,不早了,您忙着,我们也得过去干活喽。”
说话的是赵工头儿,一个有着祖传手艺的泥瓦匠。
见到三辆牛车往村尾的方向赶去,那过来打听的村民抓了抓脑袋,实在想不到李氏家族有谁家要盖青砖瓦房。
“哎,打听到啥了,快说说。”
“就说了一句,还没啥用。我看都往村尾去了,应该是李家人要盖房子。”
“啥?不可能。我就是李家人,咱没听说呢,不行,我得去瞅瞅。”一个三十多岁的庄稼汉直起腰就往外跑,要真是李家人盖房,那可是长脸的大事儿。
除了他,还有不老少的人也跟着追了过去,庄户人就喜欢热闹,尤其是这盖房子,那可算是整个村的大事啊。
三辆牛车晃悠悠的赶到山脚下,停在了楚蓉家门前。
第117章 老觉得自己穷
“赵头儿,咱想必是来早了吧,主家还没起呢。”指着紧闭的院门,赶车的伙计回头朝赵工头说道。
“啥说啥,太阳都起了,赶紧给老子叫门去。”赵工头啪叽一脚踹在小伙计身上,等着牛眼吼道。
小伙计‘哎呦’一声,讨好的笑着求饶,一溜烟的跳下车跑去叫门。
手还没拍到门板上,就见到一个年轻男人扛着一捆柴走了过来。
“哎,主家来了!”小伙计登时跑上前,笑眯眯的朝黄书海行了个礼,“主家,我们赵头儿在那等着您呐,您过去商量一下,咱们该怎么动工。”
黄书海点点头,卸下肩上的柴捆子,朝赵工头走去。
“主家好,这辆车是主家要求带的青砖,按照市价走,搬运费用您看着给,十文八文的就成,就算我老赵舔着脸给兄弟们要的辛苦费了。”
赵工头脸上挂着笑,说起话来和和气气的,一点儿也看不出刚才还动脚踹人来的。
“可以。房子盖在西边,那是荒地,得先收拾一下。”黄书海从怀里掏出两锭银子,算是给了开荒的银子,材料费另算,工钱等完工的时候一起算。
赵工头笑眯眯的接过来,“那咱们就先开地,然后打地基,砌地龙。”
黄书海对这个也不太懂,想着自家小媳妇的忠告,淡然点头。摆出一副‘你随你,全听你的’的样子。
赵工头心里越发满意,做他们这一行的,最怕的就是主家在一边指手画脚,盖房子也是个技术活,外行人看着简单,里面的门道可是深着呢。
要是听了主家的,房子盖得不结实,到头来还不是找他们麻烦。但是你要一句不听,没准这买卖就算是黄了。
如今碰上个啥都不管的主家,赵工头当然心里欢喜,摩拳擦掌的打算大干一番。
“等一下。”
赵工头刚坐上牛车,回头看向叫住他的黄书海,心道这主家不会又想插手了吧。
“动工的时候,在后院修一个好看点的菜园子。”自家小媳妇喜欢种菜,天天的除草捉虫,伺候的比自己都精心。
赵工头见鬼似的打量了黄书海一眼,点头僵笑道,“您放心,咱肯定修个最漂亮的。”
见赵工头招呼着手底下的人赶着牛车往西边去,黄书海这才发现周围有些不对,回身看去,只见不远处围了不少的村民,正目瞪口呆的看着他这边。
黄书海眉头微皱,扭身扛起柴火就进了院门。
而回过神的村民,见着那些人当真把青砖卸在了楚蓉家院子的西侧后,都惊讶的长大了嘴巴。
有些人纷纷举起大拇指夸赞着黄书海,看看这男人多有本事,刚回来这么短时间,就要给家里盖青砖大瓦房了。
而有几个男人则是默默不语,眼中却露出羡慕的神色。他们可是听到过自家婆娘谈论黄书海的媳妇,是个有本事挣钱的,没准这房子就是人家挣来的钱,让黄书海那小子得了便宜。
