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国才是王道+番外(14)

作者:文理风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李克用一咬牙,救!

于是李克用派大将养子李嗣昭领精兵直击朱温属地潞州,打算围魏救赵。

哪怕恨,也得拼命救,唇忙齿寒啊!

而另一支求救的到了凤翔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虽然正月才恭维了朱温一顿,虽然他和刘仁恭都没见过面,可看到使者,立刻派养子领精兵五万,出兵凤翔,直击朱温属地北面。

理由同上。

于是,本来朱温打沧州的,立刻变成朱温和刘仁恭在东面主打,李克用打北面,李茂贞打西面,朱温腹背受敌。

可朱温是谁啊,和李克用李茂贞打了二十年,李克用李茂贞打什么算盘,朱温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朱温反手让靠近凤翔最近的年轻将领刘知俊去西面堵李茂贞的养子,至于北面李克用,朱温压根没管,他来之前就留了几元大将堵着那。

所以虽然援军救刘仁恭很拼命,刘仁恭仍然被朱温压着打。

刘仁恭也知道这是生死存亡之际,于是尽征治下之民,凡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男丁,全部自备干粮,兵器,全部充入军队,为了防止人逃跑,百姓全部在面上纹上“定霸都”,甚至连文人都不放过,不过好歹让了一步,所有文人在胳膊上纹上“一心事主”,幽州所有文人顿时仓皇出逃,一日之间,文人落发成僧的不下百人。(古代做官要看脸,真纹了身,那是一辈子耻辱。)

一时间,刘仁恭居然聚起二十万大军,靠着人数,扛住了朱温。

可是,很快,第一个噩耗传来,朱温手下的年轻将领刘知俊以五千兵马,大败李茂贞养子,并且杀了李茂贞精兵三万,正追着剩下的二万,差点都打到凤翔去了。

刘知俊一战成名!

接着,第二个噩耗传来,李克用养子李嗣昭虽然有勇有谋,可朱温堵在晋阳路上大将太多,李嗣昭打了一个还一个,还没到潞州呢,不过李嗣昭已经派人求他义父李克用增兵了……

然后,第三个噩耗来了,就是刘守光八百里加急。

刘仁恭看完二儿子的求救信,当场眼一黑。

儿啊,爹和你大哥都快玩完了,拿什么去救你!

作者有话要说:友情提示:本文人物众多,可能有些眼花,大家不用记人名,只要知道发生什么事就行了,还有四方势力巨头:①朱温②李克用③李茂贞(这个忽略,以后他打酱油)④刘仁恭

其他所有将领直接忽略就行。

刘仁恭、李克用、李茂贞三人一伙pk朱温,还被吊打。

小剧场:

刘守文:你打我不是借口吗?

朱温:没关系,来都来了,正好顺路!

刘守文:爹,救命啊!

*

其实刘守文知道朱温要来打他吗?

当然知道,朱温那么大动静,可是知道也没办法啊,他爹知道也没办法,刘守文和刘仁恭都打不过朱温,所以他知道也没用。

*

各藩镇位置:

岐:岐王李茂贞,治地凤翔,在长安西面,也就是朱温西面;

晋:晋王李克用,治地晋阳(原来他地盘比较大,现在只有山西),在朱温地盘正北面(地图上正上方。)

卢龙:卢龙节度使刘仁恭,治地幽州(他的地盘是现在的河北右半边,他在朱温右上方)。

魏博:魏博节度使罗绍威,魏博和成德和卢龙是河北三镇(唐朝镇是片的意思,就是把河北切了三块)

其他北方,都是朱温的。

所以从地图看,凤翔在朱温左边,李克用在朱温正上面,卢龙在朱温右上角,朱温正好在中间,按理说他虽然地盘大,但腹背受敌最不好,但人家手下将领如云,兵力强壮,厉害啊!

*

刘知俊其实之前就有些名气,这家伙是天才式帅才,不过没这么出名,直到开始揍李茂贞一家,那真是天下闻名!

第13章 刘守光发威,大摆牛酒会

外有契丹,内无援军,何解?

刘守光、元行钦、李小喜、冯道和刘雁郎蹲在平州城内,瞪着眼。

最简单的当然是跑,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可不甘心啊!