几个男人吩咐感叹自己咋没娶到这么个媳妇啊,那样的话,谁还用苦哈哈的种地,早就享福去了。
不得不说,古往今来,总是不缺那种‘娶个媳妇,少奋斗三十年’的男人。
“刚听到外面有动静,匠人们过来了?”楚蓉从厨房出来,手上端着碗凉茶递给黄书海,笑着问道。
“嗯,让他们去荒地那边了。”黄书海接过,一口喝下去,身上顿时凉爽无比。
“还是你想的道,买下了咱边上的两亩荒地。”楚蓉笑眯眯的夸赞着。
原本她还想发愁房子拆了去哪住,还有着大半年也添了不少的东西,搬家都不现实。
可等她把这事儿说出来后,黄书海很是诧异的瞥了她一眼,然后把他去里正家说盖房,顺便买了宅子边上的两亩荒地的事儿说了出来。
楚蓉听过后,瞬间觉得自己犯蠢了,被前世的寸土寸金给浸染的,她都不敢想买地的事儿。
黄书海嘴角抽了抽,抿唇不语,只是心里越发觉得怪异。
自家的媳妇不仅天天睡觉前盯着一处发呆,还似乎缺少基本的常识,而且最重要的是老觉得自己穷。
“我熬了一锅凉茶,待会儿你给匠人送过去。”想到厨房里还煮着的凉茶,楚蓉忙不迭说了句,转身回到厨房。
黄书海喉咙耸动,看了眼手里的空碗,也跟着进了厨房。这些年他也喝过不少的好茶,可不知怎的,就是觉得这凉茶最合口味。
第118章 吃起来解恨
十几个男人干起活来,速度非常的快,还有着赵工头的安排,砍树挖树根,拔草,一上午的时间,两亩荒地全被收拾了出来。
整栋房子算上围墙占地也就一亩多点,不过黄书海给了二两银子,这才让一帮人有了干劲儿,要知道刨出去赵工头的抽成,每人可是能分到七八十文呢。
眼瞅着快到晌午,赵工头吆喝着大家伙加把劲儿,把宅子的外线给画出来,这样下午干起活来也方便。
楚蓉正坐在木凳子上烧火,她打算煮一锅木耳鸡蛋肉丝汤给那些匠人送过去。
木耳鸡蛋农场里很多,是没成本的东西,楚蓉一口气打了十几个鸡蛋,木耳也切了一小盆,肉丝就有点儿少了,上次去县城忘了买,村里屠户家的也没赶上,只好用腊肉凑合着放点。
等汤煮好,楚蓉叫上黄书海,挑着两个木桶就来到了西边荒地临时搭的棚子外。
“主家怎么过来了?”赵工头见黄书海挑着扁担,边上还跟着个笑吟吟的年轻妇人,忙从棚子里走出来,疑惑问道。
“您就是赵叔吧,我在家煮了汤,正好配着干粮吃。”楚蓉笑着上前,客套两句后,招呼的匠人们过来盛汤。
木桶盖打开,浓郁的香气瞬间钻进所有人的鼻子,让过来盛汤的匠人们纷纷好奇的往桶里看。
“是木耳鸡蛋汤,放了些肉末,各位多喝几碗。”
刚才说话的时候,楚蓉就看到匠人们带的大多都是杂粮饼子,这东西不容易变质,也方便实惠,唯一缺点就是太干了。
看来她的汤送的正合适啊。
赵工头吸了吸鼻子,眼睛笑的快要眯成一条线,看向楚蓉和黄书海的目光也真诚了不少,主家给脸,他们做活的当然得表示表示。
当下,赵工头拍着胸脯保证,半个月内一定让主家住上新房子。
这边热火朝天的盖房,而黄家那边听到消息后,却是一个个恨得咬牙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