他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凭什么像丧家犬一样被赶走,还要把城中粮食都给契丹!

而且刘守光现在也不敢逃回幽州,他爹都能绝情的见死不救,万一他逃回去,他爹气还没消,直接以逃兵把他处置了怎么办?

他可是被他爹刘仁恭发配到平州驻守边关的!

可若是不逃,拿什么抵御马上来的契丹兵?

靠城中的五百骑兵?

省省吧,人家一来是好几万人,要是有五千骑兵,还能去拼一把,五百?

人家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你!

刘守光、元行钦、李小喜、刘雁郎四人大眼瞪小眼,头一次明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冯道,则瞪着大眼看着四人,等着四人拿主意。

搞生产他行,转运粮草他也行,可打仗,他没学过啊!

冯良建是明经出身,可不是武状元!

所以五人,接着瞪眼。

就在五人一筹莫展时,刘守光突然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主意。

“什么?骗?”四人看着刘守光。

“对,等契丹来了,在还没打之前,我在平州城外摆一桌酒席,请对方主将喝酒,然后等他一来,咱们就扣下他,以他为人质,逼契丹签订城下之盟!”刘守光兴奋的说出自己的主意。

“可是,万一对方要不在意咱扣的这个主将怎么办?”冯道问道。

“契丹和咱中原不同,契丹的主将就是每个部的首领,他们在部落的权势很大,而且他们打仗有个规矩,不敢丢了首领,要不哪怕活着逃了,被抓住也是死路一条。”刘守光解释说。

冯道四人想了想,这主意虽然无耻了些,还是可行的。

至于无耻不无耻,两国交战,各使手段,这时候要再做什么道德君子,那真是活腻歪了。

五人拍板,干!

刘守光、元行钦和李小喜带着兵马出关去探查来的契丹兵数和主将,刘雁郎准备酒席,而冯道,则拿了一份绢开始写请帖。

考虑到对方是契丹人,冯道特地写的通俗易懂,并且把对方使劲夸了一顿,夸的如天神下凡一般。

而等刘守光回来,又带来一个好消息,这次领头的主将是契丹的一位王子,也是八大部落的其中一部落的族长,名叫阿钵,这位阿钵王子有点“实诚”!

于是,刘守光当即派李小喜带着冯道新鲜出炉的请帖去见这位阿钵王子。

九月初六 晴 万里无云

平州城外,一个巨大的帐篷被支起,里面摆满好酒好菜,甚至还放了烹制的牛。

刘守光一身盛装的站在帐篷前,看着山口,静静的等待。

身后,元行钦和李小喜两人随侍。

过了一会,山口处传来一阵马蹄声,紧着着,百十多个虎背熊腰的契丹人骑着马从外走来。

刘守光微松了一口气,他真怕这位阿钵王子太“机灵”不来,或者带的人太多。

契丹王子带着随从到了帐篷前,刘守光忙迎上去,热络的说:

“阿钵王子能来,守光真是面上有光,牛酒之会已经备下,还请王子入席。”

牛酒之会是契丹的最高礼仪,契丹王子眼睛顿时亮了几分,大笑着拍拍刘守光,和刘守光一起进了帐篷。

进了帐篷后,刘守光极为谦逊,特地请阿钵王子坐了主位,阿钵王子还以为这是中原待客之道,不疑有他,大大方方坐了主位。

刘守光在阿钵下首坐下,元行钦和李小喜站在刘守光身后侍卫。

而其他契丹人,则被安排在下面稍远一点的位置。

众人坐下后,刘守光直接拍开一坛酒,倒了一大碗,举起碗对阿钵王子敬道:“素闻王子勇武过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守光敬王子!”

阿钵王子也很给面子,“闻刘使君二公子素来豪爽,今日见了,也知名不虚传!”

两人干了一碗。

下面的契丹随从不用招呼,早就抱着酒坛喝起来。

刘守光虽然脾气性子都不好,可是捧人还是会的,尤其捧的五大三粗脑子不好的契丹人,不一会,就给这位阿钵王子灌下了大半坛。

看着帐篷里醉意朦胧的契丹人,刘守光和元行钦李小喜对视了一眼,刘守光举起碗,对契丹王子笑着说:“你我两家也算为邻,更早有盟约,突然举兵来犯,不地道吧?”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